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7月20日 · 2011年,魏德聖所執導的《賽德克‧巴萊》上映,才讓世人了解這段悲壯的歷史。 「不為自己的族人爭取權利的話,那誰幫我們呢? 瑪姮‧巴丸. 從抗議什麼? 到打前鋒. 在川中島長大,瑪姮二十六歲嫁到台北,在衛生所上班,偶爾還是聽到別人叫她「生番」。 在台灣,都市原住民被歧視的問題仍然存在。 面對閒言閒語,她會適時回敬對方。 「不能因為做基層工作就看不起,有些人說原住民都好懶惰喔,又愛喝酒,就睡在地上。 我說你們的更多,看看台北地下街,而且都不回家。 」矛盾浮現,可她卻不認為兩者有何差別。 直至參與電影拍攝,民族意識抬頭,她才驚醒該為族人付出。 「之前原住民去抗議時,我還想說,抗議什麼? 有什麼好抗議的? 我們不是都過得很okay嗎? 我跟你講喔,如果現在要去抗議,我可能會打前鋒喔!

  2. 2020年10月18日 · 發生於1930年的霧社事件,為台灣日據時期最大規模的一起原住民族(賽德克族)武裝抗日事件。 由於殖民當局以飛機、山炮、化學武器(毒氣)等手段進

  3. 2019年1月24日 · 花蓮的太魯閣族正名運動已經從原先的以脫離泰雅族為訴求,轉為強調花蓮經驗與南投經驗的不同,來支持 Truku 人脫離「賽德克」範疇,另以「太魯閣」作為族稱的合理性。 (Gettyimages/視覺中國) 這樣的比喻不曾遭到反駁,我自己也認為相當客觀、合理。 可是漸漸地我卻發現,「中國 vs. 台灣」與「賽德克 vs. 太魯閣」這個比喻的移入,使得我對正名運動的立場與觀感產生了微妙的化學變化。 原先我是以一個置身事外,理性的他者(etic)角度,去看待「賽德克 vs. 太魯閣」之間的關聯,認定前者是較「合理」的族稱。 然而,在「中國 vs. 台灣」這個二元框架中,我卻是一個局內人,有對這件事的「土著」觀點,其中負載了我自身的成長經驗與情感。

  4. 2020年5月26日 · 台灣「金鐘視帝」吳朋奉今(26日)驚傳倒臥家中陽台猝逝,享年55歲,消息一出震驚各界。 對此他的經理人今早就證實該消息,指他在24日已經在家中過

  5. 2020年5月26日 · 台灣資深男演員吳朋奉在家中猝逝,享年55歲,曾獲金鐘獎、金馬獎、台北電影節獎,堪稱影帝三冠王,一生留下豐富影視作品深受許多影迷喜愛。 據《聯

  6. 2020年5月26日 · 在《浪子回頭》MV中演出的國寶級演員吳朋奉,今早被發現倒臥在家中的陽台,沒有任何呼吸及心跳,送院後證實死於心肌梗塞。. 浪子喔…朋友喔…好好安息。. 55歲的吳朋奉在台灣獲得多項影帝殊榮,曾憑電影《父後七日》、《歸途》及電視劇集《第一響槍 ...

  7. 2020年5月26日 · 曾獲金馬獎、金鐘獎、台北電影節多項榮譽的台灣演員吳朋奉,於2020年5月26日傳出已於24日下午在住處逝世,享年55歲,消息令台灣影迷一片震驚。. 吳朋奉經紀人於26日上午對外表示,吳朋奉獨居在家,24日周日時本與家人相約外出,但家人到其住處時驚覺吳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