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為什麼這麼難?. 從扭轉社會偏見到建立DNA資料庫的漫漫長路. 從36歲找到今年61歲,尋親已25年的范熙英依然一無所獲,但她十分慶幸,幸好有勇敢試過。. (攝影/黃世澤). 被收養人站在鏡頭前,對媒體自我介紹「我是誰、我來自哪裡、幾歲被收養?. 」這 ...

  2. 2021年8月5日 · 2020年2月,台灣爆發首起院內感染的那一天,新聞上也同步播報了一起長照悲劇:78歲的老父親,親手悶死了晝夜無休照顧了50年的腦性麻痺女兒,殺女後老翁吞下安眠藥自殺,被救醒那一刻,他立即向員警自首:「我不忍心看她這麼痛苦,就結束她生命⋯⋯我 ...

  3. Q1:你們為什麼想生小孩? 陳子良與Stuart全家福。 (照片/陳子良提供) Q2:當你們告訴爸媽自己生養小孩的計畫,他們什麼反應? Q3:妳們(女同志)怎麼決定要誰生小孩? 猜拳嗎? Q4:孩子會不會問我的爸爸/媽媽在哪裡? 小孩怎麼稱呼你們兩人? Q5:你們的家庭組成比較特殊,要怎麼跟小孩講述這段經歷? Q6:你們最常被問什麼問題? 都怎麼應對? Q7:你們的家庭那麼特殊,要怎麼避免孩子被另眼看待? Q8:孩子的到來,對你們與你們父母的關係有什麼樣的影響? 穆德(右)與伴侶陳釩全家福。 (攝影/吳逸驊) Q9:傳統家庭有「男主外、女主內」,你們的家庭是怎麼分工的呢? Q10:可以聊聊你們的教養觀嗎?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 張韶涵父母1
    • 張韶涵父母2
    • 張韶涵父母3
    • 張韶涵父母4
    • 張韶涵父母5
  4. 在7月第二次開庭前夕,《報導者》記者走進小燈泡父母內湖的家中,面對面傾聽、嘗試了解是什麼樣的生命經驗,支撐他們面對巨大傷痛,並期待在事件之外,促進社會進一步對話與思考的契機。

  5. 2023年12月7日 · 作為白色恐怖受難者的第三代,從遺傳解釋與創傷書寫中,似乎找到長久以來面對困惑的安身方式。. 本文為《春日的偶遇》部分章節書摘,經春山出版授權刊登,文章標題與內文小標經《報導者》編輯所改寫。. 張旖容在政治受難者墓碑前獻上白玫瑰。. (圖片 ...

  6. 2020年4月15日 · 《報導者》走入高齡寄養父母的家庭和收養媒合平台的現場,蒐羅寄/收養統計數據,剖析崩世代與多元化的社會結構下,晚婚、晚生、不婚、不生,如何讓台灣寄/收養問題雪上加霜?

  7. 2016年6月26日 · 「所以她叫我『阿姨』,但會叫我先生『爸爸』,⋯⋯因為她已經習慣有一堆爸爸。 」女孩在張巧存家待了兩年多,家庭狀況仍不見好,後來沒能返家,被安置到中長期機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