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7日 · 生活報橘. 【40歲後的旅行】夏韻:「慢下來後,後來就會覺得很多美好。.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 找個理由來退休:夏韻富樂中年學 》,由 天下雜誌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VO》導讀:. 對你來說,在旅行中最享受的時刻是什麼 ...

  2. 2020年2月3日 · 王櫻芬拼湊臺灣這塊土地上一度消失的聲音讓這些聲音得以重新被人們聽見圖為黑澤隆朝親自拍攝大南社魯凱族弓琴的照片圖片來源王櫻芬。 珍貴史料差點被當垃圾丟掉! 台大教授拼湊出台灣樂史空白過程.

    • 台灣迷北歐教育迷到課綱裡都是芬蘭影子
    • 為什麼台灣會開始推崇芬蘭教育?
    • 台灣學不來芬蘭教育的原因:從不尊重孩子是獨立「個體」
    • 選擇題當道的考試:台灣社會不信任老師!
    • 台灣還是想學芬蘭?先做好這五件事

    2011 年開始,台灣社會有些知識分子開始推崇起芬蘭教育。2011 年 5 月 6 日天下雜誌刊登了蕭富元先生的一篇文章《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文章中特別提到,教育已經成為芬蘭最成功的出口產品,作者強調,美國、韓國、日本、英國、南非等各國教育機構與領導都跑到芬蘭學習教改。 2013 年 4 月 1 日商周出版帕思.薩爾博格(Pasi Sahlberg)的書 《芬蘭教育這樣改 全球第一個教改成功案例教我們的事》(Finnish Lessons:What can the world learn from educational change in Finland?)「芬蘭經驗」在台灣變成一股熱潮,在各項教育改革議題中變得很重要。 中學教師開始組讀書會討論這本書,各種教育研習之中,各校長、主任...

    我認為台灣對芬蘭教育的推崇,起自於國際 2011 年的 PISA(國際 16 歲以下學生評比)的成績,當年芬蘭的表現是世界第一。而台灣輸人家很多,甚至遠輸給韓國、上海,在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光環下,顯然讓重視數字的馬政府非常難堪。 「競爭」、「不能輸」是這一連串推崇北歐教育經驗最主要的動機。推崇芬蘭的因素,是因為我們的羨慕人家的學科表現。2010 年,政府在台南成立「台灣 PISA 國家研究中心」。不久,各種以提升「閱讀素養」為名;但實際上想要讓台灣學生提高閱讀素養考試成績的各種教師研習開始出現,政府希望用考試引導教學,有人提出要用新的題型出在國中基本學力測驗之,希望引導學校老師的教學。 2011 年我參加以閱讀素養有關的研習中,赫然出現許多補習班老師,整個國家追求政府數字管理效能,也就是 KP...

    我相信,芬蘭的教育的確是世界第一,尤其是 12 歲以下的教育,的確傲視全世界,北歐很多國家的教育也是,但我的想法是,台灣其實很難學的來,基本上不太可能。 為什麼?我從歷史文化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北歐,這些國家都是社會主義國家。而且是北歐式的社會主義國家。 北歐式的社會主義一般人或許很難懂,但你只要是身為左派,就懂我的意思。簡而言之,他們的社會主義是很多人的夢幻理想。對人的尊重、社會福利與社會公平的理念。芬蘭的教改之所以成功,奠基於此。 芬蘭經驗裡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他們特別重視 12 歲以下小孩的 教育,教育計劃是量身訂做的、是民主的、尊重的。芬蘭老師是教改的發動者,不是長官的命令和政策執行者。教育的起源,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教育資源是灌注在學習遲緩、十二歲以下的學生身上的。也就是...

    此外,社會對老師的信任感很低,標準化統一測驗,選擇題當道,是因為不相信老師給成績是公平的。教育體系之中,教師都在執行上面要求的政 策,還要應付電話的投訴。儘管社會對教師有比較高的道德標準,但是教師還是勞工。很多老師還是很努力,還要寫各種評鑑,甚至填寫研究生的研究問卷。 我們的教改拿芬蘭的拼裝車,拿我們看的順眼的,去脈絡後拿來用,當作政策要求老師改,怪罪老師考試(荷蘭是 12 歲全國統一考試,比基測還早),不怪罪政府自己想要競爭、自己帶頭資源分配不公。高國中小很多研究計劃,學生必須有學力測驗,統一衡量學習成果。美國的小學生可以拒絕統測,那台灣呢? 在台灣高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還有各種特教學生,原住民生,各種身心障礙、體優生、外交人員子女,各種高中入學的外加名額。學生家長和政 府都認為這就是比較...

    首先,北歐的教育是從他們的土地上長出來的。 北歐是社民黨執政。台灣是個社民黨拿 2% 選票的國家,自己的國家自己改造,先讓社會主義長出來吧!教育才能像北歐。 另外,若能先救 12 歲以下的教育,把補救教學、 小學教育好好弄好。 真的花錢在小孩子實際的教學品質中。台灣的教改到現在,除了一直教改是方向,從來沒有認真的把該做的事情做好。讓老師有足夠的時數好好教。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好好學。 對人的尊重,對人權的理念,其實是北歐教育最基本的事情。 在台灣教改很少尊重台灣歷史文化背景。從清代以來,台灣是個移民社會、功利主義,而且我們對於職業的想像貧乏。在勞工普遍低薪的情況下,誰想要孩子去念職業學校。近來有人說,水電工薪資高,但是年輕人不肯去做,的確,但社會尊重工人嗎?對工人的保障足夠嗎?如果都沒有,如何...

  3. 2020年1月6日 · 2020 總統、立委選戰進入白熱化階段,有評論時政的粉專,特地 點名 雲林立委候選人蘇治,指蘇家裡有許多人都從政, 評 蘇是「雲林最大政治世家」。. 但這是真的嗎?. 作者透過講述蘇治與她的對手張嘉郡的故事,由你評斷誰才是真正的「政治世家 ...

  4. 10 張圖犀利點出東西文化的根本差異:東方人迂迴、逃避問題. 你認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到底在哪裡?. 感覺得到、說的出來,但你能用一張圖就說得透徹嗎?. 一位華裔插畫家 劉揚(Yang Liu ),對於東西方文化比較,則是擁有相當犀利的眼光跟觀察,這樣的能力 ...

  5. 2018年7月24日 · 鄭閔文 2018-07-24. 「你覺得自己漂亮嗎? 」大多數女生的回答應該都會是遲疑的。 從小到大,我們就被教導女生該有女生的樣子,以及「美」應該要長什麼樣。 多芬邀請5位女性,實地在台北信義區街頭進行社會實驗,替他們拍攝廣告。 一開始先問他們「你覺得自己適合拍什麼類型的廣告? 」,結果5位女性的答案,竟然都是先講自己的缺點: 大尺碼廣告吧? 因為比較大隻。 玩具廣告吧,這麼矮,可以很融入。 也不能拍服飾的,因為我一直都沒有很女生。 「小時候應該都會覺得,自己長大就會變得很聰明很漂亮,結果長大好像……不太像。 」到底什麼是漂亮呢? 大眾定義的美才是美嗎? 纖細身材、精緻五官、白皙皮膚,這種單一的價值觀壓得我們喘不過氣。 「為了追求美這件事,好累喔!

  6. 2017年7月25日 · 簡單心理 2017-07-25.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有一首歌的歌詞是這樣:「我把你的電話從手機裡消除了我把你的消息從話題裡減少了我把你的味道用香水噴掉了我把你的照片用全家福擋住了。 決心放下一個人後,我們都有屬於自己的「分手儀式」,但大概什麼時候,我們才算真的放下呢? (責任編輯:李恬芳) 文 | E+. 前幾年的電影《非誠勿擾2》中,開場舉辦的離婚典禮為分手的戀人們提供了一個新思路,正如電影裡面所說的那樣:「大夥兒都很受啟發很受鼓舞,有好幾對都表示,回頭分的時候也這麼辦。 我們之所以覺得新奇,是因為之前沒見到過有人這麼做。 訂婚、結婚可以舉辦個典禮為了紀念一下這是個大喜的日子,沒想到失去愛人、失去一段親密關係這種悲傷的事情,也搞得這麼隆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