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4月30日 · 當感情中出現了「抱怨」,若不好好正視,很可能就會由小事變成了讓兩人無法再相互扶持走下去的大事了。. 那當彼此對於相處時間的需求不同時,要如何才能夠解決這項問題呢?. 兩性關係專家,情感諮商公司 Maze of Love 的創辦人 Chris Armstrong 提到了一項關鍵 ...

  2. 2018年5月29日 · 1.投射. 喜歡可以投射,討厭當然也行。 你討厭對方的部分,正好也是你討厭自己的部分。 例如你因為看到另一半躺在沙發上像個懶豬一樣而有厭惡感,那你很有可能也很不喜歡自己懶散的那一面,你把對自己這一面的厭惡感投射到了對方身上。 2.不被滿足. 就像小孩肚子餓需要媽媽餵奶,嚎啕大哭時需要媽媽抱起來拍拍,我們內心也有個小孩需要被滿足。 例如你把家裡整理得很好希望對方讚美自己,但對方卻一言不發;或者你生病時虛弱地躺在床上,對方卻沒有給你足夠的照顧和慰問,這時候我們就會對另一半產生厭惡感,但那並不代表你不愛這個人了,這時候建議放下架子好好說出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3.自身情緒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你今天心情不好,所以看什麼都不順眼。

  3. 2015年11月30日 · 迷思一、他可能還愛著我。. 根據我個人的非正式統計,這是排名最高的迷思。. 想回頭找舊情人,原因竟然是,覺得對方還深深的愛著他。. 請注意,這,只是幻想。. 英文有句話說:Out of sight, out of mind;金庸筆下的裘千尺小姐也告訴我們:「丈夫、丈夫,一丈 ...

  4. 2017年5月5日 · 什麼樣的情侶分手後還能做朋友? 1. 關係的結束是愉悅而正常的. 在這段關係中,沒有狗血劇情的上演。 結束無關出軌、移情別戀、無關信任與嫉妒,雙方關於結束友好地達成了一致。 心理學家 Baxter(1987)認為存在三種類型的分手策略: 當面攤牌(Relationship Talk) 面對面交談對於這一段關係的感受。 分手的想法可能會被對方表達出的憤怒和受傷所影響,但卻是一種比較坦誠,尊重彼此的方式。 保持距離(Distance Cueing) 拒絕私人的互動,無視對方愛與歸屬的需求。 微信不回,電話不接,在社交網絡上沉默,從你的生活中消失。 慢慢變冷淡,然後冷分手。 操縱對方提出分手(Cost Escalation)

  5. 2015年4月8日 · David 長期關注伴侶關係與互動方式,累積了多年學理與臨床經驗後,他發現:想要維持良好的伴侶關係,有 5 個關鍵因素;或許有人認為 所謂的 5 大關鍵因素,不外乎是一些常見的價值觀,然而,David 強調,這就是你的關係使命,雖然看似基本的想法與觀念,卻能決定你的伴侶關係是成功或失敗,就好比每間企業都有自己的使命與文化,而企業信念亦決定了該企業的未來。 當然,也不是說 David 的五項原則清單,就是「天下無敵」的聖經,更不是要你拿此清單與其他專家的建議拚個高下;David 表示,提出此清單之目的在於: 作為一個治療師(同時身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若你能認真看待這五項概念,並徹底實踐之,絕對可以為你與你的伴侶帶來「奇蹟」。 愛意味著永遠不必說抱歉?

  6. 2018年5月28日 · 生活中或工作上,身邊總有很多「挑刺狂魔」,不管你怎麼做總被他們嫌得體無完膚。. 其實了解這類人的心理狀態,你會發現有些狀態根本與你無關,你無須必苛責自己。. 先看看身邊朋友是不是經常這樣對你。. (責任編輯:黃彩玲). 文/科普心理學家 海苔熊 ...

  7. 2017年9月6日 · 依戀焦慮真的“沒救了”嗎?. 說到依戀特徵,通常我們會把它視為一種較穩定的特質,甚至作為一種標籤貼到人身上:你是迴避型,我是焦慮型,並常常試圖探討不同依戀類型的人有什麼樣的特點。. 但實際上,每個人身上的依戀特徵並不是穩定不變的,新的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