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12日 · 我是陳時中」,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發表致護理台灣隊社會大眾普遍支持肯定護理人員感謝第一線護理人員付出會全力支援前線防疫整備陳時中在衛福部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發表公開信表示謝謝護理台灣隊一直在防疫前線防疫口罩裝備不會少請護理人員放心。 衛福部「護理職場爭議通報平台」自1月15日至今有39件通報,其中4件與口罩有關,口罩不足量已逐步解決。 針對N95口罩太大問題,他說,戰備庫存採購單一型號(M號),本週將撥發國內新徵用鴨嘴式N95口罩,可配合臉型調整,密合度會較好,也適合國民臉型,請護理人員安心。 陳時中表示,農曆春節後每天撥發徵用口罩,由地方衛生局定期撥補,原則是由醫院及醫事機構管控使用。

  2. 2020年2月5日 · 首批滯留武漢的247名國人3日包機返台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也親自前往桃機全程監督檢疫其中3人送病房隔離1人在4日確診武漢肺炎對此4日晚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又緊急召開記者會宣布武漢肺炎台灣確診名單增至11例會上陳時中談到最新情況時二度拭淚坦言抱歉在情緒控管沒有做好那不過總是大家就覺得同仁大家都這麼努力」,表示確診讓人難過但是盡最大努力幫助台商恢復健康正是帶他們回台的意義。 隨武漢肺炎肆虐,台灣第一線防疫人員過著怎樣的生活? 一起看第一線媒體人員對陳時中的觀察。 (責任編輯:謝佩如)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文/ 宋燕旻(華視主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長官,都是鋼鐵般的存在.

  3. 2020年5月15日 · 台灣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防疫表現亮眼是台灣任期最長的衛福部部長現在也成為民進黨內高人氣的政治人物。 1971 年進入牙醫系,1995 年擔任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說服牙醫界響應健保「 總額制 」。

  4. 2020年5月21日 · 中國國台辦在微博指控陳時中隱瞞疫情陳時中打臉台灣很透明。 圖左為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右為陳時中。 圖片來源:取自 wiki ,衛福部,經編輯合併。

    • 從醫療改革說起:避免健保局濫砍醫院經費的「具名審查制度」
    • 新白色恐怖:早上公開批評新政策,下午就被施壓
    • 相關新聞

    過去的一年,在醫界和新政府的努力下,把過去十幾年的匿名審查制度做了突破: 開始試辦具名審查。(過去是匿名的) 什麼是審查?簡單來說,你去看病花個一百多塊的掛號費和小額的部分負擔,其他的醫師診察費、護理師費、藥師調劑費、藥費…等,都是健保局替你「事後」給醫院(或是診所)。 但是這個健保局事後給錢大有學問。 不但把該給的錢打個八折給醫院(1點 等於0.8NTD),健保局還會檢查醫生的病歷紀錄。如果審查者覺得這筆費用不合理,開這個藥沒必要,或是這個檢查多餘,審查者可以把這筆費用刪除,健保局就不會把錢給醫院,而且還會罰扣個好幾倍作為懲罰。 老實說,事後審查我覺得ok,的確需要有機制避免有些過度醫療資源浪費。 但是過去十幾年,因為審查者是匿名的,而且出現非常多不合理的核刪理由,讓第一線的醫生苦不堪言。...

    但是最近,換了衛福部長。新的部長說,要取消具名審查,回到匿名制。理由是「具名審查對醫師造成太大壓力,不宜再推」 身為具名審查者的資深兒童腎臟科錢醫師則在媒體上回應:「我根據健保署制定的給付標準進行符合保險契約精神的核刪時,完全沒有感到任何壓力。」 然後,他傍晚就接到電話了。 早上呼籲要公開透明,反對黑箱,下午電話就來了,請問這是警總還是東廠,蛤? 原來我們還在白色恐怖呢。 白袍工作者們,你們準備返院了嗎?

    陳時中擬推「匿名核刪」 醫界批:改革不能退 反衛福部長要被「處理」 醫師解讀「比黑道可怕」 健保具名核刪喊卡 洪慈庸錯愕 (本圖、文經原作者篠舞醫師的s日常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5. 2020年5月7日 · 20200507行政院紓困振興方案記者會. Watch on. 行政院長蘇貞昌7日在院會中針對紓困亂象致歉強調有錯道歉有錯就改同時要求衛福部務必簡化流程不過為了緩解民怨行政院在下午 3 點召開紓困記者會由蘇貞昌與衛福部長陳時中共同站上火線回應外界相關質疑一起來看稍早的記者會講了哪些內容。 行政院長蘇貞昌記者會逐字. 各位媒體朋友,國人同胞,大家午安、大家好: 禮拜一我在這邊宣布紓困救急救窮措施,給辛苦的人1萬元,實在對不起,我沒有講清楚整個細節上、施力也不夠完整,在通知上也不夠好,所以讓我們一些國人同胞以為趕快先辦先贏,同時讓我們基層工作同仁也在沒有完全吸收的情形下,突然面對申請的群眾,所以有一些地方顯得比較亂,有的承辦人員還挨罵,民眾也不滿意。

  6. 2020年2月11日 · 並在210的記者會上身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與衛生福利部部長的陳時中以下簡稱阿中部長針對此事發表看法其中幾段暖心說法被衛福部小編節錄在臉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