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伊拉克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2018年1月8日 · 伊拉克政府去年血戰收復第二大城摩蘇爾重挫伊斯蘭國什葉派民兵居功厥偉AP). 2017年12月9日伊拉克終於宣布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已被 ...

  2. 2017年11月20日 · 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發跡於伊拉克之後在敘利亞壯大接著在伊敘2國境內攻城掠地2014年宣布建立跨越2國邊界的國家」,時隔3年伊斯蘭 ...

  3. 2021年8月3日 · 2021年7月26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會見伊拉克總理卡迪米Mustafa al-Kadhimi)(AP). 「伊拉克的主要戰鬥行動已經結束美國與盟邦獲勝今後將 ...

  4. 2023年3月21日 · 美國新聞資訊網站Axios梳理總結了20年前這場伊拉克戰爭的時間線並分析指出這場入侵行動雖然在國際上備受爭議但是當時在美國國內卻受到很大 ...

    • 為什麼入侵?海珊無止盡的貪婪野心
    • 欠錢不還,反攻佔債主國 伊拉克遭國際聯軍擊潰
    • 亡國之痛凝聚科威特民族團結
    • 入侵科威特,是伊拉克自取滅亡的開端
    • 波斯灣戰爭的唯一勝者:美國

    位於伊拉克東南方的小國科威特,一個彈丸之地卻擁有1040億桶石油探明儲量,豐饒但毫無招架之力,使它成為第一次波灣戰爭(1990年8月2日–1991年2月28日)的引爆點。 1990年8月2日,科威特拒絕免除伊拉克債務的幾周後,伊拉克時任總統海珊(Saddam Hussein)下令發動攻勢吞併科威特,僅花2天即擊潰科威特三軍,8月8日宣布科威特成為伊拉克的第19個省。 華盛頓智庫「海灣國際論壇」主任塔弗(Dania al-Thafer)指出:「從科威特的角度來看,伊拉克一直對科威特懷有擴張計畫,其入侵舉動也符合這計畫。許多科威特人還覺得,伊拉克很想控制科威特豐足的石油儲備,入侵很大程度上是因其野心所致。」

    入侵舉動立刻遭到國際社會譴責,各國開始尋求在政治和經濟領域上懲罰伊拉克。1990年8月6日,聯合國安理會(UNSC)要求伊拉克「立即無條件撤離在科威特的部隊」,安理會還對巴格達實施貿易金融制裁和軍事禁運。 隔天,美國時任總統老布希(George H.W. Bush)為保護美國在中東利益,宣布執行「沙漠之盾行動」(Operation Desert Shield):派遣1萬5000名美軍、32艘驅逐艦、100架直升機與戰鬥機前往沙烏地阿拉伯,防範沙國遭伊拉克入侵。同時,老布希政府也透過外交手腕,促成美國、英國、法國、南韓等35國組成對抗伊拉克的聯軍。 直到同年11月底,伊拉克仍藐視國際壓力。在美國運籌帷幄下,聯合國安理會於11月29日通過第678號決議,向伊拉克軍隊發出「1991年1月15日之前...

    經過近7個月的佔領,伊拉克在遭受數萬官兵和平民傷亡,以及基礎設施被破壞殆盡之後,終於接受聯合國所有決議。科威特作為主要戰場也損失慘重,全國社區幾近全毀,數百名科威特人民遭殺害或慘受酷刑,伊拉克軍隊在撤出之前,將科威特賴以為生的大部分油井引燃。 科威特復國後,科威特埃米爾(Emir of Kuwait,科威特國家元首)賈比爾三世(Jaber Al-Ahmad Al-Sabah)返國重建故土。半島電視台引述專家說法指出,科威特至今都未恢復戰前的富裕狀態,不過海灣小國還是找回部分和諧與繁榮,僅有一些科威特人民仍對當年的亡國恨耿耿於懷,也對美國的暴力轟炸行動、戰爭期間棄國逃亡的人感到不滿。 波斯灣情勢專家、倫敦政經學院(LSE)中東研究所研究員弗里爾(Courtney Freer)解釋說,科威特除了...

    伊拉克而言,入侵科威特為該國開啟數十年破壞動盪的大門。波斯灣戰爭結束後,伊拉克沒有如願獲得科威特的石油儲備,也沒有成為中東強權,反而成為國際社會認為的流氓國家。2003年3月20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展開為期8年的伊拉克戰爭,推翻海珊長達24年的獨裁政權。 但是美國不體面的入侵行動留下矛盾種子,其扶植的伊拉克親美政府主要由什葉派穆斯林組成,但那是海珊執政期間長期遭到鎮壓的派別,也因此伊拉克陷入血腥的宗派衝突至今。「海灣國際論壇」主任塔弗解釋:「戰爭使伊拉克在經濟、政治、軍事上更加脆弱。此外鄰近的波斯灣合作理事會(GCC)和伊朗發展出對立關係,使伊拉克在該地區處於政治孤立狀態。」 儘管近年伊斯蘭國(IS)覆滅、原油產量創新高,伊拉克仍擺脫不了衝突暴力、貪汙腐敗、經濟蕭條、公共服務破敗等問題...

    第一次波灣戰爭以聯軍全面勝利收場,聯軍一共派出逾95萬軍人,包括70萬美軍,伊拉克則有65萬軍力,但雙方死亡人數懸殊,伊拉克至少有2萬5000人喪命,聯軍僅有292人陣亡。波灣戰爭是美國自越戰慘敗之後,發動最大規模的戰爭,透過國際媒體不間斷直播報導,這場戰爭不僅重振美軍在世界上的聲威,也讓老布希支持率大增。 半島電視台指出,波斯灣戰爭的主要長期影響是,為美國在該地區增強軍事實力鋪平了道路。儘管當初是沙烏地阿拉伯和其他海灣國家擔憂伊拉克擴張行動,才要求美方提供軍事援助,但不可否認,華府當局參戰可以得到明確利益。 「海灣國際論壇」主任塔弗解析:「老布希擔心沙烏地阿拉伯和其他海灣國家可能成為下一個目標,這將導致石油生產中斷,從而對全球經濟造成連鎖衝擊。此外波斯灣戰爭為擴大美國在海灣地區的軍事存在,...

  5. 2024年1月4日 · 踩踏古蘭經事件衝突升高伊拉克驅逐瑞典大使 德國之聲 2023-07-21 09:37 周四一名示威者在伊拉克駐斯德哥爾摩大使館外踩踏並部分毀壞一本古蘭經

  6. 2023年3月14日 · 伊拉克戰爭20週年尋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最後為何無疾而終. BBC News 中文 + 追蹤. 2023-03-14 14:08. 人氣. 1990年代身著軍服的海珊。. (圖/維基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