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中國合肥市 相關

    廣告
  2.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合肥市 ,简称 合 或 肥 ,有时亦简称 庐 ,又称 庐州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安徽省 省会 和最大城市, 行政区划 级别为 地级市 。 安徽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信息、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中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7] [8] , 长三角 城市群副中心 [9] ,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 合肥都市圈 中心城市和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中国最爱阅读城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心城市,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 [10] 。 2018年9月,被授牌成为“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 2018年中国内地城市综合排名17名。

  2. 合肥市 ,簡稱 合 或 肥 ,有時亦簡稱 廬 ,又稱 廬州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安徽省 省會 和最大城市, 行政區劃 級別為 地級市 。 安徽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信息、交通、金融和商貿中心,中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7] [8] , 長三角 城市群副中心 [9] ,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代製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雙節點城市,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 合肥都市圈 中心城市和皖江城市帶核心城市,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中國最愛閱讀城市,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中心城市,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中國四大科教基地之一 [10] 。 2018年9月,被授牌成為「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

    • 概览
    • 历史沿革
    • 行政区划
    • 地理环境
    • 人口
    • 经济
    • 社会事业
    • 交通运输
    • 历史文化

    安徽省辖地级市、省会

    合肥市,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合淝, [1]是安徽省辖地级市、省会、特大城市、 [105-106]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2]截至2023年7月,合肥市实有人口为1234.4万人,总面积11445平方千米。 [16] [88]截至2023年6月,合肥市下辖4个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合肥市蜀山区东流路100号。 [60]

    合肥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安徽省中部、长江三角洲西翼,环抱巢湖,境内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低洼平原三种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58]合肥市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 [3]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 [4]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 [6]

    合肥地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此而得名。 [103-104]在3000余年的建城史中,有2100余年的县治、1400余年的府治历史,数为州郡治所。 [16]1945年9月,安徽省省会迁驻合肥。 [96]1949年2月,设立合肥市。1952年,安徽复省,合肥市成为新中国安徽省省会。 [58]合肥市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商埠和军事重镇,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三国故地、包拯故里、淮军摇篮”之称。

    合肥地域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楚、吴、越,后又属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废分封,立郡县,合肥属九江郡。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项羽在九江郡地置九江王国。高祖四年(前203年),改九江王国为淮南王国。文帝六年(前174年),改淮南王国为淮南郡;文帝十二年(前168年),复将淮南郡改为淮南王国。元狩元年(前122年),改淮南王国为九江郡,辖合肥等县,合肥县名始见于此。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州,合肥县属扬州九江郡。东汉建武元年(25年),改合肥县为合肥侯国。建安五年(200年),废合肥侯国,复改为合肥县,为扬州治。

    三国时期,合肥县属魏国淮南郡,为扬州治。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九江郡为淮南郡,合肥县属淮南郡。东晋,南北分裂,合肥为双方争夺的重镇,县废。

    南朝宋,置南豫州,于旧合肥县地置汝阴县,属南豫州南汝阴郡,为郡治。梁天监五年(506年),改属汝阴郡。普通七年(526年),以寿阳置豫州,汝阴为南豫州治。太清元年(547年),置合州,汝阴属合州汝阴郡,为州、郡治。北周大成元年(579年),合州为北周占领。

    区划沿革

    1949年2月1日,合肥正式建市时,划市区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一直辖镇、第二直辖镇。同年4月,两直辖镇合并成立第四区;同年9月,撤销4个区,分设大东门、车站、西门、北门、南门5个派出所辖区。 1951年1月,从肥东县和肥西县划进8个乡置郊区,以后几次向四周扩展。同年11月,撤5个派出所,成立车站、东市、西市3个区。 1958年7月,肥东县、肥西县、巢县划归合肥市。 1960年3月,改车站区为东市区,原东市区改为南市区。 1961年4月,肥东县、肥西县、巢县划出市境,撤销巢湖区。 1963年8月,改南市区为中市区。 1959年5月,从巢湖周围4个县沿湖地带划出部分农村,设立巢湖(水上)区。 1964年10月,划寿县4个区和定远、肥东、肥西县各1个区,共7个区、55个公社,建置长丰县,属合肥市辖。 1983年7月,肥东县、肥西县复归合肥市辖。 2002年3月,合肥市区划调整,大致以南淝河、板桥河、老环城路、金寨路为界,将原东市区、中市区、西市区、郊区分别调整更名为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 2004年6月,长丰县有2个镇和5个乡划归淮南市管辖。 2011年8月,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原居巢区改设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庐江县划入合肥市。 2021年12月22日,经安徽省政府批准,省民政厅批复,同意合肥市调整庐江县部分行政区划。同意调整庐江县庐城镇、万山镇、柯坦镇和冶父山镇管辖范围,设立东顾山、岗湾、移湖3个街道。 2022年6月,根据合肥市民政局《关于同意肥西县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合民〔2022〕49号),撤销严店乡、高店乡,设立严店镇、高店镇,原严店乡、高店乡行政区域,变更为严店镇、高店镇行政区域,严店镇、高店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合肥市下辖4个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巢湖市。 [62]合肥市人民政府驻蜀山区东流路100号。

    位置境域

    合肥市,位于华东地区,地处安徽省中部、江淮之间、长江三角洲西翼,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靠山抱湖、临江近海,介于北纬30°57′~32°32′,东经116°41′~117°58′之间,西接六安市,北连淮南市,东靠滁州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南邻安庆市、铜陵市,总面积11445平方千米,其中市辖区面积1339平方千米。 [58]

    地形地貌

    综述 合肥市环抱巢湖,境内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低洼平原三种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全市海拔多在15—80米之间,平均海拔20—40米;主城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岗冲起伏;西南部属大别山余脉,层峦叠嶂;海拔最高点为市境西部海拔高度595米的牛王寨。 合肥市地处江淮丘陵,北起舜耕山,南至巢湖盆地周围,大部分地域岗冲起伏,垄畈相间。总的地势是中部高,南北低。江淮分水岭自西南向东北横贯中部,自六安龙穴山进入肥西牛尾巴山,向东延伸,经大潜山、官亭、焦婆、大柏店、将军岭,至长丰山土山、吴山和肥东县中北部八斗岭、广兴一带高岗出境,进入定远县继续向东延伸。自肥西小蜀山北三向庙,有江淮分水岭南侧的一个分支延伸向东,经南三十里岗、大蜀山向市区延伸,形成合肥市区中间高、南北两侧低的局部地貌特征。江淮分水岭以南为长江水系,流域面积4316平方千米,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沿巢湖一带形成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圩畈绵延。江淮分水岭以北为淮河水系,流域面积2950平方千米,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大部分为海拔高程30~50米台地,沿瓦埠湖、高塘湖周围有小块狭长的冲积平原。 市区地貌特征 第一,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郊大蜀山平地突起,山峰高达282米,为市区最高点。大蜀山周围和西北端的三十岗一带,地势较高,海拔在50米左右。往东南地势逐渐降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50米之间,南淝河及其支流沿岸地带降到15米左右。东南部的大圩、义城一带海拔在15米以下。巢湖沿岸海拔仅3~5米,是合肥最低的地方。 第二,地貌波状起伏。除河谷平原和湖滨平原比较平坦外,大部分地区长期受流水切割,地面呈岗冲相间、波状起伏的形态。岗冲方向以南北向和北东向为主,也有少数呈北西向。 第三,侵蚀堆积地形和堆积地形为主。晚更新世,合肥市及其附近地壳缓慢下降。大部分地区广泛堆积了厚度为30~40米的晚更新世的堆积物,受后期流水切割,发育成为岗冲相间、波状起伏的缓低岗。南淝河两侧及其下游地区发育成河谷平原和湖滨平原,由全新世的松散的堆积物组成,其厚度一般为40~50米。 市区地貌单元 合肥市区分为丘陵、缓低岗和平原3个地貌单元。 合肥市区丘陵面积小,仅分布于西郊。 合肥市郊的大部分地区因受流水切割、剥蚀,形成岗冲相间、波状起伏的缓低岗。这里海拔20~50米,相对高度多在5~15米;坡度2~5度,地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岗坡土层稍浅,冲坳土层较厚。缓低岗区入口密集,水源、肥源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水平较高。主要作物有稻、麦、油菜等,近郊多种蔬菜、西瓜等经济作物。 合肥市区河流两侧和湖滨地带,普遍发育成堆积平原,包括河谷平原和湖滨平原两部分。河谷平原分布在南淝河及其支流沿岸,呈条带状。它由河流沉积物冲积而成,地面平坦。海拔:大东门以上为12~18米,以下为9~12米。平原宽窄不等,一般约宽2.5~3千米,最宽近4千米,最窄仅0.5千米。湖滨平原位于巢湖北岸,包括大圩、义城等乡(镇)的圩区。它由河流沉积物堆积而成,湖泊淤积也起一定作用。湖滨平原地势低平,在海拔15米以下。

    气候特征

    合肥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均气温15.7℃,年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年日照时间约2000小时,年均无霜期228天,平均相对湿度为77%。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合肥市常住人口为9369881人, [40]城镇化率达82.28%。

    截至2022年末,合肥市,合肥市有户籍人口800.16万人,比上年增加7.49万人;常住人口963.4万人,增加16.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4.64%,提高0.6个百分点。2022年,合肥市出生人口8.57万人,出生率8.97‰;死亡人口5.15万人,死亡率5.39‰;自然增长率3.58‰,比上年回落0.14个千分点。 [84]

    2023年,合肥城区总人口达到650.4万。

    截至2023年7月,合肥市实有人口1234.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05.3万人,流动人口429.1万人。人口占安徽全省比重由2021年的15.48%提高至2022年的15.72%,上升0.24个百分点,人口首位度再提升。

    综述

    2023年,合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673.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77.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642.2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7654.4亿元,增长5.1%。 2023年,合肥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其中项目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增长2.2%和4.6%。工业投资增长16.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2.2%,创近6年新高。战新产业投资增长17.6%,对全市工业投资增长贡献率达97.3%;新能源汽车投资、新能源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9.2%和54.8%。新动能加快培育。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3.7%,占全部投资的20.4%,创近8年新高,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投资分别增长3.1倍、1.9倍和1.5倍。数字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7.1%,占全市投资的20.3%,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 2023年,合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9.6亿元,同比增长2.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1.3亿元,同比增长2.3%。民生支出1219.4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为86.4%,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 截至2023年末,合肥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突破5.5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贷款余额2.81万亿元,同比增长17.1%,连续16个月保持15%以上增长;存款余额2.73万亿元,同比增长9%。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594元,同比增长7.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609元,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40元,增长8.4%。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96缩小为1.91。

    第一产业

    合肥境内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大麦、荞麦、山芋、玉米、高梁、蚕豆、豌豆、豇豆、绿豆、赤豆等;农户和养殖场饲养的家畜主要有黄牛、水牛、奶牛、马、驴、骡、猪、山羊、绵羊、兔、貂以及猫、犬等。 2023年,合肥市农林牧渔业产值576.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8%。全年粮食产量298.74万吨,连续十年稳定在300万吨左右,亩产实现“七连增”,2023年达378公斤/亩;蔬菜产量254.63万吨,同比增长1.6%;水果产量54.52万吨,增长4.4%;猪牛羊禽肉产量36.75万吨,增长3.5%;禽蛋产量22.38万吨,增长5.9%;牛奶产量10.28万吨,增长6.1%。

    第二产业

    合肥市机器工业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萌芽,从1954年开始,合肥市开始投资建厂,创办现代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合肥机械工业、轻纺工业、食品工业、化学工业的架构,为合肥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合肥市主要工业门类有纺织工业、缝纫工业、制革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及印刷业、文体与工艺品制造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医药工业、橡胶制品工业、塑料制品工业、建材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冶金工业、金属制品业、机械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电子工业。 2023年,合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创近21个月新高。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协同共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1%,创年内新高。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产值超1700亿元,同比增长54.6%,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4.5%,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4.60万辆,同比增长1.4倍。光伏及新能源产业链产值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18.2%,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达2209.73万千瓦、2225.78万只。家用电器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冰箱、洗衣机产量均创历史新高,分别达2382.37万台、2688.62万台。

    教育事业

    历朝历代都重视合肥地域的书院建设,历史上有庐阳书院、包公书院、景贤书院、秋浦书院、正学书院等众多书院。宋嘉定时,书院有房屋三百余间。明弘治间,有殿、庑、门、堂、桥、斋、居、号室。清代起,通过科举考试,合肥中进士人数48人,有李鸿章、龚鼎孳等代表人物。合肥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中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 截至2022年末,合肥市共有各类高等院校58所(含成人高校、不含军事院校),其中研究生培养院校9所。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2.66万人,在校研究生7.82万人,毕业生1.62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19.14万人,在校生66.06万人,毕业生17.9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不含技工学校)49所,在校生11.12万人。普通高中100所,在校生17.20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22.69%。普通初中217所,在校生26.88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10%。小学470所,在校生63.81万人,小学毛入学率109.98%。幼儿园1563所,在园幼儿36.12万人。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惠及学生88.12万人,其中城市35.97万人、农村52.15万人。

    科学技术

    合肥市是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第二个获批建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截至2021年,合肥市拥有建成、在建、拟建大科学装置12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等院校66所,中央驻肥科研机构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78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均居省会城市第一,集聚各类人才220多万人。已建成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等3个国家大科学装置。 截至2021年末,合肥市共有院士工作站70个,在肥服务两院院士138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部属(重点)实验室(含部属、省部共建)3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8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9个,其中国家级(含分中心)7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20个,其中国家级2个、国地联合17个、省级101个;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67个,其中国家级1个、国地联合4个、省级62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00个,其中国家级(含分中心)53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78户,比上年增加1250户。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98个,其中国家级18个、省级44个。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09个,其中国家级20个、省级40个。 2021年,合肥市共授权专利53843件、比上年增长31.1%,其中发明专利9741件、增长28.3%。全年签订输出技术合同13949项,成交金额435.67亿元,增长88.9%;签订吸纳技术合同7346项,成交金额431.3亿元,增长26.3%。全年共登记科技成果4005项,增长36.2%;其中应用技术类成果3916项,实现产业化应用1150项。各类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398项。11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

    体育事业

    2021年,合肥市成功组织4项大型赛事和227项市级体育赛事。在各种省级以上体育赛事中,我市运动健儿共获得424枚金牌、334枚银牌和351枚铜牌。成功举办2021合肥马拉松线上赛、合肥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等,成功承办第十四届全运会国际象棋、象棋、围棋三项比赛。 2021年,合肥市完成4个体育公园、160个全民健身苑工程、14个笼式多功能健身场和7个乡镇全民健身广场、20个街道或社区体育俱乐部、200个示范晨晚练点、10个三人制篮球场等建设。全年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31次,参加活动总人数12.42万人次。全年销售体育彩票24.13亿元,比上年增长22.2%。

    综述

    合肥对外交通便捷,境内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交通发达,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是国家规划建设中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东有合宁线连接南京、上海,西有合武线通往武汉、成都,北有合蚌高铁直通北京,南向将通过京福高铁连通江西、福建。合肥港为二类水运开放口岸,综合码头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中,建成后年吞吐能力将达到50万标箱。总投资43亿元、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1100万人次的4E级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开通有国内航线51条,国际及地区航线13条。合肥城区道路骨架实现了“十”字型向“井”字型格局的转变,形成了“三环多放射”的城市动脉交通网。

    公路

    截止2020年底,合肥公路总里程达2.1万千米,公路密度达183.61千米/百平方千米。高速公路方面,“十三五”以来,合肥市新改建高速公路168.42千米,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481千米,共有30处出入口(已建成待开通2处)、10个服务区和8个枢纽,“一环八线”高等级公路网不断完善,由合肥出发的高速公路已覆盖合肥都市圈内所有市、县。国省干线方面,“十三五”以来,合肥市新建、改扩建国省干线公路653千米(含在建259千米),合肥市国省干线公路达1823.5千米,其中一级公路710千米,基本实现市县通一级公路及合肥与周边都市圈城市间有一条高速、两条一级公路标准的国省干线连接的目标。农村公路方面,“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1.25万千米,总投资220亿元,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1.88万千米。

    铁路

    合肥是中国重要的铁路交通节点城市之一,境内有沪汉蓉高铁、合福高铁、京九高铁、商合杭高铁、合郑高铁、合蚌连高铁等多条高速铁路线穿越,另有合六城际铁路、合淮蚌城际铁路、合宁城际铁路、合芜城际铁路、合安城际铁路等线路规划建设中,合肥高速铁路“米”字形总体布局逐步形成,合肥南站

    地名由来

    合肥作为地名出现,首见于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该书撰于西汉武帝时期,成于公元前91年。谓“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可见合肥作为地名出现至少已经有2100年历史。又或引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述“合肥受南北湖皮革、鲍木之输,亦一都会也”以证。《汉书·地理志》九江郡下十五县,只列出县名,县下有注文。“合肥”条有应劭注“夏水出父城东南,至此与淮合,故曰合肥。”注《汉书》的有多家,不知引自何家。不过,如果引用《史记》的原文,而认为“潮”字是“湖”字之误,则不妥。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将《史记》里的这句话解释得很清楚:“合肥县,庐州治也。言江淮之潮南北俱至庐州也。”古人因入海之河流都有潮汐现象,故也用潮指入海的水道。从张守节注文可以看出“南北潮“指的是长江、淮河两个入海水道(淮水在宋代以前是直接入海的)。可见《史记·货殖列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合肥南北有长江、淮河两个入海水道,是皮革鲍木的集散地。“皮革鲍木”应释义为“皮、革、鲍、木”。在古代,皮指连着毛的兽皮;革指经过加工的去毛的兽皮;木泛指竹木;鲍则是指咸鱼、干鱼和盐渍鱼,泛指水产品,不是指海产的鲍鱼。 至于“合肥”这个地名的涵义,《尔雅·释水》说:“归异出同流,肥”。《尔雅》是中国最早的训诂书,作者佚名,产生在春秋到三国这一时段内。与《史记》产生的年代相同或相近。以该义理解,施水(南淝河)与肥水(东淝河)汇流于良余山(今将军岭)而南北向分别流入长江、淮河,两水是“归异出同”之水,谓之肥。肥或指水的异流同出之地。又,郦道元《水经注》“肥水”条有“夏水暴涨,施合于肥,故曰合肥”之句,该意也与《尔雅》义合。可见“合肥”的本意是异流的两河在此汇流。古代大批量的运输主要靠水运,合肥的地位因具有两条入海水道而驰名当时。 [1]

    方言

    合肥话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的一个重要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合肥小片。现代合肥话主要通行于的地域包括合肥(不包括长丰北部)、六安金安区、舒城等地区。合肥话的最显著特点是北腔南调,音色和发音力度偏向北方,较刚劲;而语音是偏向南方,音变非常多。

    饮食

    合肥的菜系以庐州菜、江淮菜最为有名。合肥菜又称庐州菜,是徽菜的五大代表菜之一,合肥菜代表菜品有臭干炒千张、庐州烤鸭、包公鱼、逍遥鸡、三河米饺、肥西老母鸡汤、吴山贡鹅等。

  3. 合肥是 合肥都市圈 中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 長三角城市羣 副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代製造業基地和 綜合交通樞紐 、 [2] 皖江城市帶核心城市、 [3] G60科創走廊 中心城市、“ 一帶一路 ”和 長江經濟帶 戰略雙節點城市、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世界科技城市聯盟 會員城市、 [4] 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 [6] [61] . 2021年,合肥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412.8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2%。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1.05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4171.21億元,增長10.6%,其中工業增加值2472.25億元,增長15.7%;第三產業增加值6890.54億元,增長8.6%。 [58] . 中文名. 合肥.

  4. 其他人也問了

  5. 合肥市的吃喝玩樂: 擁有23,767則有關合肥市的住宿飯店民宿餐廳美食旅遊景點購物等的評價Tripadvisor是你計畫旅行的最佳良伴。.

  6. Top15·景點. 合肥15大人氣景點. Top4·餐廳. 合肥4大奢華餐廳. Top3·飯店. 合肥3大最佳親子飯店. 合肥旅遊攻略. 合肥是三國故地,也是包拯的家鄉。 合肥的旅遊資源豐富多樣,可以滿足旅行者的不同需求。 水榭回廊、樓臺亭閣造型各異的逍遙津公園,正氣凜然的黑臉包公堂,宛如“白色銀盤一青螺”的巢湖,具有徽派特色建築的三河古鎮,城郊還有紫蓬山、大蜀山兩座森林公園。 徜徉合肥,徽山皖水,好一幅自然風光與人文情懷交織相融的柔美畫卷。 隱藏. 小雨 12 - 22℃. 合肥旅遊攻略. 旅遊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