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rportal.lib.ntnu.edu.tw › bitstreams › a413ac19/1933/4e5a-9e29-b34f2e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本次審美知能試題根據審美鑑賞教育的原理, 「美感知覺」和 「美術知識做為兩大命題向度,除了根據課程標準的內容外,美感經驗本來也便包含知覺辨識與認知理解的層面。 美感知覺包含的是色彩、線條 、形 狀、材質 、題材、 表現性等的視覺辨認和辨識;美術知識則包括了美的原理原則與國內外美術史的相關知識。 無論從能力觀點或學理觀點分析,或和其他類似測驗和本研究的文獻分析相對照,「知 覺」 和「知識」都應該可以被適當評量, 此觀點也和與實務經驗與學理論述相當一致。 此外為了能夠測驗出思考認知方面的能力,以及考量到文化議題的重要性,本次試題中美術知識的試題比例因此高於美感知覺試題的比例,但美術知識方面的題目也考慮到小學生的經驗,以小學生能接觸到的事物為主要出題範圍,並且避免記憶性的問題。

  2. 臺北縣美術班招生審美知能命題等測驗工具為基礎在應用於一般民眾 為對象的調查工作上較為繁瑣與吃力研究者因此希望能以此工具為基 礎,編製精簡易懂且具信效度的美感素養測量工具。

  3. 台北縣九十二學年度國民中學美術班招生審美知能科甄試施測對象為台北縣九十一學年度各公私立國民小學應屆畢業生,及合於教育部頒資賦優異學生降低入學年齡縮短修業年限及升學辦法提早入學國中就讀資格者,或九十一學年度各公私立國民中學一年級學生欲插班就讀二年級者, 無學區限制男女兼有。 招生學校與甄試地點,共包括台北縣設有美術班之十所公私立完全中學或國民中學。 招生甄試時間是民國九十二年六月七日一天。 回收測驗試卷共752 份,可 供分析之有效測驗試卷共749 份。 審美知能科試題是由台北縣政府教育局委請專家命題,由二十道選擇題構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份為複選題,共四題;第二部分為單選題,共十六題。 計分方式複選題為每題5 分,每個選項需全部答對才給分;單選題為每題5 分,總分共100 分。

  4. 美感知能. 學生將知道什麼是質感,及材質先天的質地如何造就美感。 學生將了解材質的美感是藉由搭配與運用找到最優的呈現方式。 學生將了解質感如何影響審美生活。 下載. Read More. 課程概說. 小時候我們在溪邊看到鵝卵石就毫不猶豫的撿起來觀察把玩。 鵝卵石的重量、材質感、紋理、造型都可能是我們著迷的原因。 隨著長大,我們對物件機能的重視,遠大於物件在心理上的意象感受,於是漸漸淪陷在缺乏美感的雜亂環境中。 本課程希望重啟學生對生活物品的質感觀照,透過觸摸比較、實際運用、討論分享等方式,開啟學生的審美體驗,進而將質感審美知能運用於生活中。 學生將學習如何描述材料的質地所提供的心理意象。 運用不同材質花器與植株搭配,反覆比較體驗,了解材質的運用、搭配與呈現形式,影響其最終的美感效果。

  5. 美感學習空間的改造. 清潔是美感的真正初階,「清潔」是「整齊」之本源,而「整 齊」則是秩序的動力,秩序得以和諧,是美感的基本要件(漢寶德, 2010),學習空間維持整齊清潔,即可達到初步的美感。 隨著時間的 變化,校園空間中教學實務的進行,為符合日新月異的生活情境,需 要容納不同屬性的學習者,除了學習情境的營造外,伴隨著大量的教 具累積、教學設備的配置,因此規劃合宜的美感學習空間,勢必能為 學習活動加值。 學校場域中的美感空間改造,需要經費的挹注及行政資源的共同 協助,提案計畫的完整性及充分的人力溝通協調,是改造成功的關鍵 因素。

  6. 運用色彩與線條的版畫創作設計理念,是因兒童對色彩的知覺與應用能力,乃透過色彩教學策略創作運用,知識的學習與經驗所發展出來的,藉由色彩與知覺能力的累積,才能進一步發展生活中對色彩美感感受與應用因此,課程內容設計首先以色彩與線條的對話做為發想,色彩與線條看似簡單,卻又不得不相互融合變化的趣味姿態,在在突顯日常生活中美感知覺學習的重要性,並以多元媒材統合色彩形式美結構與意義結構之表現,進行看得見的色彩與看不見的線條紙孔版與紙凸版藝術創作活動,藉由隨手取材容易的媒材厚紙板,突破傳統版畫繁複且難以輕鬆入門的難題,再以深入探討不同色塊元素的組合所凸顯的每個人不同之視覺文化呈現意涵,期待學生在版畫創作藝術學習課程中,累積藝術創作之生活經驗,期使成為體現美感與藝術鑑賞之能力。

  1. 相關搜尋

    審美知能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