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22日 · 透過生產倉儲與企業資源規劃平台的整合製造業者可打破過去單一系統容易造成內部資訊斷鏈管理效益不佳甚至出現死角的狀況系統整合雖可以讓企業內部不再出現資訊孤島但只靠整合仍不足以讓系統的效益浮現陳鴻輝認為關鍵仍在」。

    • 「威脅」還是「漏洞」,有什麼差別?
    • 攻擊者到底是誰?
    • 資安威脅越來越大,越早了解成本越小
    • 參考資料來源

    在英文上,威脅是「Threat」,漏洞則是「Vulnerability」,也有人翻成弱點。 首先要注意,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事。漏洞是產品因為設計不良、操作不良、沒有更新,而產生出可被攻擊的「弱點」。可以想像成地震後牆壁出現裂痕,如果想要擊垮牆壁的人,可以主力攻擊這條裂縫。 威脅的範圍比較大,只要是「威脅」到用戶使用,都能稱作威脅。包含駭客從網站竊取數據、企業內部偷取數據給別公司、雲端備份被不小心的管理者關掉,甚至誇張一點的,機房突然淹水、失火,也都算是威脅的一種。延續上一段的地震案例,「地震」本身就是「威脅」。 這邊再多解釋一個「Risks」,風險,風險跟威脅很像,但有一個觀點點的不同:風險通常是指傷害發生的「可能性」。專家 Miessler 用一個簡單的公式說明: 當我們要談論風險時,通常...

    最近最常聽到幾種資安事件,包含駭客在暗網洩漏台灣身分證資訊、中油遭勒索病毒癱瘓 APP 支付工具。對企業來說,我在明、敵在暗,除了要防範事件發生,也需要釐清這些攻擊者到底是誰。 資安專家 Miessler 將攻擊者分成六種:激進駭客(Hacktivists)、資安犯罪者(Cybercriminals)、氣憤的內鬼(Disgruntled insiders)、國家、粗心大意的員工、自然災害。 資安部落格 SecBuzzer也點出,雖然無法管制暗網出售各種資料,但因為按網中的情資「直接來自駭客」,因此反而對資安監控專家來說有利,可以分析、搜集資料,企業可以自行組織內部的分析人員,也可以將這方面的需求委任的資安團隊,在有必要的時候深入探索案網駭客圈。

    資安大廠趨勢科技在年度報告中提到,光是 2019 上半年,趨勢就偵測到 268 億次日常威脅,包含: 1. 家庭網路威脅,目前家庭的智慧裝置,在 2019 上半年,出現 1.05 億次攻擊; 2. 端點威脅,來自 Email 的威脅約有 260 億次,佔了網路威脅的 91%; 3. 行動裝置威脅,在缺乏安全性的公共 Wi-Fi 網路,使用者的裝置有可能遭人預先植入惡意程式,目的可能是竊取個人資料、登入憑證、顯示廣告、植入勒索病毒…等。 了解名詞是認識資安圈的第一個前哨準備,一步步累積、探索資安常識,正如許多資安專家所說,要是企業老闆覺得資安部署太貴、不需要,我們要記得的只有一件事:資安防護,只有越早開始成本才會越低。

    Daniel Miessler |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reats, Threat Actors, Vulnerabilities, and Risks SecBuzzer |資安人必看!SecBuzzer 暗網情資整理(2020 年 1、2 月號) 資安趨勢部落格 |2020 要留意的五大資安威脅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2. 2023年9月15日 · 因應資安防護漸受重視,行政院工程會表示,為了避免政府敏感資訊或民眾個資遭駭客竊取,已與數位部、產業界合作,針對不同資訊服務採購類型的契約研訂資安基本要求。 工程會指出,政府採購類型多元、資安又涉及高度專業,但又難以要求採購人員同時具備足夠的資安知識;如果能將資安基本要求統整納入契約範本,便可以讓機關在辦理採購時依個案特性選擇資安規範,不只易於使用,也能避免遺漏。 *網路普及帶來挑戰──台灣一年遭攻逾 4 千億次. 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出席本週(14 日)出席NCC 「2023 網際網路傳播治理論壇」,會中指出,網際網路在 2007 年智慧型手機問世後開始大流行,如今台灣使用手機族群已達 2100 萬人;此趨勢下,各種手機遊戲的廣告比例攀升、網路媒體、自媒體的重要性也提升。

  3. 2023年7月27日 · 2023-07-27. 分享本文. 工廠的火災氣爆煙霧外洩事故頻傳根據國際保險經紀人統計過去 46 年全球發生了近 10,000 起石油化工產業損失,前 100 大事故合計造成了約 433 億美元(約 1 兆 3530 億台幣)損失。 在台灣,過去 20 年間亦造成了每年至少 1 起、每起超過 1 億美元(約台幣 31 億元)的損失。 威盛電子觀察,這使得政府及業者不得不更加重視工業安全的預防,而非事後補救。 威盛電子日前舉辦工業安全管理論壇,希望協助企業預防相關工安事故,降低因火災氣爆煙霧外洩而造成事故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 會中邀請工業安全推廣協會及多位業者,呼籲企業重視工業安全管理,尤其是勞工安全,並提出多項預防性工廠 AI 解決方案。

  4. 2018年7月30日 · 1. 將工廠內的各種設備連結成網路. 2. 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取得與管理點的裝置有關的數據. 力求. 1. 工廠內部種種活動資訊的可視化. 2. 資訊與資訊間因果關係的明確化. 繼而採取必要的行動,把諸如此類的事項做得更好 : 提升品質管理能力. 刪減包括間接部門在內的管理成本. 二氧化碳減量/節能. 改善現金流量. 而且是做到超出人類管理能耐的層次。 就是這樣的一個 次世代的工廠經營概念 。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智慧工廠的細部資訊。 備戰 5G 智慧製造,台廠能如何搶進先機? 2019 智慧製造論壇, 3/8 接軌世界轉型趨勢. 立即報名. 既有工廠缺乏資訊整合性、浪費時間資源. 在既有的工廠裏,工廠內的設備以及 MES 等系統,在功能上都是各自獨立的系統。

  5. 2024年4月18日 · 2024-04-18. 分享本文. 隨著 AI 人工智慧技術強勢發展,製造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AI 在製造業的應用,逐步改變工廠的生產方式與供應鏈管理,這種技術革新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也帶來更靈活的製造過程。 智慧製造不僅僅是生產流程的革新,更是一場產業變革的浪潮。 從智能機器人到自動化生產線,再到智慧供應鏈管理,AI 技術的應用正在讓製造業實現從傳統到智慧的轉型。 工業技術研究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所長饒達仁在 2024 AI 智慧大工廠論壇台北場以「2024 高科技製造業的創新研發」為題,分享未來的數據與 AI 技術在製造業的應用趨勢。 提升三大指標,公司內循環讓產品最佳化.

  6. 2019年11月25日 · 2019-11-25. 分享本文. 科技時代下全球企業往往選擇導入 AI自動化解決方案以強化對外服務的流程順暢與使用體驗不過在內勤事務上卻還有不少企業尚未啟動數位轉型使得內部營運無法達到最高效率舉例來說人資就是一個需要處理高重複性工作的職業一天往往得耗時將近一半的時間處理然而若企業導入自動化轉型人資將能從重複性作業上釋放未來便有更充足的時間去執行高價值工作如提升員工價值孕育極佳留才環境或是完善企業的營運體系。 而台灣軟體系統開發商昕力資訊看見企業痛點,因此導入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方案改善這個現況。 深耕多年了解產業痛點,成立 AI 品牌解決營運難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