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9日 · 蘇子喬/兩輪絕對多數制有其優點,總統選制改革須透過修憲實現. 總統選制究竟是由法律或《憲法》規範?. 近日此議題因為國民黨立委的修法提案,而引起各方熱議。. (攝影/王崴漢). 近日有 國民黨立委提案 修改 《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 ,將我國總統 ...

  2. 2016年11月10日 ·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謝國清提到,少子化讓許多科技大學招生困難,所以希望能藉著進修推廣部經營社大,來補足學校的缺口。 在為了籌錢的前提下,這些社大也很難有參與公共事務的動力與空間。

    • 政治大學進修推廣1
    • 政治大學進修推廣2
    • 政治大學進修推廣3
    • 政治大學進修推廣4
    • 政治大學進修推廣5
    • 衝擊:擋人升遷,破壞文官體制
    • 憂心:缺乏遴選制度,就會任用私人
    • 質疑:三級機關僅是執行單位,不該任用政務首長
    • 專訪】施能傑談三級機關首長雙軌制爭議

    許多人痛批這項修法會「破壞文官體系」,所指的是公務員升遷之路被阻擋。前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管中閔說:「請問你,原來的事務官期待可以到達那一級(三級機關首長)的路就斷掉了,他的想法會是什麼?」施能傑承認,修法通過後的確會阻擋某些人的升遷,但他認為這不應該是修法與否的首要考量。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蘇偉業也認為,應該以公共利益為考量,文官的升遷與否不應該是議題。只是蘇偉業也提出另一個擔憂,這樣負重的職缺,其實並沒有很好的薪資條件,對於外界優秀人才來說並沒有吸引力:「有多少外界高階專業人士願意投身政務,一個月拿十幾萬,並常常被政治問責?」也就是說,修法後,若沒有搭配調整薪資條件,也許無法達到預期擴大人才庫的效果。

    如果擴大政治任命的法案經立法院三讀通過,未來三級機關首長的任用,既無需經過國會同意,也不會有公開遴選制度。也就是說,政府想要用誰就用誰,這也引發「封官」的質疑。 「有人擔心說,政黨政治一定會有任用私人。我覺得台灣的民主政治要慢慢成熟:所謂的政務體系,就是由選上的人基於各種理由找了一票人來。這票人如果做不好,就走人,連被選上的首長都要走人。你說這叫不叫分贓?分贓這個字眼在台灣是非常負面的,我會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施能傑說。 施能傑也表示,《憲法》並沒有規定政務首長的任命需要國會同意,因此未來也不會有國會同意才能任命的機制,但是哪些機關符合雙軌制標準,還是會經過立法院同意。 由於顧及到台灣民眾「若非任用文官,就是酬庸私人」的觀念,因此行政院沒有計畫將三級機關全面改為政治任命,以免有太大反彈...

    為什麼二級部會的首長可以政治任命,但三級機關卻遭到反對?標準在哪? 反對三級機關首長政治任命的人主張,三級機關只是執行部會決策,說穿了就是辦事的人,不需要跟執政黨共同負擔政治責任。一位不願具名的學者認為:「政府為何要有強大的三級機關?這種遠離政治指揮系統的組織設計,是因為政策執行本身沒有太多政治爭議,也不應該需要太多政治考量。」他擔憂修法若通過,政務影響執行細節,未來三級機關首長是不是得和執政者到處跑選舉? 然而,施能傑並不認同三級機關僅有執行功能,他認為許多政策都在三級機關成形,部會僅是蓋章通過:「你檢視台灣所有的部,大部分的部把責任都交給三級機關,『部』經常是空洞化的。像是健保政策是在哪裡發起?很多執行面、政策面都在三級機關,錢跟人大多也放在三級機關。」他的論點是,負責重大政策制定、擁有...

    報導者(以下簡稱報):以前政府上任,只有一級機關(五院)及二級機關(部會)首長會政治任命,為什麼現在連三級機關都要政治任命? 台灣雖然民主,但政府的人事制度從來沒有重新思考:台灣從威權變成民主政府,需要什麼樣的政務體系?在政黨高度競爭的情況下,你的政務體系難道還要跟以前從來不用改選的威權時期完全一樣嗎?這是我們現在做這件事的初衷。 台灣政府永遠在輪替,這些人民選出來的行政首長,需要什麼要的班底來協助他、執行他的政策? 我們來算一下,一個由選民選出來的總統,有多少人可以幫他完成政策?其實不多。所有的部會,都只有一個部長、一個次長、一到兩個政務次長。不論大部會或是小部會,都只有3、4個人要領導下面的文官體系。 台灣是總統制,所以總統需要一票人,來執行他的政策。對總統來說,如果要執行選舉的政見,只...

  3. 4 天前 · 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數位女力聯盟」成員,行政院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路見(性別)不平,有力無力都使勁。. 現與眾人參與「數位女力聯盟」創建、推動防治數位性別暴力。.

  4. 2024年3月11日 · 根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長期調查,2008年全台僅43.7%民眾自認為台灣人,但此數據從隔年開始翻轉,比例逐漸升高,並在318運動發生的2014年攀上當時高峰,該年自認「只是台灣人」的民眾達到60.6%,自認「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僅剩32.5%。

  5. 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鄭宇君表示,過去10年,台灣社群媒體(包含社交網絡服務及通訊軟體)的普及率從7成成長至9成,後期增加的20%,除了自然增加的年輕人外,以中老年人為主;在中老年群體裡,許多人仰賴親友圈組成的封閉式群組作為資訊管道,相信

  6. 2024年3月10日 · 3年後重返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進修博士學位,終於在母校旁購得已成絕響的《楊逵:鵝媽媽出嫁》音樂CD。 原以為經典場景只能停留於20世紀,遺憾無緣躬逢其盛之際,已步入中年的幾乎是原班人馬結合年輕世代,重新演繹相同曲目並發表全新創作的30週年復刻音樂會,在2023年同一日期的同一場地滿座情況下熱鬧登場。 這一次我終於把握住機會,興奮地坐在台大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劇場內,等著見證「不會再有下一個30年」的歷史性時刻。 音樂會正式開始,作家 吳晟 從舞台的左方緩步出場,親自誦讀10年前獻給楊逵次子的詩篇〈和平宣言──致楊建〉 。 緊接著吳志寧自彈自唱源自吳晟詩句的〈握拳不是為了揮向誰〉,舞台後方投射出楊建老師的身影。 不知怎麼地我的視線開始模糊,淚水不由自主地在眼眶中打轉,與楊老師相處的片段縈繞於腦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