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2日 · 最後依據柯文哲競選總部說法,造勢活動現場人數突破35萬,另有32萬人線上收看。 這樣的規模,不只令柯文哲支持者大為振奮,也讓不少國民黨、民進黨支持者驚訝。 畢竟這是民眾黨首次參與總統大選,柯文哲又經歷「藍白合」破裂後的民調震盪,被認為勝選機率微乎極微。 因此當民眾黨宣布搶下選前之夜的凱道路權時,曾被不少人質疑「現場能否塞滿」,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張茂楠甚至嘲諷「沒那個屁股別吃這個瀉藥」,暗指民眾黨動員能力不佳,支持者根本無法塞滿凱道。 台灣大選:1月12日,柯文哲(左二)於台北市舉行選前之夜造勢活動。 (柯文哲競選總部) 沒想到民眾黨聚集人潮不只超越民進黨前一晚的20萬人,甚至早在6點就已將地標景福門包圍,早於民進黨的8點半。

    • 「旗海飄揚超震撼」
    • 「展現國民黨大團結」
    • 破百萬人數惹爭議

    韓粉高舉「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是造勢大會最亮眼的效果。台媒《中央社》、《ETtoday新聞雲》《TVBS新聞》都用「凱道一片旗海飄揚」、「旗海飄揚超震撼」、「旗海飄揚凍蒜(當選)聲震耳」來形容當晚的壯觀場面。 《中時電子報》亦稱韓國瑜造勢晚會「氣勢爆棚、士氣昂揚」,又引用台灣網民在PTT討論區發表的文章《2020蔡英文輸給一面旗子》,稱「這面旗子是台灣最大公約數」,又指韓先前「幹掉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成功翻轉高雄民進黨執政,現在竟又將用這面旗子幹掉蔡英文」。

    除了旗海視覺效果受關注外,多位國民黨重量級人馬當晚為韓國瑜站台也成為造勢大會的亮點之一。國民黨黨主席吳敦義、副主席郝龍斌、前主席連戰、前總統馬英九、新北市前市長朱立倫、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台中市長盧秀燕、新北市長侯友宜等藍營重量級人物,國民黨全台15個縣市的縣市長全數到場。 《ETtoday新聞雲》和《聯合報》分別稱這是「展現國民黨團結一心的氣勢」和「展現藍軍大團結的氣勢」。此外,《中央社》也以「展現國民黨大團結」、「黨內大咖齊聚,象徵知識藍歸隊」來形容。

    據悉,韓國瑜的造勢大會昨日下午17時開始,不過主辦方在16時20分左右已經宣布現場人數破10萬,17時30分喊出20萬,18時40分喊50萬,19點25分喊出60萬,19時40分主辦方再喊出70萬人。20時08分稱達80萬人,20時45分高喊突破90萬人,並在尾聲宣布現場人數超過100萬人。 大部分傳媒在晚間報道韓國瑜造勢大會時,都有提及「100萬人」參加。其中《TVBS新聞》形容現場畫面是「百萬韓粉歡聲雷動,凍蒜聲震耳」、「百萬韓粉擠爆凱道盛況空前,韓粉熱情相挺,造型裝扮都充滿熱情」。 不過,《三立新聞》報道,資深名嘴王時齊透露,她與韓辦發言人交流後得知,對方聲稱破百萬「只是一種意象」,並沒有真正確切的數字,而王時齊也在韓國瑜到場後派人到現場觀察,發現與去年6月的凱達誓師大會人數有明顯的落...

  2. 2020年1月10日 · 據大會的統計,凱道造勢大會在昨天下午5時才開始,但主持人在晚上6時40分就高呼,現場人數已破50萬,7時40分增至70萬,9點30分已經破100萬,人數增幅之快嚇倒不少網民。

  3. 2017年9月5日 · 油麻地豪宅御金・國峯,昨晨(4日)發生公務員夫婦墮樓命案,涉事3個單位淪為凶宅,隨時貶值2至3成。. 有按揭中介估計,該3個單位短期內難獲銀行承造按揭,而同層其他單位會否受害,需視乎個別銀行的判斷。. 翻查本港歷來發生轟動命案,包括1998 ...

  4. 2019年6月1日 · 綜合台媒報道,挺高雄市長韓國瑜選總統的「庶民韓粉後援會」,今天(6月1日)下午將在台灣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舉行「庶民總統團結台灣、決戰2020贏回台灣」挺韓大會,眾多「韓粉」從各地集結,中午時凱道已湧入大批支持者揮舞旗幟力挺,不時 ...

  5. 2022年8月16日 · 「飛躍」圈子關係緊密,全港投入運動的人數不過百人。 有認識死者的Parkour團體成員指傑仔已有數年經驗,是出色的運動員,並希望大眾即使不認同或不支持飛躍運動,都能夠尊重逝者及其家屬。

  6. 2017年8月22日 · 根據警方宣布的數字來看,最高峰時有達2.2萬人;相對來說,上月的年度重頭戲七一遊行,警方則謂只有1.45萬人,可以看到,今次成績絕對值得黃營鼓舞。 人數報捷的最主要原因,相信在於議題方面。 畢竟,這跟其他政治議題不同,雙學3子乃在佔中啟動前奏時被捕,而不少市民都曾親身參與佔中,好些更一度被拘押、甚至被落案起訴。 現在,目睹許多昔日戰友身陷圄囹,不單非常感同身受,重喚起共赴戰場的思緒,也莫說擔心自己(及親友)亦恐要入獄了,斷不能剝花生般以旁觀者角度看待——事實上,今次遊行的一大訴求,正是反對判囚加監,亦即爭取減免相關抗爭者的刑罰。 故此,作為「命運共同體」,聲援遊行便吸引了不少市民參與。 多個團體上星期日 (20日)發起遊行,聲援在囚社運人士。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