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2月5日 · 性騷擾是給予受害者一項防衛性的武器這項武器並不是用來傷害社會中的其他人而只是保護他們自己提醒社會大眾對性騷擾要有正確的認知不要再用奇怪的理由作為對他人不尊重言行的藉口。 相對的,如果你覺得這項武器對你產生了威脅,表示你在社會中佔有一定的優勢,這個優勢可以讓你幫助人、也可能讓你傷害人,取決你想要什麼樣的社會? 是剝奪受害者的防衛、更加弱肉強食的社會? 還是每個人享有基本權利、更加平等的社會? 我想這並不是很困難的抉擇。 在人力銀行的調查中,有超過五成的上班族曾遭遇性騷擾,男性隱忍的比例比女性更高,而在婦女基金會的研究,每 8 個年輕女性就有 1 個人,曾經被跟蹤及騷擾。

  2. A: 性騷擾不只是不舒服」,還要有身體侵犯性別歧視等要件否則恐同者看到同志牽手男人看到女人沒穿胸罩不舒服也都能申訴性騷擾了! 相反地, 對跨性別者的言語歧視、身體檢查才構成性騷擾。 Q:廁所不就是基於生理構造差異設計的嗎? A:不, 廁所更多是文化差異。 跨性別者只要有輔具或訓練,使用自我認同的廁所並不困難。 Q:如果有男人假扮跨性別上女廁呢? A: 那應該把問題重點放在這些男人身上,而不是排除跨性別。 何況就算男人使用女廁也不該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性犯罪」,如果我們的社會安全網連性犯罪者跟正常如廁的跨性別者都分不清楚,那上廁所是不可能安全的! 再者,「男扮女裝犯罪」跟跨性別權益沒有直接關連,現在不就一堆這樣的犯罪了嗎?

  3. 2017年3月25日 · 當時我自幼在廁所被性騷擾的故事被反同粉專同運不敢面對的真相管理員拿來羞辱我很堅定的 申訴性騷擾成立 ;可是我在整個人生一再被騷擾,被許多信任的人侵犯,我現在20歲,就已經被性侵超過五十次。. 即使這些沒有打倒我,直到去年7 ...

  4. 2016年5月31日 · 報橘. 【不再沉默】侵在我的童年留下傷痛,但我決定擊敗過去──無論它多恐怖、多荒謬不堪. BO 享讀沙龍 2016-05-31. 作者自述:這是我能找到,唯一一張小時候有笑容的照片. BO 導讀: 1980 年出生的陳潔皓,童年經歷許多創傷,後來他以「陳三郎」之名,參與多場社會運動。 他撰寫「不再沉默」這本書,紀錄自己過去,希望告訴所有童年曾遭創傷的倖存者,只要勇敢去追尋,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 回憶:苦難的開始. 我三歲的時候被四個人侵。 我被迫和侵我的人住在一起三年,直到五歲,才脫離他們掌控。 我決定要面對這些黑暗的回憶。 我要站在我成長的土地上,擊敗我的過去。 無論它多恐怖、多荒謬、多不堪,我要凝視著它,正面迎戰它。 遺棄. 三歲時,媽媽帶我到奶媽家,並告知我,他們要搬到新家。

  5. 2021年4月22日 · 草案所稱跟蹤騷擾行為, 指以人員車輛工具設備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方法對特定人反覆或持續為違反其意願且與性或性別有關 8 類行為,使之心生畏怖,足以影響其日常生活或社會活動。 8 類行為包含: 監視、觀察、跟蹤或知悉特定人行蹤; 以盯梢、守候、尾隨或其他類似方式接近特定人之住所、居所、學校、工作場所、經常出入或活動之場所; 對特定人為警告、威脅、嘲弄、辱罵、歧視、仇恨、貶抑或其他相類之言語或動作; 以電話、傳真、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設備,對特定人進行干擾。 對特定人要求約會、聯絡或為其他追求行為; 對特定人寄送、留置、展示或播送文字、圖畫、聲音、影像或其他物品; 向特定人告知或出示有害其名譽之訊息或物品; 濫用特定人資料或未經其同意,訂購貨品或服務。

  6. 2015年12月2日 · 生活報橘. 傳個 Line 也被告職場性騷擾,誰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周海威 2015-12-02. 今天早上看到這個個案,很有意思,好一個性騷擾案件的另類詮釋,現在企業的定位其實是困難的,因為不處理有事、處理了又有事,因此今天以此為個案,並分享一下我實際處理的方式。 案件內容: 某科技公司部門主管,長期間與其下屬有 Line 言語上的曖昧,言詞之中有引人瑕想的字句,但由於下屬工作績效不彰,在部門經理要求其做改善之後,突然將相關的訊息內容給公司,並主張性騷擾,部門經理因此被解僱,經理因而提告,法院判決企業敗訴,並認定經理與公司的僱傭關係仍然存在,全案仍可上訴。 一、性騷擾的認定不是只靠單方受害者的認定為基準:

  7. 2018年5月28日 · 投射認同,完畢。 透過「貶低」別人「墊高自己」 上面這個解釋並沒有不對,只是總覺得還少了點什麼。直到我今天準備直播的時候看到了《情緒的解剖圖鑑》上面的一段話,突然恍然大悟! 「有時候習慣輕視別人的人,是透過貶低別人,來提升自己的價值。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