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12日 · 加害vs.被害標籤對立下,被遮蓋的「家暴相對人」. 鴻展(化名)與妻子10年來的暴力循環,背後有著原生家庭、精神疾病、酒癮、生活方式與價值觀等盤根錯節的議題,也反映日趨複雜的家暴成因與樣貌。. 不過在大眾的認知當中,家暴相對人的樣貌 ...

    • 張韶涵家醜1
    • 張韶涵家醜2
    • 張韶涵家醜3
    • 張韶涵家醜4
  2. 2021年1月12日 · 近30年前的 鄧如雯殺夫案 ,是婦女長期遭受性別壓迫、暴力,孤立無援,憤而反抗所釀的悲劇。 這起案件催生亞洲第一部反家暴法、《家庭暴力防治法》在台灣上路,建立受暴者保護體系,藉由導入資源充權(empowerment),協助受暴者從傳統性別分工、父權觀念與道德枷鎖中鬆綁,長出「自己做選擇」的能力。 時至今日,當愈來愈多受暴婦女選擇不再隱忍,現行的庇護、自立資源是否足以支撐她們的勇氣? 當受暴者的選擇是與施暴者復合,懲治暴力、保護受暴者的家暴防治系統,能支持個案的自主決定嗎? 對於深陷暴力,想求助卻不知從何啟齒的男性受暴者,現行體制又能如何回應他們的需求?

  3. 台灣#MeToo運動揭開了存在社會、積習已久的性騷擾言行,除了當事人透過自己的經驗,公開說出自己的故事、挺身面對行為者,並提醒社會重視之外,面對不同型態的性騷擾或強迫,我們如何做到「不要就這樣算了」,並提高意識,事先預防,打造性別平等的環境? 《報導者》透過專家採訪與資料整理,理出性騷擾重要的關鍵十問,希望這十問能提供在各場域的每個人,理解性騷的光譜,以及目前「性平三法」的基礎內容和申訴管道;在保障未臻成熟的此刻,每個人可以為打造性別平等的社會,一起努力做到什麼。 編按. 7月28日,立法院三讀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7月31日三讀《性別平等工作法》(原名《性別工作平等法》)、《性騷擾防治法》修正案,《報導者》依據新法更新文章,以便讀者了解性騷擾申訴與救濟最新規定。

  4. 2021年1月20日 · 去年3月,精神科醫師廖泊喬和一群同仁,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創立了全台灣第一個治療賭博成癮的「博弈門診」,目睹個案們在戒癮中的空虛、憤怒、無助。 去年11月,《報導者》連續推出兩集博弈產業報導幕後,廖醫師主動和我們聯繫,希望聽眾除了理解博弈產業的背後,也理解賭癮是如何發生、以及他在診間的發現。 而Summer,則是在30歲以前,一度沉溺於賭博中的個案之一。 運彩、線上博弈、借貸無所不碰的他,輸掉2000萬後,在去年10月接觸到博弈門診,開始試著轉變。 他後來開立 Podcast《不切實記》 ,持續講述他的經驗、希望幫助更多人不要落入這個陷阱。 你三不五時也賭一下嗎? 怎麼判斷自己成癮了? 怎麼求助、想辦法停下? 空虛、懊悔、憤怒……在戒癮途中,會遇到甚麼事?

  5. 2021年7月7日 · 美國在2000年至2006年間,有3,200名士兵戰死沙場,同期內的家庭殺人案,奪走的卻是10,600條性命。 然而,親密關係暴力卻往往被封鎖在「家醜」的沉默中,難以揭露與解決。 《親密關係暴力》一書,以蜜雪兒.孟森.莫澤(Michelle Monson Mosure)的案件開始。 蜜雪兒14、15歲時與洛基.莫澤(Rocky Mosure)交往,16歲、17歲時分別產下他們的孩子,克莉絲蒂與凱爾。 1997年從高中畢業後,洛基不讓她外出就業,她逐漸想結束這段關係。 2001年11月,23歲的蜜雪兒和兩名子女,被洛基在家槍殺;洛基隨後試圖燒毀部分房屋,舉槍自盡。

  6. 2017年11月26日 · 2017年10月27日,RCA污染侵權一案由高等法院二審宣判,判決被告公司賠償勞工追加至7.1億。 這場將近長達19年的跨世紀訴訟,涉及職災、公衛、環境等重要議題,訴訟案的勝利為台灣寫下重要的歷史。 本文作者曾長期訪談RCA工殤案員工,就讀成大公共衛生研究所期間並發表「 RCA健康問題之社會建構 」論文。 本文記錄分析RCA員工如何由一個單純環境污染案中,驚覺自身癌症與在職工作環境有關,在身心傷害及家庭破碎中覺知受害、進而自發性串連爭取權益,成為台灣工殤自救集體認知解放的指標案件。 19年來、近千位RCA員工和家庭,他們為台灣所創造的產值,以及在他們身上失去的健康與青春,遠遠超過7億元這個數字。

  7. 2019年12月26日 · 台灣史上受害規模最大、纏訟時間最長的RCA工殤案,去(2018)年8月高院三審定讞,第一批提告的529名一軍受害勞工,僅一半人獲賠5.1億。 跟進提告的1,120名二軍官司, 今(27日)台北地院判決出爐,RCA等4公司須連帶賠償23億多元,並且尚未有明顯疾病的勞工也一併獲賠,打破過去必須在人體檢測出污染物,才能判定工殤的限制,對勞工健康及權益保護具有跨時代躍進的重大意義。 一、二軍的勝利,合力寫下逾28億元的台灣工殤賠償紀錄。 這群已年逾六旬的RCA老員工們,是台灣勞工意識覺醒的第一代,即便官司給予遲來的正義,他們的勞工運動已停不下手──除了工殤在身體留下的疾病之苦,還將持續爭取後代子孫的認同及運動組織的再造。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