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17日 · 過去3年光是官方統計數據全台即有逾920萬人感染平均每2到3人就有一人確診更有1萬5千人不幸罹難新冠病毒極可能是2022年國人第三大死因。 每一個數字底下,都是我們一起走過的路和必須面對的挑戰,《報導者》統整疫情爆發以來7個關鍵數據,解析數據下台灣防疫的利弊、以及與國際的差異。 數據1:感染率39.2% 與英美日相當,但實際感染人數可能為官方統計2至3倍. 回顧疫情在台灣3年,發生2次較大規模的群聚感染。 首次在2021年5月,潛藏的社區疫情大爆發,單日確診180例本土案例,雙北進入三級警戒,一路到同年7月26日結束。 短短近2個月時間,本土案例增加近1萬4,000例。 當時的感染人數雖不比現在,但因疫苗才剛開始接種,民眾幾無保護力,造成人心惶惶。

  2. 2021年1月20日 · 截至今天1月21日為止台灣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為873人其中768人來自境外移入66名為本土病例7名個案不幸死亡。 《報導者》針對873位確診者進行分析:病例感染形態為何? 境外移入多來自哪些國家? 傳播場域哪裡最多? 感染者年齡分布及縣巿分布又在哪裡? 目前最大防疫挑戰何在? 一年前的今日(2020年1月21日),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正式襲入台灣,一名55歲女台商,由中國武漢入境時出現發燒、咳嗽症狀,抵台後主動通報身體不適,由機場檢疫人員安排就醫,採檢後確診,為台灣首名病例。 但因患者未隱瞞症狀、加上台灣提早啟動的邊境防疫手段,成功攔下這名個案、未進入社區。 隨著疫情由武漢快速蔓延到全世界,台灣防疫壓力也持續上升。

  3. 2020年4月10日 · 張上淳表示在3月31日前台灣322名確診案例只有19名出現腹瀉症狀占6%指揮中心新聞稿資料則顯示4月1日到11日的63名確診中就有11人腹瀉占17.5%截至4月11日385個確診案例中出現嗅味覺異常的患者有47人佔整體確診比例12.2%

  4. www.twreporter.org › a › omicron-pandemic-qandaFill 1 - The Reporter

    確診人數大增讓原本耗時耗人力的精準疫調行政流程完全跟不上病毒傳播的速度這也意味著過去所有的防疫手段都得打掉重練」。 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強調,未來面對疫情,政策不再用以往的封鎖手段,而是 與病毒共存 ,但目標是盡可能壓平確診數曲線,隨時監測醫療量能狀況、減少中、重症、死亡的發生。 面對病毒已進入社區環境,加上瞬息萬變的防疫政策,自己或是身邊親友隨時可能被隔離、甚至確診,到底該怎麼做? Q1:這一波疫情可能持續多久? 結束就可以恢復正常生活嗎? 4月,民眾排隊買實名制快篩試劑。 (攝影/林彥廷) Omicron是在去年11月現蹤,12月底成為全世界的強勢病毒株。 借鏡 香港、韓國、紐西蘭的狀況 ,至今年1月開始,陸續爆發確診潮,韓國甚至最高單日可達60多萬人確診。

  5. 2022年4月25日 · 2022年4月初台灣再度爆發COVID-19疫情傳播力更快的Omicron迅速籠罩全台單日確診數很快突破2021年5月疫情最高峰值1,0005,0006,0008,000屢屢刷新紀錄國衛院更推估最高可能來到單日4.5萬例確診

  6. 2021年5月24日 · 雙北以外的縣市如基隆桃園台中彰化每日都有5人以上確診多則20多人處於持續攀升中這代表各地都可能有病毒外溢造成群聚感染。 流行爆發後的篩檢陽性率,已無法反映實際疫情. 為盡快掌控疫情,目前指揮中心也開設多處 社區篩檢站 ,同時會公布各篩檢站每日的「陽性篩檢率」(test positivity)。 這是指在所有的檢驗數中,驗出陽性檢驗結果的百分比。 不過,陽性率的數字只能在疫情剛開始時,用來判斷傳染鏈是否集中、有沒有熱區 ── 如台北市萬華篩檢站在第一週的陽性率超過10%,代表病毒已在萬華造成流行 ; 但在社區流行之後再看陽性率,意義已經不大,也無法藉此判斷疫情走勢。 原因有二:

  7. 新北市台北市此波疫情面臨嚴峻挑戰5月11日至9月11日分別累積6,891及4,849人確診兩者約占全國八成其中又以台北萬華新北板橋中和為最多。 各縣市設立多處 社區篩檢站 ,提供高風險區活動史或接觸史者前去篩檢。 近日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北農)群聚案受矚目,自5月中旬出現第一起案例後,第一市場、第二市場與環南市場陸續爆發群聚,兩個月累計超過200例確診,政府於7月上旬進行大規模PCR核酸檢測及相關人員疫苗施打,目前疫情已受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