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7月7日 · 中央社台北7日電中國微信群近日廣傳一條三峽大壩發生變型並可能潰壩的消息專家則澄清說網傳的谷歌衛星圖並非衛星直接拍攝而是經過系列算法處理形成因此某些場景出現偏差大壩並未變型綜合澎湃新聞觀察者網等陸媒報導三峽集團流域樞紐管理局樞紐運行部主任專業師曹毅表示用戶看到的谷歌衛星圖並非衛星直接拍攝而是經過一系列算法處理形成由於谷歌地圖和中國地圖的某些算法不同因此顯示時某些場景出現偏差。 曹毅說,谷歌地圖顯示的三峽片區地形經常會出現不準確的地方,因為「座標被處理過的」。 曹毅表示自己每天都在三峽大壩工作,如果真的出現肉眼可見的變型,一定會發現。

  2. 2019年7月8日 · 中央社台北8日電中國三峽大壩近來傳出壩體變形扭曲引發對潰壩的擔憂。 中國官媒近日加強澄清,但說法並不統一。 有的說是谷歌衛星圖場景出現偏差也有的說大壩處於彈性狀態其實一切正常澎湃新聞引述三峽集團流域樞紐管理局樞紐運行部主任專業師曹毅表示用戶看到的三峽大壩谷歌衛星圖並非衛星直接拍攝而是經過一系列算法處理形成由於谷歌地圖和中國地圖的某些算法不同因此顯示時某些場景出現偏差。 一邊說地圖顯示問題,但中新社等官媒又引述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三峽小微」表示,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各項指標均在設計允許範圍內。

  3. 2020年9月9日 ·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9日電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利用衛星遙測中國大陸7月長江水患淹水區域研究顯示三峽大壩除了水庫右岸的防護土石壩有輕微下陷趨勢壩體並無明顯變形中央大學今天新聞稿指出中國大陸南方地區自5月下旬開始出現大範圍強降雨連續40天發布暴雨警報長江淮河流域受暴雨影響引發嚴重洪患除了中下游民眾受水患影響長江三峽大壩的防洪洩洪能力和壩體的安危也受到關注。 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以雷達影像變遷分析技術針對長江中下游淹水範圍進行判讀,配合全球土地利用資訊進行空間分析,發現約1萬8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洪水淹沒,其中超過1萬平方公里為耕地,相當1/3個台灣,而城鎮、村落等被淹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里,相當於8個台北市。

  4. 2020年6月24日 · 中央社台北24日電近日中國長江流域省市多地洪水成災且傳出三峽大壩位移引起民間擔憂中國專家出面解釋在巨大的水壓下三峽大壩略為位移是正常而當前長江流域的洪水與大壩結構更無相關央視21日報導表示:「受近日強降雨影響三峽庫區水位持續上漲目前庫區水位接近147米超出防洪限制水位近2米」。 其中「超出防洪限制水位近2米」引起民間恐慌,擔憂水庫可能潰堤。 澎湃新聞引述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表示,防洪限制水位是指為汛期預留的水庫空間,並非水庫容納上限。 他指出,在非汛期,水庫保持較高水位用於供水、發電、灌溉等功能。 但在汛期來臨之前,水庫須將水位降至防洪限制水位,以騰出庫容迎接可能到來的洪水。 他說,三峽工程的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相應庫容393億立方公尺。

  5. 2020年7月19日 · 中央社台北19日電嚴重汛情引發輿論對三峽大壩蓄洪能力的質疑中國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陳桂亞說明今年長江中下游降水偏多且長江流域七下八上的汛期將至三峽大壩需為此預留空間受強降雨影響,「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17日在長江上游形成並持續肆虐。 陳桂亞近日接受大陸官媒新華社專訪,針對汛情及三峽大壩的攔水功能說明。 他指出,三峽工程是長江防汛體系的重要工程,但無法「包打天下」。 陳桂亞表示,今年以來,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為750毫米,比過去偏多近2成。 而在進入7、8月份的主汛期後,長江流域共發生9次明顯降雨,且幾乎沒有間歇期,導致整個長江流域降雨量比往年偏多4成,長江中下游更是較常年偏多6成,排名1961年以來首位。

  6. 2020年7月18日 · 中國經濟周刊報導引述中國三峽集團總工程師張曙光表示三峽攔蓄洪水是一個動態而非靜止的過程攔洪削峰錯峰要平穩有序地交替進行而不是始終將洪水牢牢地滯留在三峽水庫裡他說因為每年汛期長江上游都會來多次洪峰所形成的洪水總量大大超過三峽的防洪庫容。 為了隨時能迎接新一輪洪水的來襲,三峽不能一次性蓄水到過高水位,而是把那些超過水庫下游安全泄量的洪水攔下來。 張曙光說,三峽大壩不僅要把來勢洶湧的天然洪峰給攔腰削減下來,避免其對下游幹流兩岸江堤的破壞,同時洩洪時間、洩多少水量,一定是在確保長江中下游幹流河道有安全餘量的前提下進行。 (編輯:楊昇儒/張淑伶)1090718. #三峽水庫.

  7. 2020年7月21日 · 官媒今天引述三峽大壩負責人表示三峽工程不是有些人想像的那麼脆弱,「潰壩風險等是危言聳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