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7日 · 1997年亞洲爆發金融風暴韓圜大貶股市崩盤企業接連倒閉外匯存底直直落韓國不得已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申請緊急救助貸款同時也喪失經濟主導權簽訂合約的12月3日被韓國人視為國恥日過去媒體談這段歷史多聚焦在向IMF申請貸款後韓國獻金運動民眾如何齊心救國政府如何快速重整提前結清IMF債務成功躋身強國。 廣告. 但《分秒幣爭》將鏡頭轉向國家破產前一週,試圖力挽狂瀾的經濟專家與奉信自由市場主義的決策者,想要守護家人的工廠老闆與企圖翻身的投資經理人,他們在政府跟民間各自扮演什麼角色,他們的選擇又如何影響日後命運。 《分秒幣爭》編劇嚴聖民認為,政府與IMF簽下借貸合約,從此改變韓國的命運,但直到今天,協議內容依然沒有向大眾說明清楚,當時只有這條路可以選嗎?

  2. 2020年3月22日 · 其中韓國經濟首席還問為何IMF提出此要求?韓國財政局次官答:IMF是想要降低韓國經濟的潛在風險IMF的備忘錄中其實並未提到有先決條件。 而相關的商人銀行整治工作其實是放在C條款之下。 C條款中,寫明了需將韓國九家技術性破產的商人銀行 (technically insolvent merchant banks)於1997年12月2日暫停,其存款人須受到充分保護。...

  3. 2023年4月5日 · 1997年破產的韓國政府接受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有條件的金融援助被迫開始一系列的組織與經濟重整計畫。 此時大財團開始裁撤一批又一批員工,中年失業的男性被媒體起了個名字:「IMF無家者」。 在很多年後的今天很多曾經投身雨傘運動的異議學生反對分子紛紛說起要儲存實力從商的從商讀書的讀書要有影響力──「只要當我們一代成長起來拿下了那些社會重要的位置與資源就是抗爭之日的重臨。 」是這樣嗎? 我不知道。 他們還會說,要盡可能把道德的失地減少,以便日後得以收復。 是這樣嗎? 屠城之後的學生,有人不食周粟,但更多人步步高升,成為商賈巨富、政要中人。 時間會站在我們這邊嗎? 當我們隨時有人脫隊,誰是我們? 道德的墮落是否能走回頭路收復失地? 我真的不知道。

  4. 2020年3月21日 · 近期的亞洲金融風暴也證實韓國需要建構一個強而有力及資訊透透明的金融體系。 今年危機之前韓國的總體經濟表現普遍有利, 但危機後,前所未有的高槓桿財團 (chaebols) 陷入破產。 高槓桿率反映了許多跡象,包括某些部門的過度投資、出口價格走下坡與政府其實願意讓陷入困境的財團破產。 截至1997/9底,破產不良貸款極具增至32trillion (佔7%GDP),相當於1996年底的兩倍。...

  5. 亞洲金融風暴 是1997年爆發的一場 金融危機 ,從1997年7月開始席捲 東亞 大部分地區。 1990年代初期資金湧入東南亞,因為實際生產力不如帳面,導致經濟出現泡沫,結果由於 泰國 放棄 固定匯率制 而爆發,隨後進一步波及至鄰近 亞洲 國家的 貨幣 、 股票市場 及其他資產,相關資產的價值也因此暴跌。 該事件在泰國又稱“ 冬陰湯 危機”( 泰語 : วิกฤตต้มยำกุ้ง )。 [1] 風暴打破了 亞洲經濟 急速發展的幻象,而隨後資本的投資減少,使亞洲各國經濟遭受嚴重打擊,紛紛進入 經濟衰退 。 危机还导致社會動盪和政局不穩,一些國家也因此陷入混亂。 除此之外,危機甚至因而影响了 俄羅斯 和 拉丁美洲 經濟。 [2] 背景.

  6. 1997-2001 (3 Year) Location. South Korea. It was a case in November 1997 under the Kim Young-sam administration that Korea received funding from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due to a lack of foreign exchange. The South Korean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greement was implemented when South Korea, which was in a foreign exchange crisis ...

  7. 2019年4月11日 · 近期的亞洲金融風暴也證實韓國需要建構一個強而有力及資訊透透明的金融體系。 今年危機之前韓國的總體經濟表現普遍有利, 但危機後,前所未有的高槓桿財團 (chaebols) 陷入破產。 高槓桿率反映了許多跡象,包括某些部門的過度投資、出口價格走下坡與政府其實願意讓陷入困境的財團破產。 截至1997/9底,破產不良貸款極具增至32trillion (佔7%GDP),相當於1996年底的兩倍。 目前金融業面臨的困難源於 金融機構缺乏市場導向的觀點 (a lack of market orientation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及 不嚴謹的審慎監管 (lax prudential super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