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6日 · 2020 總統立委選戰進入白熱化階段有評論時政的粉專特地點名雲林立委候選人蘇治芬指蘇家裡有許多人都從政評蘇是雲林最大政治世家」。但這是真的嗎作者透過講述蘇治芬與她的對手張嘉郡的故事由你評斷誰才是真正的政治世家」。

    • 台灣最早、最完整的音樂紀錄,竟來自日本 3 人調查團
    • 台灣早期音樂史料命運坎坷,甚至「遠行」到英國
    • 珍貴史料差點被當垃圾丟掉!台大教授拼湊出台灣樂史空白過程
    • 台大教授從音樂學研究,跨足印尼甘美朗演奏
    • 推薦閱讀

    其實臺灣最早且最完整的聲音與音樂紀錄,開始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在臺灣總督府和民間的大力支持下,由黑澤隆朝等三人組成的調查團,從日本渡海來臺,進行了三個月的環島踏查以及錄音和攝影,完成臺灣史上規模最大、內容最完整的臺灣音樂普查,另還包含原民 155 個部落的樂器普查,為臺灣原住民、漢人音樂留下豐富的影音和文字記錄。 1943 年 12 月,調查團將這趟採集調查的成果編輯成 26 張 78 轉唱片與 10 捲紀錄片,公開發表。「可是,1945 年 3 月東京有大空襲」,細說從頭的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王櫻芬,如歷歷在目講起那段歷史,「存放在勝利唱片的聲音與影像文字等資料大多燒毀了,但黑澤家中還保留一套唱片,這也是後來很多故事與研究的原點。」

    這些寶貴的聲音資料,長途旅行去了英國,原來戰後 1950 年代日本想要返回國際社會,有多種作為,其中之一就是將那套 26 張唱片濃縮成 12 張,寄給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以及英國的國際民俗音樂協會,「後者把唱片給了一位倫敦大學的教授,邀請他寫評論。這位教授過世後,便把所有文物都捐給英國國家圖書館,而這套唱片也在其中。」 王櫻芬最終在英國國家圖書館找到這套 12 張唱片。她表示,1973 年黑澤隆朝出版《臺灣高砂族の音樂》書籍,被視為臺灣原住民音樂研究的經典,1974 年有《高砂族の音樂》唱片問世,主要是將前面提到的 26 張唱片中原民樂音的部分獨立發行,王櫻芬補充說:「但漢人的音樂並沒有在裡面,所以英國的那套唱片就非常珍貴,因為其中有 6 音軌是漢人音樂的部分,包含孔廟祭典、佛道宗教音樂、皮影...

    雖然有了當時代的音檔,但為了還原當時錄音過程,黑澤隆朝的個人手稿與日記,便是很重要的線索。黑澤的遺物被親屬化分為二,音樂研究的部分捐入國立(市)音樂大學的圖書館,個人的資料則捐給秋田縣立博物館。 王櫻芬回憶說:「但這些文物都沒有人理會,全都放在倉庫裡,更不用說研究。所以,國立音大圖書館負責人在離職的時候,甚至將所有黑澤隆朝的資料,包含已經編目的,全數打包寄來臺灣。他認為,這些東西應該去更重視它的地方,而不是被當垃圾丟掉。」 王櫻芬從 2000 年開始黑澤隆朝研究,然後在 2008 年將之出版成書,並將黑澤錄音復刻成 CD。王櫻芬充滿情感地說:「黑澤帶我走進臺灣的日治時期,因為他的關係,也啟動我日後的日治時期唱片與廣播研究。」王櫻芬不諱言,「做研究像偵探找線索一樣,從蛛絲馬跡拼湊出事件的全貌,...

    王櫻芬從求學以來就對民族音樂學充滿興趣,才得以拼湊出原住民音樂與漢人音樂歷史紀錄上的空白。近年來她也不忘對音樂表演的興趣,投身印尼悠久的甘美朗(gamelan,印尼合奏樂器)演奏,並在 201 9年 6 月,籌辦巴里島甘美朗樂舞展演,邀請巴里島、中爪哇、沖繩的音樂家與舞者一起同臺演出,她也親自上陣演奏。 王櫻芬從民族音樂學研究到印尼甘美朗演奏,充滿各種美麗的奇遇,王櫻芬說:「一開始做研究,其實看不到什麼全貌。但許多事情是隱約相關,縱使跨越的時間幅度很大,最後卻一個個小環圈終究會扣在一塊兒。人生跟研究其實也相似吧,看似不相關,然而也許哪一個瞬間有個突如其來的機遇,就夠夠整合在一起,產生巨大的意義。」

    【連海賊王都有國籍爭議】研究員爬 300 年歷史帶你看:鄭成功到底是台灣人、中國人,還是日本人? 【日本考古師騙全國】假歷史被寫進教科書!他靠偷埋石器,讓日本歷史「假」提前 70 萬年 【KMT 刻意美化的歷史】國民黨稱 3000 台女自願加入「軍中樂園」,真相是逼未成年少女當軍妓 (本文經原作者 人文・島嶼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臺灣被遺忘的聲音 臺大王櫻芬幫你找回來!〉。首圖來源:pixabay。)

  2. 2017年4月27日 · 心態. 因為人不可能靜止不動地互相交流,所以人的樣貌是從動態上來判斷的。 除了靜態上的分析,一個心態年輕的人,表現出 活潑、有趣、快樂 的表現會影響人的判斷讓人感覺較年輕。 當然,大家對年輕與否的計較主要還是在靜態面部的判斷上,所以才會有人執著於化妝,畢竟化妝得宜確實能掩蓋年歲的痕跡;不過, 常常化妝會使人的膚質劣化得更快,卸粧後更顯老 ,不可不慎。 延伸閱讀: 手機用太久會長皺紋? 做到這 13 件事不用上醫美也有令人稱羨的好膚質. 其實音樂是一種「大腦良藥」! 除了減緩失眠,還能增強你的 EQ. 都市女子最該照顧的是「肺」! 別再說「我又不抽菸,肺一定很好」

  3. 2017年12月29日 · 1947年5月,國民政府開始製作第一代身分證,發給18歲以上國民,這張身分證是雙頁折疊式的白色紙張,沒錯,就是紙張,跟你的請假卡一樣。 當時照片不普及,部分地方政府所發放的身分證並沒有貼照片,不過一定都有紀錄左右手指紋,而且十隻手指都要(不過不是直接按上去,而是使用記號法,詳情請見維基百科)。 身分證維基百科介紹,請 點此 。 第二代身分證. 1954 年由於要整理戶籍,所以換發了新的第二代身分證,第二代身分證依然是紙本摺頁,除了改為橫式書寫、取消指紋紀錄、增加藍色底紋外,更在下方增加了「雞眼釘」(就是那個圈圈,不是破掉喔),這個釘子是當時為了防偽而增加,可見當年就已經有會偽造文書的人了! 此外,身分證的發放年齡也從這一代改為14歲。 第三代身分證. 1965-66 年,第三代身分證誕生了!

  4. 2018年12月17日 · 蔣經國之死,是1988年台灣的頭條大事。 圖片來源:中央社記者蘇聖斌攝影,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期「文化+」的邀訪,有許多預定受訪者謙稱自己當時年紀還輕、「不諳世事」而婉拒,說來也是,今年 50 歲的大叔,30 年前也不過是 20 歲的小伙子。 不過,即使年紀夠大的人,當時恐怕也不容易窺見時代全貌。 「時代精神」這檔事和青春有點像,人總在失去青春之後才發現它的存在,時代也一樣──當時的你,不會知道自己身處在一個什麼樣的大時代裡,非得等到多年後回顧,才會有了然於胸的體會。 1988 年的世界長什麼樣子? 儘管「文化+」焦點始終會、也應該要鎖定於藝文領域,但是要從 1988 年這個時間點切入,如果忽略政治經濟,或是只看台灣而不論全球趨勢,恐怕得不到完整的結果。 在看台灣之前,得先看世界。

  5. 2020年11月27日 · 乳癌是發生率最高的女性癌症黃志旻醫師建議在30歲左右女性就要開始定期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 但如果從來沒做乳房檢查,是不是對於流程和診斷結果都充滿疑惑? 來看看醫師的詳細解說。 (責任編輯:陳致加) 文/醫師 黃志旻. 超音波的技術原本都掌握在海軍手上,或運用於工業技術發展,大概於1950年代開始,醫學開始採取超音波的技術來做各種檢查。 現在準媽媽們做產檢時,總會從超音波影像中看到貝比的頭部、小手手,並存留下各種可愛的影像。 如果吃完大餐後容易右上腹痛,醫師會安排腹部超音波看看是否膽結石正在作祟。 另外一個女性朋友們應該要定期做的超音波檢查就是「乳房超音波」,而且是從30歲以上就應該定期檢查。

  6. 2018年5月11日 · 根據美國 Emory 大學教授 Andrew Francis 和 Hugo Mialon 對 3000 人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在情侶的年齡差距和他們感情關係持續的時間長度之間存在著明確的相關性。 毫無懸念,雙方年紀差距越大,分手的風險就越大。 年齡差距在 5 歲的情侶分手的可能性在 18%,差距 10 歲的分手可能性大幅上升至 39%,而差距 20 歲的則達到驚人的 95%。 分手機率最低的年齡差距是相差 1 歲,這些情侶只有 3% 的分手可能性。 而關於身高,一項研究證實了異性戀中男女的身高差距(男高女矮)和女性的幸福感呈正相關性。 一般人都知道,女性會傾向喜歡比自己高的男性是基於演化的關係;但並不知道高個子的丈夫是否會讓妻子更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