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3月14日 · Tag: 蕭敬騰 生活報橘 【2050年海洋垃圾比魚還多?】Discovery海洋大使蕭敬騰化身攝影師,紀錄「塑料海洋」悲歌 [...] By VO 新聞快訊 2020-05-06 生活報橘 「鬼其實不可怕,只是自己的投射。」蕭敬騰藉由《魂囚西門》的角色,挖掘人生的獨特體悟 ...

  2. 2020年5月6日 · 私下默默行善多年的蕭敬騰獲邀擔任Discovery年度海洋大使,義不容辭答應拍攝公益短片,更在短片中化身攝影師,穿梭在一片塑料海洋中取景,親手拍攝的畫面也被保留在影片中,他說:「想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畫面,替海洋發聲,把這些故事呈現給大家。

  3. 2017年11月21日 · 結婚前交往多久,才能保證婚姻幸福? 其實有很多要素比「交往時間」還重要。 來看看心理學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責任編輯:李恬芳) 文/Pinsoul. 在眾多的朋友裡面,你不乏聽到因為相親,才約會一兩次就覺得要結婚的人。 但也不乏有許多朋友是兩個人已經在一起超過 8、9 年以上,但還沒有要考慮結婚。 這無關乎到底兩個人是否很合,很配 ,一下子就想要結婚綁定彼此的人,有時候或許還不如那些長時間相處,已經摸清彼此底細的人來的合。 所以許多人會常常思考著,到底要交往多久才行呢? 是一年兩年,還是只要想就可以呢?

    • 「我這麼忙,都是為了你」不能當理由
    • 要成為彼此的支柱
    • 不要忽略伴侶的「尋求關注」
    • 要用「感激」取代「負能量」

    你正在創業,或者白天工作晚上還要上夜校,你可能會以「我現在無視他,但長遠來看,我做的事情會為我們的未來帶來好處,所以沒關係。」來說服自己。 即便動機是好的,也不能作為完全忽視伴侶的理由,因為長時間忽略可能導致難以修復的裂痕。 可以怎麼做:愛情和學習、工作一樣需要長期投資,荒廢一段時間後,必須花更多心力來重拾熱度。每週固定約會時準備小禮物、回家時順手帶一份對方喜歡的食物,這些微小但持續的習慣,都是對愛情的投資。

    如果你過度投入工作,完全專注於自己的優先事項,沒給另一半替你分擔壓力的機會,你也沒有心思顧及伴侶的煩惱,兩人關係就會漸行漸遠。 可以怎麼做: 創建一種習慣讓彼此有機會交流,例如不用上班的週末一起去吃早午餐,或是晚上去附近公園散步。把這些時刻變成固定的談話時機,並確保在舒適宜人的地點進行談話。談談工作上的瓶頸、彼此家人的近況,甚至只是一部想去電影院看的電影。在最忙碌的時候,更要成為彼此的依靠與支柱。

    人際關係中,許多微小的行為旨在引起對方的注意。長期忽視伴侶的注意力要求,這些微小的動作就會升級成惱人的行為。例如你正在房間裡忙碌,你的伴侶可能會藉故找東西進入房間,或者一邊問你問題,一邊跟著你進入浴室。你可能感到煩躁,覺得「他為什麼一直打擾我?」 可以怎麼做: 與伴侶達成一個平衡的協議。例如:忙碌時不要打擾對方,但睡前保留 15 分鐘彼此專心對話;用「先給我半小時休息一下」等明確的語句取代「現在不要吵我」。

    工作壓力過大時,人們通常沒有多餘的心力來處理各種小麻煩、小煩惱,於是不知不覺累積許多負能量,而親近的伴侶往往成為發洩管道。你可能每天通話時,都在抱怨同事機車、路上車多、加班太晚⋯⋯等等。 可以怎麼做: 當工作結束與伴侶團聚時,請確保你說的第一件事是積極正向的。例如:「謝謝你幫我準備消夜」、「今天雖然很忙,但還是好好完成了許多事。」這麼做不僅能潤滑關係,表達感謝、使用正向肯定的話語也對我們的大腦與情緒產生許多好處。 (參考資料:psychologytoday,meetmindful。)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圖片來源:《社內相親》劇照)

  4. 2018年12月17日 · 1. 這顯示你們這段關係的力量. 如果你總是把感情倦怠當作壞事,是時候改觀了。. 「在關係中感到無聊是正常的」情感與約會專家、 Double Trust Dating 的專欄作者 Jonathan Bennett 說,「這意味著你們的感情不僅僅是建立在追求樂趣。. Bennett 認為,在厭倦的時刻依舊 ...

  5. 2019年11月1日 · 推薦好劇. 【影評】「你幫過他嗎?. 你幫他了嗎?. 」《陽光普照》:在一段失序的親情與友情,找尋陽光與陰影. 黃懷容 2019-11-01. 圖片來源:《陽光普照》劇照。. 「你小兒子好不容易回來了,你幫他了嗎?. 「妳知道⋯⋯我只是個駕訓班教練,妳認為我該 ...

  6. 2020年4月15日 · 如何度過中年迷惘期? 金生珉一九七三年生韓國知名主持人他從二十幾歲開始就進入演藝圈藝人的收入不固定也不穩定只有少部分的明星可以賺到大錢但他仍在這行堅持努力一直到四十歲過後才終於在演藝圈中嶄露頭角。 因為時代改變了,所以有些人反而是到了四十歲後,才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 我認識某位四十歲女性,在大公司奮鬥了將近十五年,某天,她突然開始思考:「我到底是為何而活? 」,於是決定遞出辭呈,為自己安排一段「空檔年」(GAP YEAR)。 所謂「空檔年」,通常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為了探索自我,暫時中斷學業或事業,趁年輕時去充電的一年。 然而,她卻是在步入四十歲後,才決定做這件事。 我非常佩服她的決心和行動力,能夠毅然決然離開人人稱羨的大公司,勇敢地去追尋自己的第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