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4月9日 · 2019 年台灣戲劇作品我們與惡的距離討論無差別殺人事件在每個關係人心中留下的傷口。 我們都是受害者,卻也都可能是加害者 。 無差別殺人事件是場地震除了事發當下的震盪事件的相關人都受到程度不一的餘震影響透過戲劇作品觀眾能和劇中角色一起深入探尋震央中心看見每一個關係人心中的掙扎與矛盾用適當的距離關心著社會議題在潛移默化中也許就能在每一次與人相處開口說話下判斷以前盡量不讓自己成為讓人落入谷底的人。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齣療癒傷口的戲,而治癒的方法,將從看見事件的不同角度,思考不同可能的真相開始。 虛構中帶有幾分真實,真實地讓人感同身受.

  2. 2019年4月24日 · 公視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細膩寫實的劇情讓觀眾隨著劇中角色情緒起伏哭了又哭從開播自播畢收視屢創佳績結束後也讓觀眾生活像多了個缺口不過除了與惡之外台劇還有不少優質作品值得大家細細品味以下就向大家推薦5部必追台劇

  3. 話題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3月底首播至今共播出56集故事聚焦在台灣媒體司法以及殺人犯之間緊湊的劇情深厚的劇本架構加上實力派演員的賣力演出果然不負眾望取得一致高評價。. 每週末大家最期待的莫過於守在電視機或是手機前觀看 ...

  4. 2019年4月26日 ·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完結篇收視率衝到3.6創新高登戲劇龍頭這告訴我們爭議議題在台灣不是不能討論而是用什麼方式討論也代表台灣的影視圈不是寫不出好劇本拍不出好故事在前瞻計畫經費加持下不免令人懷疑過去鼓勵優良戲劇的經費都被哪些人拿走了? 我們難道永遠只能期待 公視 拍出好戲劇,卻又一邊被其他只會拍婆媳爭產劇的商業電視台高層指責:「觀眾就只愛看這種啊? 若按此邏輯,難道魏德聖導演在拍攝電影《 賽德克巴萊 》的時候,會擔心裡面沒有婆媳元素、沒有總裁,所以觀眾可能會不買單嗎? 所以,到底有問題的是觀眾,還是電視台? 或許,我們可以用世代衝突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比方說,台灣的長輩們就是愛看不用動腦,只想虐心的中國宮廷劇,整個電視打開都是鼓勵腦袋放空智商降低的影像時。

  5. 2019年4月15日 · 今年兩齣受到矚目與期待的台劇,《 我們與惡的距離 》讓我們看到台灣社會的複雜面向和文明成熟度,另一部《 國際橋牌社 》則讓我們看到台灣的民主是如何在獨特國際處境奮鬥出來的。 守在各式屏幕前又哭又笑,突然之間,台灣社會的存在感清晰無比。 什麼是當代台灣人的存在感? 借用前民進黨前青年部主任、已成功轉型為大稻埕創業規劃家的周奕成所說法,「獨特國家高舉普世價值,這十個字說明了台灣的定位和台灣人的天命。 什麼叫普世價值? 一個社會最需要的優先順序是不是人權,決定事情的程序是否民主開放,有沒有空間容納多元意見,以及,這些看似抽象的標準被什麼樣的制度給實質規範和保障,建立及守護這些制度的人們又是抱持什麼信念,這些都構成普世價值的幾何立體面,原本冷冰冰無感情,身在其中亦視為理所當然。

  6. 2019年6月6日 · 江民仕. 2019-06-06 11:48. +A -A. 加入收藏. 15年後帶著我們與惡距離》,以女王之姿回歸面對台灣觀眾她的稱號不再只是幸福女神」,宋喬安一角再創事業高峰2019年台戲劇圈是她的主場無庸置疑賈靜雯一位不斷顛覆你想像的女演員。. 笑說 ...

  7. 2019年4月17日 · 近期熱播的 《與惡》 是公視推出的年度大戲。 劇中挑戰隨機殺人、精神障礙和媒體亂象等繁複軸線,直面台灣民眾遇上社會事件當下的各種標籤——殺人判死、精神病就要關起來。 隨著劇情發展邁入高潮,第五、六集的瞬間收視飆破二%(編按:約十萬戶同時觀看),PTT台劇版則有五千多名網友同時在線討論。 我有的東西如果全沒了⋯⋯. 「加害者家屬,也是受害者」 今年將滿二十五歲的陳妤,擔綱其中吃力不討好的凶嫌妹妹李大芝一角,隱姓埋名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卻在職場遇上飾演被害者家屬、同時又是媒體高層的 賈靜雯 ,「她(李大芝)在理智上覺得自己應該可以有新的生活,但情感上的負疚感還是很沉,知道自己的家人傷了人。 延伸閱讀: 沒有工作偉大到需要貢獻人生! 從《我們與惡的距離》看台灣職場生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