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3月18日 · 黨外人士以艋舺龍山寺為起點,準備遊行到總統府,尚未出發就被警察包圍,動彈不得,支持黨外運動大批群眾們紛紛爬上寺廟圍牆瓦簷上,不停往裡頭遞水送食物。. 陳昶飛記起這個畫面,他當時是黨外雜誌書報發行社業務,也參與這一刻 ...

  2. 2019年2月2日 · 但真正撐起全劇核心元素是女主角克萊兒.丹妮絲(Claire Danes),她卓越演技穿透了盤根錯結CIA反恐戰爭,讓所有危機處理都充滿人性掙扎,也讓觀眾從頭到尾恨交織,繞著這位性格鮮明、有血有肉靈魂人物打轉。

    • 愛的迫降楓林網線上看1
    • 愛的迫降楓林網線上看2
    • 愛的迫降楓林網線上看3
    • 愛的迫降楓林網線上看4
    • 愛的迫降楓林網線上看5
  3. 2019年2月3日 · 一個北韓特種部隊訓練出的菁英,被派到韓國一個荒偏僻小村落裡偽裝成傻子雜貨店員,又陸續遇上2名「隊友」,3人臥底同時,漸漸融入、也融化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們。影片以南韓人立場來,是對共產主義反人性控訴,認為「擁有平凡

  4. 2024年1月26日 · 圍繞著阿邦和阿迪間在富都展開故事,是在沒有希望沙漠中一顆珍珠,沒有真實血緣兩人互相陪伴,是以兄弟之名,也是以之名,尤其對他們來說,一直努力目標不是什麼飛黃騰達,而只是求一個安身立命,可以不用看到警察就要跑出生證明(出生紙),然後可以透過出生紙去找到合法留在殘破富都生活依據。 回台灣土地上,沒有國籍黑戶寶寶. 似遠在馬來西亞故事,也是台灣土地上現在進行式。 移工族群與我們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支撐著百工百業,他們來到異鄉是為了生存,不過當移工們有了感情依靠,如果對象是同樣異鄉人,雙方有了下一代後,卻是另一段顛沛流離開始。

    • 疫情讓電影節被迫線上化,卻也打破部分參展障礙
    • 策展人超現實體驗:巨變的世界比眼前日常更近身
    • 疫情前的「天真」和疫情後的「美麗」
    • 帝國主義剝削下的智利、中國、剛果、馬達加斯加
    • 為自由而戰的菲律賓、香港、白羅斯、阿爾及利亞
    • 疫情下的真實與「外宣」
    • 這個時代的啟示:永遠要為公平、人道、自由、健康而戰

    IDFA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紀錄片電影節,我的工作主要就是挑選每年全球最好的紀錄片,在電影節播映。為期12天的IDFA電影節,平均會從數千部參選影片精選出約300部電影,在阿姆斯特丹全巿電影院放映,其中多數是首映,吸引世界各國的影迷朝聖,每年門票大約會賣出25萬張之多。在紀錄片產業,IDFA有極大的影響力,除了票房,還包括吸引創投的論壇、行銷與講座等,這都讓IDFA成為國際紀錄片界重要活動。 但2020年一開年,電影院不是暫停營業、就是限縮少數觀眾進場,我們立刻明白,12月的IDFA電影節勢將無法如期舉行。西方國家多數的人被困在家裡,美國大型串流媒體平台則大幅成長,以Netflix為例,2020年上半年,訂戶數量增加2,600萬,也推出備受倫理爭議的真實犯罪紀錄片系列《虎王》(Tiger Kin...

    這項工作最迷人的是,提供世局多樣性的觀點,不僅可以觀看其後在世人眼前播映的影片,還能看見許多觀眾無法觀看的影片,從這個角度來看,所有參與IDFA的影片就像是時代的精神樣本,讓我們看見深刻的人文關懷。不僅是正在發生的事件,演進中的歷史、人們在某個時刻關注的議題,這些可能是我們平常沒有意識到的事,透過電影的型式、主題和呈現,讓我們對這些影片傳述的憂慮與執著,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然而,密集選片過程也會產生強烈的壓迫感和衝突感,在這個瘋狂、忙碌的世界,我們永遠無法全神貫注,也永遠難以同時包容和消化如此多的愛、痛苦、挫折、勇敢、快樂、韌性等隨時都在發生的事情。但在這些難以承受的變換之中,也具有很大的共通性,當人們試圖了解世界、並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時,即使身處異境,仍能彼此相連,正如COVID-19清...

    假若我們以地球儀當做世界的比例尺隨機轉動,我們將會看到:一個羅馬尼亞家庭被迫脫離自給自足的生活,掙扎適應城市的生活(紀錄片《Acasă, My Home》);或者一群曾在少女時期遭到性侵的秘魯婦女,群起尋求正義、互相慰藉(紀錄片《Soldier’s Woman》);場景再轉一下,我們遇到一群巴黎青少年開趴直到凌晨(紀錄片《Jungle》)。 雖然,這些時刻並非毫秒不差地同時發生,但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單獨的線交織在一起,形成一根歷史巨繩。在2020年,檢視這些握在手裡的繩索,有許多令人擔憂之處。我不想用上「希望」這個字眼,因為它很容易與現實脫節;但我想說,如果我們學習如何觀察,便能讓許多美麗的事物被欣賞、擴散,而能生生不息。 這一年我看過的紀錄片中,有許多在疫情開始前幾個月已完成,彷彿屬於另一個...

    在任何地方,我們都可以看到被過度開發的地球、以及遭到暴力對待的環境捍衛者,令人恐懼的是,我們似乎正走向無可挽回的地步。鏡頭轉到智利,一部影片敘述有毒廢物如何被瑞典礦業公司非法傾倒在郊區的住宅區,造成許多兒童砷中毒(紀錄片《Arica》);在馬達加斯加,由於一家澳洲公司計劃建造港口,當地漁民看到他們神聖的海岸線、及個人生計陷入危機(紀錄片《Morning Star》)。這些不僅是政治事件,對當事人而言都是關乎個人的大事。 此種剝削,與帝國主義、貪汙腐敗有直接關連,在這類政治環境下,企業與政府之間的界線愈來愈模糊,當權者對財富和自由變得更貪婪,而且不必擔心報復,刻意讓百姓無法享受經濟繁榮、甚至基本的福祉。 另外,我們在李哲昕導演拍攝的史詩級和複雜的政治紀錄片《迷航》中,也看到了這一點,該片在享有...

    我們透過媒體取得訊息的方式也發生重大變化,近年,由於科技的大幅變革,關於真相和後真相(post-truth)的激烈爭戰,已發展成全面的現實戰爭,以複雜的方式將文字和圖像武器化。在菲律賓,一名獨立媒體女記者因不屈服於杜特蒂政權、持續進行批判,導致她一再被捕,生命受到威脅,而杜特蒂則聘請衣著暴露的網紅,到政府的社群媒體宣傳部門工作(紀錄片《A Thousand Cuts》);在美國,一位漫畫家無意下創作的青蛙(Pepe the Frog),意外成為右派運動的象徵,還飄洋過海到了香港,幾次大型民主抗議活動中,這隻青蛙被噴畫在牆壁上,成為吉祥物(紀錄片《Feels Good Man》)。 就在香港,我們更清楚看到可怕的威權主義和帝國主義興起,包括愈來愈軍事化的警察部隊、和日益複雜的監控。但是同樣在這...

    至於許多和COVID-19疫情有關的紀錄片,因製作時間的關係,直到去年下半年,我們才剛剛開始看到漣漪。相信日後這個主題的影片會如海嘯般湧現,也將受到未來許多世代的歷史學家關注。 當然,去年年初不論什麼主題的紀錄片,幾乎都因疫情影響而中斷,中國紀錄片《方舟》則是在COVID-19疫情初期拍攝,導演拍攝自己曾祖母病危過世後,焦慮的家庭成員互動的敏感時刻,暗示著有大事將發生;而封城之下,眾人無所事事,拿起攝影機互拍、或拍攝寵物,以及公寓的窗外風景。 後來,我們看到許多正面迎擊疫情的紀錄片也多來自中國,由於COVID-19疫情從中國開始流行,相關的紀錄片也從中國開始,去年有很多這類紀錄片。 其一部影片呈現政府有效率且協調良好地處理疫情,如果未獲得官方某種程度的合作,不太可能能拍得這麼深入,這亦引發該...

    從很多方面來看,大流行的疫情讓世代更替,老一輩的長者更加脆弱,而我們正處在放棄許多舊日面向的過渡期之中,這一年在不斷的告別故事中交疊:在日本,一群脫衣舞藝術家以一種親密的優雅,帶著憂鬱的情緒,以即將凋謝的類比藝術形式翩翩起舞(紀錄片《Odoriko》);在巴拉圭,由於暴力、森林砍伐和現代化,人民慢慢地被趕出他們位於森林的家園,眼見樹木及河流全部消失,只剩下刺眼乾燥的陽光,一名男子以簡易的錄音帶錄下了人民的聲音(紀錄片《Nothing But The Sun》)。 我不想陳腔濫調地說「這樣的損失也存在新機」,因為我並不這樣認為。我們應該了解它們的嚴重性,並謹慎思考我們要去欣賞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在情况變得更極端之前,我們需要承擔起責任、採取行動,在地球災害擴大前止血,讓住在地球上的人免於痛苦。 ...

  5. 2017年11月22日 · 《血觀音》導演楊雅喆。 (攝影/蔡耀徵) 他對鬼神敬畏,認為倘若是命定之事,掛心也無用。 但談起自小信仰因果報應,在長期關注社會議題與過許多不公不義之後,楊雅喆感慨說:「我以前比較憤世嫉俗,會認為(果報)是窮人麻醉劑,這輩子他沒有被懲罰,下輩子他也會變豬、變狗,後來才發現安慰無效⋯⋯,小時候相信最終會有懲罰,但長大之後,對這些信仰感到懷疑,你也知道,台灣這個社會環境,有錢判生,無錢判死嘛! 《血觀音》裡人為錢為利自相殘殺,不論見不見血、手法高低,幹全是壞事。 有人說電影裡惡人實在太惡,就像看待那尊始終沒被修復斷掌觀音像,在虔誠人眼裡,像一口卡著沒嚥下氣,然而在視錢如命人眼裡,反正口中念佛,內心也無神,觀音像有沒有手就更加無所謂了。

  6. 2022年9月11日 · 當吳家人在屋內,由莊芳華琴聲引領,或以樂器或以歌聲,演繹由吳晟因環境公害而做〈制止他們〉所改編歌曲時,是整部影片中場,在我看來,是莊芳華支持與吳家孫孩的愛,成全了吳晟創作與社會關懷,所以,他們唱著:「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