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已導致2人死亡4重傷的台北寶林茶室中毒案」,令全台人民過去一個多星期陷入食安恐慌。. 上週四3月28日晚上8點半,衛福部次長王必勝緊急 召開記者會 ,宣布從第一名死者體內首度驗出劇毒邦克列酸」(Bongkrekic acid,原譯「米酵菌酸」)後,迄今不僅已 ...

  2. 2019年4月2日 · 1979年因米糠油引發的多氯聯苯中毒風暴後稱油症事件」) 爆發但第一代受害者顏平芳說她過了將近30年才知道自己是中毒者因為從未接收相關衛教資訊她並不知道受害者不適合生育下一代早已產下一子。 回憶起兒子小時候,因為先天性視覺障礙,不太會走路、也不太會講話,那陣子顏平芳常常忍不住放聲大哭,「我會在孩子睡了之後躲進衣櫥,以前還不覺得說這樣的行為是有什麼樣的,我只是會覺得說我想要安靜,我想要先遠離。 」當時,顏平芳用盡氣力,維繫著看似平凡的日常秩序,如今回首才發現,心理壓力早成了一股巨大力量,重重襲在她的身上。 除了視覺障礙,顏平芳補充,兒子的異位性皮膚炎從小就非常嚴重,從手臂、頭皮,到身上各處的皮膚,都可以看出紅腫的痕跡。

  3. 2019年4月2日 · 1979年惠明盲校師生集體中毒時臉龐上長滿粒粒膿包在幾乎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獨自面對疾病與看不清方向的未來。 陳淑靜為了找到答案,奔走於醫院、公部門之間,醫師質疑學校不乾淨,陳淑靜帶著全校大掃除,但病症沒有減緩。 等到醫師懷疑是食物出了問題,讓陳淑靜把食物送給政府調查,卻被擱置,甚至有官員阻止消息曝光。 經過長達半年的追尋,陳淑靜終於找出真相──食用油出了問題。 政府漏接:11年的國際資訊落差,鑄成悲劇. 「油症事件」爆發時在藥檢局服務、目前擔任食藥署食品組組長的潘志寬指出,台灣當時無論器材等級、檢驗技術皆有所不足,無法從各地送來的樣本中檢驗出確切原因,「當時的承辦員可能慌了,擱置了一段時間沒處理。

    • 八方雲集爆食物中毒1
    • 八方雲集爆食物中毒2
    • 八方雲集爆食物中毒3
    • 八方雲集爆食物中毒4
  4. 2023年8月23日 · 今年夏天(2023年7月21日),一名30多歲女子前往新北市某室內親水設施遊憩,5天後出現頭痛、肩頸痠痛、發燒畏寒、抽搐等症狀,就醫發現腦水腫、腦壓升高,醫師診斷為腦膜腦炎,再經腦脊髓液檢驗,確認女子腦中有俗稱「食腦變形蟲」的「福氏內格里原蟲」( Naegleria fowleri ) 。 這種因食腦變形蟲而導致的腦膜腦炎(Primary Amoebic Meningoencephalitis, PAM)病程快速,且致死率超過95%,該女子也不幸於8月1日過世,從發病到死亡僅短短一週。

  5. 2020年3月10日 · 半導體與食品加工等產業裡的重要原料──俗稱笑氣的一氧化二氮(N2O),在《報導者》的追蹤下,發現每一年約有超過26萬公斤不知去向,足夠讓上萬名年輕人透過網路輕易購買、吸食。 笑氣如何從產業中非法流出、成為青少年濫用、危害身心的新興成癮物質? 當各部會為了源頭把關,在今年陸續修訂 《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 》 等法條加強管制後,笑氣濫用問題能獲得解決嗎? 對產業界又會帶來什麼挑戰? 留著小平頭,22歲的蛋頭(化名)每天的工作是開著車在桃園大園的街道裡穿梭,販運笑氣。 17歲時因為販賣K他命與咖啡包等新興毒品被警察逮捕、進入彰化少年輔育院接受3年的感化教育;出了少輔院的蛋頭沒有足以謀生的一技之長,在朋友的拉攏下,看似換了一個「安全」的工作,他說:「我已經成年,被抓到賣毒會關3到7年耶。

    • 八方雲集爆食物中毒1
    • 八方雲集爆食物中毒2
    • 八方雲集爆食物中毒3
    • 八方雲集爆食物中毒4
    • 八方雲集爆食物中毒5
  6. 2015年12月16日 · 八仙塵爆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八仙塵爆. 醫療健康. 台灣能從500個傷亡故事學到什麼2015年6月27日八仙塵爆造成上百死傷這個921地震以來傷亡人數最多的意外事件已發生半年台灣該學到什麼教訓? 2015.12.16. 醫療. 八仙塵爆. 防災. 醫療健康. 健保支出近8億,拿得回來嗎? 八仙塵爆意外事件發生至今滿半年,有多少人仍在關注? 我們針對「傷患統計」、「司法進度」、「制度影響」、「健保墊付」及「善款追蹤」五大面向,整理出最新的現況與進度。 2015.12.16. 醫療. 八仙塵爆. 政治政策. 健保. 醫療健康. 八仙塵爆追蹤〉21歲塵爆傷者的復健歲月. 21歲的鍾博宇是八仙塵爆受害者之一,全身70%燒傷擴及臉及四肢。

  7.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合法、廉價、24小時到貨. 1年26萬公斤的工業笑氣,如何毒害年輕人? 2020.3.10 最後更新. 俗稱笑氣的一氧化二氮(N2O)近年悄悄流入市面,這無色微甜的便宜氣體,看似不會立即成癮,但林口長庚團隊最新研究報告診斷多名青少年,已因吸食笑氣而癱瘓。 笑氣在台灣半導體和食品加工等工業製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氣體原料,但短短10多年間卻被包裝成「派對助興」的催化劑。 《報導者》從網路世界一路追蹤,在比對自製和進口數字,以及實地訪查笑氣產業鏈後,我們發現,台灣每一年約有超過26萬公斤的笑氣不知去向,而這足夠讓上萬名年輕人吸食。 這被忽略的物質是怎麼從工廠流出,進入年輕人的社群? 第一線的醫師、少年調查官看到笑氣對台灣年輕人的大腦和身體產生何種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