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18日 · 一群學業成就上有著好表現的年輕人,一路過關斬將,從國中、高中到大學,與學業纏鬥「成功」後,卻開始與自己的情緒糾纏。. 他們走入了學校的心輔室,諮商、吃抗憂鬱藥,有意識地想要正常作息,直面情緒給生命帶來的關卡;但卻事與願違,像是 ...

  2. 但真的是這樣子嗎? 或許得先一一撕下標籤,再慢慢找出重新貼上的路徑,才有機穿過重重隔離,理解何謂精神疾病。 「多年來我一直希望『康復者』能出來,但就算本人願意,家屬也怕左鄰右舍得知不光彩而反對,所以幾乎找不到病患公開現身分享自己的經驗。 」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康盟)理事長李麗娟表示。 為了強調精神疾病經過治療後能夠回復正常生活,康盟將患者稱為「康復者」,並於2014年與台灣精神醫學成功推動「更名運動」,將Schizophrenia過往的中譯「精神分裂症」改為「思覺失調症」,希望中性的病理詞彙洗去長久以來所背負的沈重污名。 無論是否因此能減低一些既定的印象或偏見,但對於患者而言,更名與否,疾病標籤仍是不可承受之輕。

  3. 投資. 虛擬貨幣. 《報導者》9月7日刊登的 〈演戲開戶當人頭、貢獻信用擔風險,線上博弈員工變「洗錢工具」〉 一文從博弈產業觀察洗錢犯罪現象,但「博弈」產業只是洗錢犯罪的一部分,目前台灣的地下市場更多的不是「奕智博」這樣樹大招風的博弈產業 ...

  4. 2020年8月12日 · 《報導者》在第一時間,完整採訪13位跨界專家,脈絡性剖析議題核心問題;獨家取得醫材差額給付政策8月1日新制轉彎的關鍵資訊,呈現最完整精確的新制內容。 並以大數據分析巿場「訂價亂象」的真貌,提供民眾對醫材選擇及政策方向最全觀的了解。 監製|楊惠君. 作者|楊惠君、陳潔、嚴文廷. 資料分析|柯皓翔. 封面攝影|余志偉. 攝影|余志偉、吳逸驊. 設計|吳政達、黃禹禛、林珍娜. 編輯|張詩芸、陳思樺、洪琴宣. 醫材差額給付政策風暴,核心問題究竟在哪? 《報導者》解析政策形成脈絡與輿論風暴下的社會背景,獨家取得政策轉變關鍵、破解醫院訂價祕密,並以大數據分析巿場「訂價亂象」的真貌,提供民眾對醫材選擇及政策方向最全觀的了解。

  5. 2024年3月14日 · 10年之後,《報導者整理了太陽花學運迄今仍然深具意義的10個關鍵字無論台灣社會如何演變這10個關鍵字都值得被牢牢記住藉此持續反思台灣未來發展方向。. 而當318運動的青年參政熱潮逐漸消退後,「後318世代」似已失去了參與社運的動能 ...

  6. 2024年1月8日 ·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新北國三生殺人案. ──重懲呼聲與兒少人權拉鋸下,非行少年處遇將擺向何方? 2024.1.8 最後更新. 2023年耶誕節新北市15歲林姓女學生不滿到鄰班找朋友時被楊姓男同學制止要求同校郭姓乾哥幫她出氣。 雙方理論時,郭持彈簧刀對楊連刺10刀,楊生頸部、左胸等要害遭重創,不治身亡。 國中生間的細故衝突竟演變成校園喋血,民眾還未從震驚中回神,林女卻在Instagram限時動態高調寫下「我未成年,法律會保護我」。 滿溢的憤怒不解,以及擔心孩子成為下一個受害者的恐懼,化作排山倒海的全民公審與重懲呼聲。 乾兄妹過往的脫序行徑、郭生涉入幫派的背景被逐一挖出,法院依法要求社群媒體下架乾兄妹的個資,掀起「法律保護加害人」的輿論抨擊,私刑正義愈演愈烈。

  7.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合法、廉價、24小時到貨. 1年26萬公斤的工業笑氣,如何毒害年輕人? 2020.3.10 最後更新. 俗稱笑氣的一氧化二氮(N2O)近年悄悄流入市面,這無色微甜的便宜氣體,看似不立即成癮,但林口長庚團隊最新研究報告診斷多名青少年,已因吸食笑氣而癱瘓。 笑氣在台灣半導體和食品加工等工業製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氣體原料,但短短10多年間卻被包裝成「派對助興」的催化劑。 《報導者》從網路世界一路追蹤,在比對自製和進口數字,以及實地訪查笑氣產業鏈後,我們發現,台灣每一年約有超過26萬公斤的笑氣不知去向,而這足夠讓上萬名年輕人吸食。 這被忽略的物質是怎麼從工廠流出,進入年輕人的社群? 第一線的醫師、少年調查官看到笑氣對台灣年輕人的大腦和身體產生何種影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