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臺灣正體. 芮氏地震規模 (英語: Richter magnitude scale ,中國大陸稱 里氏震級 ,港澳稱 黎克特制地震震級 ),是一種表示 地震 規模大小的標度,由 芮克特 在1935年發明。 他後來改進出了 近震規模 。 它是由觀測點處 地震儀 所記錄到的 地震波 最大 振幅 的 常用對數 演算而來。 規模定義在距離震央100公里處之觀測點地震儀記錄到的最大水平位移為1 微米 (這也是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儀的最高精度)的地震作為芮氏0地震,如果距震央100公里處的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儀測得的地震波振幅為10 微米 (0.01毫米)為1,100微米(0.1毫米)為芮氏2,1000微米(1毫米)為芮氏3,10000微米(1厘米)為芮氏4,如此類推。

  2. 罹難:18人. 受傷:1,155人. 失蹤:3人 (新加坡籍2、德國籍1) [21] [22] 2024年花蓮地震 發生於當地時間4月3日上午7時58分09秒 [1] , 震央 位於 台灣 花蓮縣 壽豐鄉 [1] ,芮氏規模達到 ML 7.2级, 震源深度 為22.5公里,並在 花蓮縣 秀林鄉 和平村觀測到 中央氣 ...

  3. 地震 是 地球 表層或表層下的振動所造成的地面震動 [1] ,可由自然現象如 地殼 運動、 火山 活動及 隕石 撞擊引起,亦可由人為活動如地下核試驗造成 [2] ,不過歷史上主要的 災害性地震 都由地殼的突然運動所造成。 地震的影響力涵蓋 岩石圈 及 水圈 ──當地震發生時,可能會連帶引發地表斷裂、大地震動、 土壤液化 、 山崩 、 餘震 、 海嘯 、甚至是 火山 活動,並影響人類的生存及活動 [1]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地震持續時間規模 (英語: earthquake duration magnitude )是一種 地震度量 ,縮寫為 MD 。 用記錄振動持續時間測定 規模 ,比用最大 振幅 測定規模能更好地符合實際情況。 例如,對於限幅不太明顯的地震,用最大振幅法測得的規模顯然偏小,而用振動持續時間來測量規模卻是比較可靠的 [1] 。 發展歷史 [ 編輯] 地震持續時間規模的概念首先由Bisztricsany於1958年提出 [2] 。 早期的數字地震記錄一般採用12位或16位A-D轉換,動態範圍大約分別為66dB和90dB,用這些儀器記錄地方強震時往往會出現限幅現象。 在實際觀測中,同一個地震,當各個台站的放大倍數比較一致時,各台記錄的振動持續時間也比較一致。

  6. 2024年4月3日 · 2024年花蓮地震發生於當地時間4月3日上午7時58分09秒 [23],震央位於台灣 花蓮縣壽豐鄉,芮氏規模達到 M L 7.2,震源深度為22.5公里,並在花蓮縣 秀林鄉和平村觀測到中央氣象署地震分級中最大震度6強的地震和麥卡利震度分級中的8(VIII)度 [1]。

  7. 地震列表 ,列表為 世界 重大 地震 的概要。 1900年至2017年間 芮氏 6以上地震. [1] 1556年 中國 嘉靖大地震 ,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地震. 主要列表 [ 編輯] 歷史地震 (1901年以前) 20世紀地震列表 (1901年~2000年) 21世紀地震列表 (2001年~至今) 1900年地震列表. 2013年地震列表. 2014年地震列表. 2015年地震列表. 2016年地震列表. 2017年地震列表. 2018年地震列表. 2019年地震列表. 2020年地震列表. 2021年地震列表. 2022年地震列表. 2023年地震列表. 2024年地震列表. 大型逆衝區地震. 各地區地震列表 [ 編輯] 中國地震列表. 四川地震列表. 吉林省地震列表.

  8. 台灣歷年來發生大地震均有地裂山崩、 斷層 等地殼變動之狀況如1906年3月17日 嘉義大地震 ,產生 梅山斷層 ,長達13公里,水平變位最大為240公分,垂直變位最大為180公分,並有顯著之地裂及噴泥等現象。. 1999年9月21日 集集大地震 ,由 車籠埔斷層 造成約100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