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7月31日 · 政府有兩個辦法可以來處理一是所得稅累進制收入越多稅應當繳納越多其二則是社會福利要照顧弱勢而不是齊頭式平等沒差別地發重陽敬老金的方式來討好選民最大的後遺症是各縣市競相加碼台北市先從1000元升級到1500元有些財政狀況比台北市還要差的縣市竟發2000元3000元舉債敬老。 其實「重陽敬老金」根本違反所有社會福利偏向弱勢的原理 ,不管有錢沒錢,所有的長輩領個1500元好過重陽節, 重陽敬老金在台灣已發放多年,每一位老人都認為那是他的錢,當我傻傻地取消,產生的「剝奪感」對台北市的長者格外深刻,支持度自然下滑 。 一開始,其他縣市首長要我先試試看停止發放重陽敬老金,但大家眼見會傷及支持度,再也沒有人敢跟進。

    • 大量製造低收入戶-總審查
    • 無意宣傳的社會救助政策
    • 無意宣傳的地方政府
    • 文章附註

    如果我們知道,政府在意的只是低收入戶是否合法,並且要求救助官員製造一定數量的低收入戶,接下來我們就要討論,在合法性之外,政府是怎麼看待低收入戶的人數,以此來回答本章開頭的問題。 談到人數,我們發現每年度低收入戶人數佔全國總人數的比率其實變化不大,趨勢則是緩緩上升,只有2009、2011、2012這幾年的變化有超過百分之零點一,其他年度多在百分之零點零一到五之間變動,少有暴增或暴減的情形。也是在這個基礎上,救助官員才能規劃隔年度的生活扶助預算。 不過為什麼救助官員能預先掌握隔年度的低收入戶人數呢?這就要從所謂的年底審查談起。前面我們提過,低收入戶的資格並非永久的,而是每年都要更新一次。所以到了年底,各縣市的地方政府都會把縣市內所有低收入戶重新審查一次,確定他們隔年度仍然保有低收入戶的資格。這時...

    當然,保障舊案是必要的,但是細心的讀者會發現,低收的人數比例歷年來雖無減少,但增加的速度也非常緩慢,甚至幾次金融危機也都沒有太大的影響,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我想到在田野期間,小慈有次開玩笑對我說,我不應該來研究她們,而應該去研究低收入戶才對,了解他們是怎麼知道可以來申請低收入戶,又是誰告訴他們的。她笑著說她真的很好奇這件事。 當時我不以為意,不過事後仔細想想,這反而是刺激了我一個新的思考方向。如果依照社會福利的概念,社會救助制度是社會的「最後一道」安全網,是國家根據憲法保障公民「生存權」的具體表現,那麼這個問題應該這樣問才對:為什麼有人不知道可以申請低收入戶?為什麼還要別人告訴他們才知道? 舉例來說,政府可以用電視廣告、海報等媒介向全民推廣這個方案,告訴全國民眾,只要你的收入、財產低於某個...

    在研究中,我也曾就為什麼不宣導社會救助一事問過小慈。當時她思考了一下,給了我一個蠻意外的答案: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小慈擔心如果大肆宣傳的話,可能會因為申請量的提升,導致更多民眾前來爭論,而寧願採取現有的「不作為」。 如果整合政府偽善的態度和救助官員擔心受罰的心態,就不難理解為何這整個制度是傾向守住「舊戶」,而非找出其他可能的貧窮者了。畢竟越多人來申請,溢領的風險也會跟著增加,遠不如只處理熟悉規則的舊案來的可靠。結果地方的無意宣傳,默許了中央的逃避行為,也讓低收入戶的人數更為僵固,形成一個封閉的體系。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製造低收入戶》由群學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eflon, CC liscened)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重要。當我和社工到處去訪視,或是替宜姐打資料時,發現許多低收入戶其實就住在同一條街上,甚至是隔壁鄰居。或許是因為社區的連帶關係,讓他們彼此分享有關申請低收入戶的資訊,不過這塊似乎還沒有人研究過。 這個調查項目在97年度的調查就被取消了,莫非國家也覺得這個項目的調查是自曝其短? 出自「工作所得補助方案(核定本)」,可下載自http://sowf.moi.gov.tw/income/pages/工作所得補助方案核定本.htm。 資料顯示(機關服務項目整合示範計畫推廣說明會會議手冊),由於申請的民眾多屬於弱勢族群,需要檢附的資料繁多,加上部分案例因為親屬相處關係不佳(如離婚、棄養)等,造成申辦民眾應計人口資料取得困難,使得整個準備資料的過程需費時14到49天不等,民眾更需來公所補件...

  2. 2018年4月16日 · 低收入戶的再現意義. 藉由以上討論我們知道政府並不熱衷於社會救助方案。 那低收入戶人數的多寡對政府而言又有甚麼意義? 又我們要怎麼理解開頭所提到的矛盾問題呢? 從歷史面來看早在一九七七年當時第一期的社政年報就曾提到:「政府遷台後即積極從事建設臺灣成為三民主義模範省」;並藉由實施濟貧制度,「本省人口逐年增加但貧民人數逐年減少由此可見本省繁榮進步與安定」。 因此,從這份社會福利的施政報告中,我們看到窮人數目的減少,更多的是為了表現出「中華民國」的優良政績,來與對岸的共產主義分庭抗禮,而不全然是為了改善窮人的處境。 到了一九七九年起草《社會救助法草案》時,這樣的論述仍然延續著: 共產思想、制度是製造災害、貧窮、飢餓,不顧人民死活,而民主國家推行仁政,謀社會福利,使成為安和樂利的社會。

  3. 2018年2月13日 · 以台北市為例單看搜救犬的日常消耗品糧食),一年有96萬的經費目前共10隻搜救犬所以平均每隻搜救犬一個月最多可以分得8千元的經費在不考慮補助民間認養搜救犬的飼料費的情況下)。此外台北市政府也正在濱江街建設搜救犬訓練 ...

  4. 2020年11月10日 · 主管機關為勞青處。 「小作所」:無法進入庇護性就業服務場所,但能每天作業 4 小時、每週作業 20 小時之身心障礙者;主管機關為社會處。 當我向勞青處長提出關於小作所與庇護工廠的差異時,勞青處處長無法具體回覆。 其實,對於身心障礙者就業能力的培訓與扶植,因為服務定位與屬性不同分屬於不同機關,但這時候也容易出現業務無法釐清、讓身心障礙者無法適才適所的狀況,這同時也大大影響了他們的就業權益。

  5. 2021年8月23日 · 定義未來生活. 【拯救動物生命,還可以怎麼做】流浪動物認養率竟高達 96%,政府怎麼做到的? 中央社 2021-08-23.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海巡署於 21 日查獲不法私梟走私未檢疫品種貓,為免引入動物疾病,共 154 隻貓遭安樂死,引發國人關注動物保護。 動物保護除了走私動物的人道處理外,國內動物的收容也十分重要。 台北市政府動物之家的認養率達 96.5%,他們如何做到? (責任編輯:連柏翰) 圖片來源: Victor. 走私貓遭安樂死引發關注,台北市政府今天表示,打造動物友善城市是市府的重要政策,因此市府落實街頭 TNR 絕育、引進行為訓練師等 4 項政策,讓今年動物之家的認養率達 96.5%。

  6. 2015年5月28日 · 台北市立和平醫院收治染 SARS 的曹姓婦人打破當時拒收 SARS 病患」的承諾 (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