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三際信息站 2015-11-13 Share 文/一智 早診。經理告訴我,「待會有個病人要來打子宮頸疫苗(3 劑)預防『帶狀疱疹感染』」。施打子宮頸疫苗是預防「帶狀疱疹感染」我聽錯了吧? ! 經理告訴我,老闆已經跟病人談好了,叫我不要「反對病人施打」就好 ...

  2. 2016年10月19日 · 不用繳稅且退稅、上面沒有雙親要扶養。. 爸爸:工作正常、薪資48,000元 (政府公告平均薪資)、健康不被裁員。. 媽媽健康無病痛順利生產公家醫院排除私立自費疫苗附註媽媽奶量足夠且爆量). 小孩:. 天賦:兩津勘吉體質、中川智商 ...

  3. 2015年3月4日 · 吳凱莉 2015-03-04 Share 台灣的醫療糾紛層出不窮,其實有時候是「無知」 造成的 ,之前曾有個 新聞 是,爸爸帶著孩子到台中某醫院掛急診,醫院以急診說沒有小兒科為由,希望病患去他院治療,此舉引發這位爸爸大鬧急診室。

  4. 2017年2月16日 · 三聯疫苗的覆蓋率越來越高 梅琳達表示,目前還有 1900 萬名兒童未獲得疫苗接種,他們中的很多孩子還生活在衝突地區和偏遠地區。她還表示希望在 2030 年前將兒童死亡人數降低到 300 萬以下。 不過,伴隨著兒童死亡人數的下降,新生兒的死亡比例卻在上升;目前新生兒死亡人數占兒童死亡總人數 ...

    • 然而,生個孩子,真的不會改變什麼嗎?
    • 臺灣婦女負擔近八成家務
    • 從數據來看,臺灣家庭分工呈現何種面貌?
    • 家事分工越平等,媽媽更願意生第二胎
    • 第二輪班,東亞女性的共同壓力
    • 停滯的性別革命:生育不只是女人的事!

    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鄭雁馨副研究員,從多年研究提供幾個具體數據。根據國外不同學者在 2005、2019 年發表的論文(Gjerdingen & Center, 2005;Kim & Cheung, 2019),當家庭迎來新生兒,妻子花在家務和育兒的時間會大幅上升,丈夫的改變則不大。類似現象,也出現在臺灣。 隨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臺灣女性的勞動參與率節節上升,不過,家務勞動的時間卻沒有明顯變化。鄭雁馨從 2016 年「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發現,臺灣婦女平均仍負擔近 80% 的家務,多數人白天在職場奔波,回家後,太太與媽媽們的「第二輪班」才正要開始……

    誰做家事?誰來分攤育兒壓力?乍看只是小夫妻的互動模式,實際影響遠遠不止於此。 長年研究人口學的鄭雁馨直言:「臺灣女性在公領域和男性平起平坐,但如果私領域的性別平等沒有跟上腳步,整體生育率就很難提升。」眾多的西方調查已顯示,有沒有一個「神隊友」,將會影響女性是否想再生一胎。 然而過往的研究較少針對東亞社會,鄭雁馨採用 2016 年行政院主計總處的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從 3564 筆年齡介於 15–49 歲且至少有一個 18 歲以下子女的女性樣本,分析「教育程度」與「家務分工」對臺灣婦女生育意願的影響,進行本土性的實證探討。研究結果在 2020 年獲刊於美國頂尖家庭期刊《Journal of Marrige and Family》,這也是將近 10 年後臺灣的家庭研究再次登上此期刊。

    調查發現,臺灣已婚婦女平均每天要花上 6.2 個小時,包括處理家事雜務、照顧一家老小,種種占了將近八成的家務。已婚男性則大約負擔 22% 的整體家務,家事、育兒的比例相差不大。 其中,有 48.5% 的女性受過高等教育,而這些高等教育程度的婦女,通常會獲得丈夫比較多的家務支持。整體而言,妻子的教育程度、收入與丈夫投入家務分工比例,呈現正相關──當妻子的社經地位越高,丈夫越積極分工家務。 換言之,家務分工會隨著社會階層呈現不同樣貌:高社經婦女確實多了不少來自隊友的「後盾」支持。

    第二個問題:家務分工會影響生育態度嗎?當先生攬下越多家務,太太們會不會有更高的生育意願? 答案很有趣。整體來說,當丈夫家務總時數增加,妻子的生育意願也會增加,但進一步分析,還有三個影響關鍵。 首先,如果區分丈夫做了哪類家務,結果則不一樣。若丈夫是勤快地「做家事」,並不會影響妻子的生育意願;但如果丈夫分攤更多「照顧子女」的工作,妻子的生育意願會明顯增加。顯然對媽媽來說,比起多洗一次碗、多摺兩件衣服,爸爸能在孩子大哭大鬧時陪玩安撫、換尿布哄睡,更稱得上是神隊友。 此外,這個影響主要發生在「一寶媽」,讓她們更有意願生第二胎;對於有兩個以上寶寶的女性,影響不大。原因可能是,經歷過一次「育兒地獄」,媽媽們便能看清隊友的「屬性」,若先生沒有放自己單打獨鬥,新手媽媽自然比較願意迎接第二個寶寶;而二寶或三寶...

    鄭雁馨談到,女性承擔高比例家務是臺灣「跨世代的共同現象」。熟齡世代高達八、九成,青壯世代女性也依然負擔七、八成的家務勞動。 「減少的那一兩成,也不一定是先生做更多,可能是自動化幫了忙。」鄭雁馨犀利道出痛點。從掃地機器人、洗碗機常見的廣告語「解放媽媽雙手」、「讓媽媽不再腰痠背痛」,家務商品預設出的消費者形象,也恰恰說明了家務一把罩,仍然是社會對女性的普遍想像。 不只在臺灣。「育兒家事=太太媽媽」,這個如影隨形的標籤,普遍存在於東亞國家。 攤開數據,1990 年代中期,日本婦女每週家務勞動時數是丈夫的 13 倍;韓國為 4 倍,而且經過 20 年,「歐巴們」沒有太大改變,2019 年的研究顯示(Kim & Cheung, 2019)當家裡迎來新生兒,並不會影響韓國爸爸投入家務的時間。對照電影中金...

    臺灣生育率節節下滑,一谷還有一谷低,青年低薪、高房價、公托不足都可能是影響因素。但這項實證研究也反映出, 「為什麼北歐國家的生育率能回升?很大原因是,他們完成了兩階段的性別革命。」 鄭雁馨解釋,家務分工與生育率的持續走低息息相關,西方人口學家稱之為「停滯的性別革命」──大量女性活躍在公領域中,但男性在私領域的性別角色仍然停滯不前。這也是東亞文化圈面臨的共同問題,包括臺灣、香港、日本、南韓和中國。 舉例來說,請育嬰假、獨自推嬰兒車散步、上街買菜,是街頭常見的北歐爸爸群像。然而,當育嬰假政策來到東亞,2017 年臺灣、日本、韓國的爸爸使用率全都低於 10%。 「如果文化價值、社會環境沒有跟著改變,立意良善且進步的政策反而強化了性別分工。」鄭雁馨提醒。 回看電影,當金智英滿臉疲憊而怨懟的這麼說:「...

  5. 2021年4月7日 ·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 1 月出生人數只有 9601 單月新生兒總數首度跌破萬人粗出生率千分之 0.41 ; 2 月新生兒也僅 1 萬 1497 人,粗出生率千分之 0.49 。與去年 12 月的 1 萬 7547 人、粗出生率千分之 0.74 相較,滑落不少。

  6. 2020年9月21日 · 原文出處:〈 哈佛醫學博士:0到12歲孩子大腦發育期,多少家長忽略8件事!. 〉).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童年是塑造人格的重要時期,如何好好教導孩子,讓他們能夠成長為一個健康、快樂的人?. 可以參考由哈佛醫學博士Daniel J. Siegel提出,有助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