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7月27日 · 如果政府發給某甲 3600 元的消費券,可以用在所有的地方除了儲蓄,再考慮替代消費,此時某甲最後的實際支出情形可能如下 : A1:2900(現金開銷) + 3600消費券)= 6500 B1:2900(現金開銷) + 3600消費券)+ X (額外開銷)= 6500 + X 替代率

  2. 2020年6月5日 · 針對三倍振興的批評很多,最犀利的是抨擊蘇貞昌心裡有個「馬英九心魔」;意思是蘇貞昌為了區隔當年馬英九消費券政策,所以為了不同而不同,因此死不肯發放現金,還畫蛇添足地要民眾給一千才能回三千,導致政策怨聲載道。

  3. 2015年8月20日 · 此外,用常理推論也知道消費券只是拿來替代一般性的必要支出,完全沒有成長效果,因為民眾只是把本來要消費3,600 元,由於政府佛心來著,大家用消費券替代了原本要花的 3,600 元罷了。

  4. 2020年7月15日 · 政府為了不讓民眾撲空,已在三倍官網上架了「全國郵局振興三倍即時存量地圖」,讓你一眼就清楚哪裡可以! 振興三倍正式上路!「郵局即時存量地圖」讓你不撲空 外頭的太陽讓你不想排隊振興三倍嗎?

  5. 2020年7月8日 · 政府的消費券,在設計上比現金好,至少強迫要拿出來用,但因為消費品項沒有限制,民眾把它拿來買平常會買的東西,反而把平常的花費存起來。 這個替代效應,據估算超過九成,消費券幾乎完全被當成現金補貼了。 但唐鳳設計的振興,不但消費品項有限制,已經先部份擋住了替代效應,要民眾拿一千出來換三千之舉,更是逼迫消費的絕妙好技。 這之中至少牽涉到兩個行為經濟學的改變行為效應。 第一種叫 Mental accounting(腦內會計,和 House effect 賭場效應類似),逢年過節有小賭一下的民眾,大概都知道,同樣的一百元、一千元,平常可以拿來吃東西、買東西,很珍惜,但一旦上了牌桌,錢好像就不是錢,人的腦子,會自動把錢分類,而低估了牌桌上的錢的價值。

  6. 2020年6月22日 · 使用「信用卡」領取. 若使用信用卡領取,國民及有居留證的配偶,7月1日起到三倍官網綁定信用卡,在12月31日前累計消費滿新台幣3000元,帳單直接扣2000元,收到通知後,最晚下個月帳單額度就會看到回饋。. 搶食三倍商機,多家信用卡業者祭出 ...

  7. 2020年7月13日 ·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振興三倍券分成數位、紙本兩種,原先外界預期領取數位券的人數增加,但目前卻有 8 成以上的消費者領取實體票券。 為什麼數位券累計方便、優惠多,綁定卻不如預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