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0日 · +. 近日国内权威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51job发布2024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为企业员工保留和激励提供参考。 人才流动连续两年放缓2023年员工整体离职率为16.6%报告显示2023年员工整体离职率为16.6%较上年度下降1.3个百分点人员流动连续两年呈放缓趋势。 分析认为,2023年,受经济恢复尚不牢固,内需不足、外部形势复杂严峻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存在一些困难,人才需求相对疲软,个体求稳心态加剧,整体离职率呈放缓趋势。

  2. 2021年12月17日 · 1.经济裁员的法定程序. (1)用人单位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虽不足20人但占职工总数10%以上; (2)用人单位需要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意见. (3)裁减人员方案需要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注:满足以上3项后,用人单位才可以进行经济裁员,否则可能涉嫌“违法辞退”,需要支付2N的赔偿金。 2.经济裁员中,需要优先留用3类人员. (1)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2)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3)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3.经济裁员,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N。

  3. 2023年1月12日 · +. 岁末年初,不少小伙伴打算换份工作。 我们都知道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但提出离职后还没到30天用人单位能让劳动者提前走人吗? 实务分析: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该条规定系法律从保护员工权益出发,赋予员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很多人在这一块都会产生误解,因为《劳动合同法》说了非试用期员工辞职,要提前30天书面通知公司,因此很多员工就认为我提前30天写了辞职单,那么公司就必须要等30天后才能让我走人,如果让我提前走就涉嫌违法辞退! 实际上,这个提前30天, 实际上是给公司的缓冲期,并不是给员工的缓冲期。 《劳动合同法》在这一块实际上是公平的。

  4. 2023年1月16日 · _腾讯新闻. 年终奖到手可能不足40%,金融行业今年也要限薪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1-16 07:42 发布于 中国香港 每日经济新闻官方账号. +. 2022年整个金融业的限薪备受市场和投资者关注,近日又有市场消息称,公募基金行业的限薪令今年要开始实施,并且可能先从银行系基金公司开始。 对此,有公募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公募行业限薪其实已在进行中,有的公司从去年就已经开始执行奖金递延3年;另外,行业里有公司从去年起就要求基金经理拿出奖金的约30%来自购权益产品。 有业内人士据此计算,一位基金经理的年终奖每年拿到手的可能不足四成。 “具体的标准肯定不一样,每家公司都要按照要求做出绩效方案来推进。

  5. 2023年11月28日 · 人力学苑. 2023-11-28 08:00发布于北京. 最近经常有HR问:“劳动合同到期后,单位终止不再续订的情况,需要提前30天通知员工本人吗? 这个问题在劳动合同法和实施条例中并未明确规定,是否需要提前30天通知,需要结合地方性法规综合判断,有些地区需提,有些地区则不需要。 比如北京地区需提前30天,否则要支付一个月代通知金,深圳地区则不需要提前30天,到期不续订的即终止。 下面整理了一些省市的规定↓↓↓. 本文中的劳动合同终止,是指第一次劳动合同期满终止,而不是第二次后的劳动合同期满终止。 注: 其他无特殊规定的省市,适用国家法律规定。 是否需要提前30的情形,总结如下: 1、地方性法规有约定的应从其约定; 2、地方性法规没有约定的,劳动合同中有约定的,应从其约定;

  6. 2024年1月24日 · 各地人社局回复了!. 人力学苑. 2024-01-24 08:33 发布于 北京. +.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公司都有这样的规定:. 员工在当月15日之前离职公司不为其缴纳社保而在15日之后离职则公司会为其进行社保缴纳。. 那么这种规定是否合法呢?. 今天总结一下 ...

  7. +. 中新网3月29日电 据人社部微信公众号消息主动离职可以申请失业保险金吗? 协商离职能申请失业保险金吗? 就这些问题,人社部表示,劳动者在职期间参加失业保险的,失业后符合有关条件,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申领条件及申领标准. 参保缴费1年以上; 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 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 那么,哪些情况属于“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呢? 劳动合同期满或用人单位主体资格消亡终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等原因解除劳动合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