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鳳梨酥,係起源自台灣嘅小食,外層係用麵粉、牛油、白糖焗成嘅餅,餡料傳統用菠蘿、冬瓜、白糖整成,食落出面酥脆入面軟稔。 由「 https://zh-yue.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鳳梨酥&oldid=1063993 」收

  2. 史. 喺當地嘅色拉寺度存放嘅打茶棍. 據話係喺 唐代 時, 文成公主 入藏,傳入咗茶葉,重創制埋奶茶嘅整法(另說係藏人自己創制嘅),奶茶就咁開始,成咗當地啲上流人士嘅日常飲食。 而到咗宋元時,就傳咗呢種飲品去 西域 同 蒙古 [2] 。 而直到咗13世紀左右嘅 薩迦王朝 時代,酥油茶先至開始普及當地嘅社會,形成風俗。 風俗. 藏人僧侶打咁酥油茶. 喺扎什倫布寺度一位僧人倒咁酥油茶. 依家當地飲酥油茶係成咗慣常,例如做嘢前啲藏人都會飲返啲酥油茶,同埋經常用來招呼人客。 根據藏人嘅習慣, 茶同油係要分開飲嘅(?), 而且每次人客飲咗一啖,主人都會即時加滿返。 所以人客碗茶就永遠係滿嘅。 客係唔想一路飲嘅,做客時就唯有始終唔掂個碗,直到打算走啦就一次過飲完。

  3. 菠蘿,國語叫「 鳳梨 」或者「 黃梨 」,喺臺灣同 福建 又叫做「 旺來 」。. 因為香港食到嘅菠蘿大部份都由 菲律賓 嚟。. 所以部份香港新聞媒體,指「鳳梨」就唔係等同「菠蘿」 [5] [6] [7] ,用「鳳梨」泛指台灣種出嚟嘅菠蘿。. 台灣菠蘿喺科學上嘅分類,都 ...

  4. 喺香港啲粥舖可以買到嘅一件牛脷. 牛脷酥 ( 粵拼 : ngau4 lei6 sou1 )係一種 油器 食品 ,見於 中國 南方一帶。. 樣似 油炸鬼 , 麪粉 做。. 麪粉加 糖 搓成兩條,中間灑糖,個形就好似 脷 咁,再放落 油 鑊 炸 ,就成。. 有糖之故,係 甜 甜哋。. 製作方法係以 ...

  5. 粵語叫菠蘿,國語叫菠蘿、鳳梨或者黃梨,但係喺臺灣同福建又叫做旺來。 文化 手榴彈嘅外形似菠蘿,所以菠蘿亦係炸彈嘅別稱。 睇埋 台灣菠蘿

  6. 葡撻(葡文: pastel de nata,複數形式 pastéis de nata ),又叫葡式奶油撻、焦糖瑪琪朵蛋撻、葡式蛋撻,係一種小型嘅奶油 皮 餡餅 點心,係蛋撻嘅一種,焦黑嘅表面(係糖過度受熱後嘅焦糖)係佢嘅特徵。

  7. 日出茶太(粵拼,Chatime),係起源自臺灣嘅手搖嘢飲鋪,2005年成立,而家喺香港、澳門、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地都有分舖。 喺唔同地方嘅舖頭 [ 編輯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