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地震前兆. 地震防止. 常見名詞. 参考文献. 来源. 外部链接. 参见. 地震. 全球板塊構造運動. 地震 是 地球 表層或表層下的振動所造成的地面震動 [1] ,可由自然現象如 地殼 運動、 火山 活動及 隕石 撞擊引起,亦可由人為活動如地下核試驗造成 [2] ,不過歷史上主要的 災害性地震 都由地殼的突然運動所造成。 地震的影響力涵蓋 岩石圈 及 水圈 ──當地震發生時,可能會連帶引發地表斷裂、大地震動、 土壤液化 、 山崩 、 餘震 、 海嘯 、甚至是 火山 活動,並影響人類的生存及活動 [1] 。

  2. 地震的原因 [編輯] 構造地震 [編輯] 由於地殼運動引起地殼岩層斷裂錯而發生的地殼 震動,稱為地震。由於地球不停地運動變化,從而從地殼內部產生巨大地應力作用。在地應力長期緩慢的作用下,造成地殼的岩層發生彎曲變形,當地應力超過岩石本身能承受的強度時便會使岩層斷裂錯,其巨大 ...

  3. 2015年9月20日 · 區域型前端偵測型是在地震發生後利用震央附近的地震站所觀測到的地震波快速計算出 地震規模 、震央位置與 震源深度 ,並以此預估各地區的 震度 與地震波到達的時間,再利用快速通訊技術通知各地區。 [8] 區域型採用較多地震站的資料,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計算,但精確度較高,適用於距離震央較遠的地區,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所發展的強震即時警報系統即屬於區域型。 [3] 現地型是利用P波的振動值,預估之後到達的S波的振動大小,並對當地提出警告。 現地型採用單一或少數幾個地震站的資料,較區域型快完成運算,在接近震央地區有較快速的預警,但精確度較低,適用於距離震央較近的地區, [3]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即致力於現地型強震即時警報系統的研發 [9] 。

  4. 2024年5月26日 · 921大地震 ,又稱為 集集大地震 ,是指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15.9秒發生在 臺灣 中部山區的 逆斷層 型 地震 ,總共持續大約102秒,期間臺灣全島都感受到明顯搖晃。 震央 位於北緯23.85度、東經120.82度,位於 南投縣 集集鎮 境內, 震源 深度為8公里 [1] , 芮氏規模 為7.3( 美國地質調查局 測得 地震矩規模 為7.6-7.7)。 這場地震肇因於 車籠埔斷層 的錯動,並且在地表造成長達85公里的破裂帶 [9] ,另外也有學者認為是由車籠埔斷層以及 大茅埔-雙冬斷層 2條活動斷層同時再次活動所引起 [10] 。

  5. 臺灣正體. 工具. 前震 ( Foreshock )是指在一個 地震序列 中,發生在 主震 之前的 地震 [1] 。 前震可以發生在主震前幾分鐘、幾天甚至數年。 例如, 2002年蘇門答臘地震 被認為是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的前震,兩者之間時間相隔超過2年 [2] 。 前震及前震序列的判定研究時至今日仍是世界上地震預報中的難題,迄今為止仍然沒有找到在主震前就能判斷前震或前震序列的方法,甚至對前震及前震序列的具體定義也各不相同 [3] 。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地震規模很大,也並不一定會發生前震 [4] 。 分類及定義 [ 編輯] 前震分為直接前震和廣義前震兩種。 廣義前震和直接前震的特徵與識別及其在強震中短期預測方面的應用研究,一直是國際測震學方法中短臨預測研究的主攻目標。

  6. 本次地震發生前曾有地震前兆的報告有資料顯示一些敏感的動物和家畜在一年前就出現了異常反應如老鼠紛紛出洞危害莊稼並出現了大量死鼠 [14]。在大峽谷進口處的格嘎一帶人們注意到成群黑熊的嘶叫打鬧以及公雞的持續啼鳴 [14]。

  7. 来源. 外部链接. 参见. 地震. 182种语言. 不转换. 工具. 关于与「 地震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页,請見「 地震 (摩登家庭) 」。 提示 :此条目页的主题不是 地政 。 全球板塊構造運動. 地震 是 地球 表層或表層下的振動所造成的地面震動 [1] ,可由自然現象如 地殼 運動、 火山 活動及 隕石 撞擊引起,亦可由人為活動如地下核試驗造成 [2] ,不過歷史上主要的 災害性地震 都由地殼的突然運動所造成。 地震的影響力涵蓋 岩石圈 及 水圈 ──當地震發生時,可能會連帶引發地表斷裂、大地震動、 土壤液化 、 山崩 、 餘震 、 海嘯 、甚至是 火山 活動,並影響人類的生存及活動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