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0月18日 · 匯流新聞網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等了30年膀胱癌終於搭上免疫療法的列車也讓高齡70多歲的賴伯伯不必擔心必須摘除膀胱可以再度背起行囊享受人生

  2. 2019年12月10日 · 奇美醫學中心泌尿腫瘤科主任劉建良表示在台灣膀胱癌分布年齡層以40歲以上中老年為主早期的膀胱癌非肌肉侵犯型),治療以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加上術後膀胱化學灌藥為主局部晚期膀胱癌肌肉侵犯型以全身性化學治療加上放射線治療或是根除性膀胱全切除手術為主轉移性膀胱癌淋巴轉移臟器轉移或是骨頭轉移則以全身性化學治療為主。 劉建良說,過去30年間,晚期病人一旦化學治療無效,往往就沒有更好的治療方式,但健保今年2月起已將3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納入治療8種癌症,這類的膀胱癌病人才有了一線治療生機。 不過,劉建良指出,目前大多數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單獨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癌症的有效率多半只有約20%到30%左右,多數人仍是無效的,但若是有效,效果通常很明顯。

  3. 2022年4月4日 · 陳 鈞凱. 小腸 無痛性血尿 膀胱. 字級.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沒有家族史和不良生活習慣,突然出現血尿,竟然已經是癌症! 57歲的柯先生幾個月前就因為出現無痛性血尿嚇得趕緊到住家旁的醫院就醫確診是局部侵犯性膀胱腺癌在醫師巧手下為能保有排尿功能透過達文西手術摘除膀胱再擷取部分小腸重建新膀胱術後一個月便完全適應新膀胱生活重回軌道。 收治病人的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游智欽表示,雖然標準治療是全膀胱切除手術,但柯先生非常希望保留膀胱功能,因此,先在他院以傳統手術切除部分膀胱與腫瘤,但手術後的病理報告卻指出膀胱仍有殘存的癌症細胞,若不徹底切除,恐再惡化,這才轉到台北慈濟醫院。

  4. 2022年10月5日 · 國外研究統計就發現不同癌別當中乳癌膀胱癌咽喉癌部分淋巴癌患者因心血管死亡的比例已和癌症的死亡比例相近其中攝護腺癌子宮內膜癌更早已出現死亡交叉」。 黃群耀就曾收治一名66歲的肺癌病患,接受癌症免疫治療,結果出現嚴重的心肌炎,導致心臟衰竭,一度危及生命,所幸腫瘤心臟團隊及時介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病人從鬼門關救回來,幫助恢復心臟功能,讓癌症治療得以持續下去。 門診還有另一名乳癌四期病人,因為伴隨肝、肺轉移及肺積水等症狀,醫生原本推測是癌細胞轉移至肺部,但因為病患很容易呼吸喘,轉介腫瘤心臟團隊後,才診斷出其實是因為心臟衰竭所導致嚴重的肺積水,而非癌細胞轉移。

  5. 2018年5月16日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年59歲的張女士3年前突然發生血尿一開始不以為意和往常一樣吃藥直到腹部眼睛都發生劇痛切片確診為晚期尿路上皮癌膀胱癌),癌細胞已轉移到淋巴不只腎臟被侵襲更一路 ...

  6. 2019年12月19日 · 臨床就有癌症患者在同步電化療後,出現口腔潰瘍副作用,卻自認撐一下不要緊,竟苦忍一個禮拜不吃不喝,結果腫瘤是消失了,卻也因此走入洗腎人生,讓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張家崙婉惜不已。 第一次面對癌症治療,不管罹患的是哪一種癌,不少人往往只掛記著不停追問醫師「還有什麼藥能用? 」、「我還有多久時間? 」結果就是常被兩顆「抗癌路上的最大絆腳石」給耽誤了療效。 「癌症惡病質」就是第一顆的大石頭。 張家崙表示,不只病患本身,有時候甚至連家屬都會認為罹癌吃不下、且體重減輕是正常的,只要咬牙撐過治療就好了,其實大錯特錯。 罹癌不等於一個人就得病懨懨,骨瘦如柴。 相反的,缺乏營養的狀況之下,就像該名患者一般,顧此而失彼,導致有些癌友因體力太差而無法完成療程。

  7. 2020年11月6日 · 林至芃指出,台灣人的癌症發生率正逐年增加,好消息是,隨著早期篩檢以及醫藥進步,抗癌武器多了,罹癌後的存活期同樣越來越長;可也有壞消息,隨之衍生出來的新問題便是,治療期程當中,飽受癌症疼痛困擾的人越來越多,且有症狀的時間也拉長了。 想擊退它,第一步得先搞懂究竟什麼是癌症疼痛? 顧名思義,與其他類疼痛不同,是由癌症直接或間接所引發的疼痛,臨床上又可以大略分為4類:急性疼痛、慢性疼痛、突發性疼痛和共病的疼痛。 林至芃一一解釋,急性疼痛通常發生在手術後傷口導致的疼痛;慢性疼痛是因為腫瘤壓迫、噬骨、侵犯神經等因素,持續性的長時間疼痛;共病疼痛多來自於老年患者本身合併的其他疾病,像是帶狀疱疹。 但最棘手的還是「爆發痛」的突發性疼痛,短短數分鐘內就可達到強烈疼痛高峰,並可持續半小時之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