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7日 · 事件. 個人生活. 著作. 註解. 參考文獻. 參閱. 外部連結. 朱高正 (1954年10月6日—2021年10月22日), 臺灣 雲林縣 北港鎮 人,政治活動家,社會活動家,易學家,教授,中國傳統文化支持保護者, 臺灣民主化 早期政治人物之一,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台灣前 立法委員 ,有「台灣第一民主戰艦」之稱。 台灣大學法律系,早年留學 西德 ,波恩大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 康德主義 。 1990年出版的德文著作《論康德的人權與基本民權學說》,被全球哲學權威刊物《康德研究》季刊評為當代研究康德法權哲學之必備著作。 返臺後,朱高正參與 黨外運動 , 反威權 ,反對 國民黨 一黨專制 。

  2. 立法委員. 離開民進黨. 自創一黨. 轉投新黨. 被指控為國民黨臥底. 淡出政壇及晚年. 評價. 事件. 個人生活. 著作. 註解. 參考文獻. 參閱. 外部連結. 朱高正 (1954年10月6日—2021年10月22日), 臺灣 雲林縣 北港鎮 人,政治活動家,社會活動家,易學家,教授,中國傳統文化支持保護者, 臺灣民主化 早期政治人物之一,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台灣前 立法委員 ,有「台灣第一民主戰艦」之稱。 台灣大學法律系,早年留學 西德 ,波恩大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 康德主義 。 1990年出版的德文著作《論康德的人權與基本民權學說》,被全球哲學權威刊物《康德研究》季刊評為當代研究康德法權哲學之必備著作。 返臺後,朱高正參與 黨外運動 , 反威權 ,反對 國民黨 一黨專制 。

  3. 2024年3月17日 · 2种语言. 大陆简体. 工具. 朱高正 (1954年10月6日—2021年10月22日), 台湾 云林县 北港镇 人,政治活动家,社会活动家,易学家,教授,中国传统文化支持保护者, 台湾民主化 早期政治人物之一,民进党创党元老之一,台湾前 立法委员 ,有“台湾第一民主战舰”之称。 台湾大学法律系,早年留学 西德 ,波恩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 康德主义 。 1990年出版的德文著作《论康德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被全球哲学权威刊物《康德研究》季刊评为当代研究康德法权哲学之必备著作。 返台后,朱高正参与 党外运动 , 反威权 ,反对 国民党 一党专制 。 1986年民进党创党时,为创党人之一,朱高正称“发誓推翻 蒋氏 独裁”,指责国民党永不改选的 万年民代 为“老贼” [2] 。

  4. 1992年第二屆立委. 1995年第三屆立委. 1998年第四屆立委. 2001年第五屆立委. 外部連結. 民主進步黨歷任立法委員列表 ,列出自1986年 民主進步黨 建立後,歷年 中華民國 舉行之 立法委員 選舉中隸屬該黨的當選者列表。 1986年增額立委 [ 編輯] 民主進步黨於當年9月28日建立,卻受限於 戒嚴令 而無法核准登記,故當時以「無黨籍」參選。 1989年增額立委 [ 編輯] 1992年第二屆立委 [ 編輯] 1995年第三屆立委 [ 編輯] 1998年第四屆立委 [ 編輯] 2001年第五屆立委 [ 編輯] 外部連結 [ 編輯] (繁體中文) 中央選舉委員會選舉資料庫 ( 頁面存檔備份 ,存於 網際網路檔案館 ) 分類 : . 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 台灣人列表.

    • 歷史
    • 事件
    • 爭議
    • 評論
    • 影響
    • 流行文化
    • 相關條目
    • 外部連結

    成立背景

    1957年,臺灣地區首座大型精神病院玉里榮民醫院宣告成立;隨後,臺灣西部許多患者被送至當地收容照顧,該病院同時又收受由當局所指定的「政治不正確的反動者」,其患者總人數多達5,000人以上。在該病院裡,病患除免於繳納服務費用,更可領取少量零用金,且由工作人員帶領其前往當地市區消費以接觸人群。此外,該病院曾反覆使用「行為制約」、「社會模擬(英語:Social simulation)」等方法訓練患者參與於選舉活動,更曾成立中國國民黨黃復興黨部支部。 1970年,設立於1960年代初的臺灣省立高雄療養院仍只有編制四位主治醫師,臺北市立療養院也剛於前一年成立並開設60床住院病床。

    成立以後

    1971年,路竹農民李焜泰(法名釋開豐,後任龍發堂住持)決定在農地上修建草寮修行佛法;其友人患有精神病的兒子得知後決定跟隨其一同修行。不久之後,高雄地區開始流傳關於其佛堂的事蹟,群眾紛紛將其患病家屬帶至當地託付照顧;沒多久,該佛堂就發展成收容數百餘人的安置機構,並設養殖場、製衣場等附屬單位。此後,釋開豐更發明「鐵鍊綑綁全身」療法,將部分患者以繩子或鐵鍊連結於其腰部,以期達到互相照顧的效果;該作法不但引發爭議,更曾導致暴力攻擊事件。 1982年,大學畢業生許富媛拜釋開豐為師並出家,法名釋心賢,隨後開始主管龍發堂的行政事務和對外發言,使其逐漸朝向組織化發展。此後,該機構最多曾收容超過1,000名患者,後維持於600名左右。同年,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醫師文榮光取得該機構管理者同意,帶領團隊進入其中進行調查,並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支持下展開研究;在發表研究成果時,文榮光醫師表示該機構確實達到緩解社會問題的效果,但其中仍有許多患者因缺乏專業醫學協助而患染疾病甚至死亡。隨後,東海大學社工系教授趙庸生等人也帶領團隊前往考察。 2000年6月,有監察委員前往龍發堂視察,發現堂內確實有結核病患者,...

    強制解散

    因2017年底,爆發肺結核和阿米巴痢疾等群聚感染,2018年1月遭政府強制解散,當時503位精神疾病患者被迫遷出,根據衛福部統計,已有17人死亡,24人下落不明,426人安置在醫療機構。

    1984年,有病患戴著手銬逃出龍發堂,當地居民以為發生犯人脫逃事件並報警處理,警方隨即出動霹靂小組圍捕,並因而引發大眾關注及輿論批評。
    1986年,釋開豐帶領180多名精神病患環繞臺灣本島旅行,引起廣泛議論,但他聲稱其治療效果很好。
    1989年,高雄縣立法委員黃河清表態支持制定《精神衛生法》,並反對龍發堂合法化,釋開豐因而率領病患組成樂隊前往其服務處吹奏「西索米」等出殯樂曲;數週後,黃河清突然過世,釋開豐隨後公開表示其死亡是因「連神明都看不過去」。同時,另一支持制定《精神衛生法》的立法委員洪奇昌也曾被百餘名患者家屬包圍其服務處抗議。
    朱高正曾協助龍發堂大樂隊、宋江陣等前往東南亞及中國大陸等地演出,並幫助釋開豐前往當地推廣龍發堂療法等服務;釋開豐與患者及其家屬因而在朱高正競選時表態大力支持。
    釋開豐曾發明「感情鍊」療法,將部分患者以繩子連結於其腰部,以期達到互相照顧的效果;該作法不但引發爭議,更導致暴力攻擊事件。
    龍發堂曾以「捐獻」為由收取高額功德金且拒絕返還患者予其家屬。
    龍發堂的「居住區」實行封閉管制且不對外公開。
    龍發堂一直以禁錮、鐵鍊綑綁、毆打、凌虐等有違人道精神的方式管理其患者。
    文榮光:「對於無法取得現代醫療資源的精神病患及其家屬而言,龍發堂提供一個比起醫療機構更容易負擔、更妥適的居住空間。」、「...該堂卻遠勝部分私人收容性的機構。因為龍發堂不會把病人當作呆人擺在像倉庫一樣狹小的空間內置之不理,或以類似人間地獄、惡魔島等不人道的待遇相待」、「在龍發堂,鐘聲就等於住持開豐,鐘聲的權威已凌駕一切,患者因而有『制約』行為。…在現代精神醫療中有職能治療,即教一些手藝,讓病...
    朱高正:「是否於本條定一些客觀標準,在施行細則中明定,在我們尚未有足夠的精神病院、精神醫師之前,對這些機構是否做一妥善處理,以免造成社會問題。」
    劉揮斌:「現實上,藥物治療對嚴重精神病患完全無效,這也是龍發堂能夠受到病患家屬支持及存在二十年的原因,但醫界卻拒絕省思,以事實成就來證明他們的理論,反而要藉助賦予本身的權源,透過刑法的力量來肯定自我,這種勝利未必光榮。」

    1980年代起,隨著有關龍發堂的爭議一再被媒體及輿論提起,再加上陸續發生多起關於精神病患的社會事件,有關當局開始推動研擬《精神衛生法》,並發展精神醫療體系及擴整精神醫療設施。1986年,有關當局推動建立了「精神醫療網」。1987年,精神醫學會與神經科正式分離。1989年,精神專科醫師考試認證正式開始制度化。同時,臺灣省立桃療八里分院(今衛福部八里療養院前身)、嘉南療養院、玉里榮民醫院、臺北市立療養院復健醫療大樓、凱旋醫院綜合大樓等機構紛紛開始整建,並陸續於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完工啟用。

    俗語

    1. 「...把你送去龍發堂...」 2. 「...從龍發堂跑出來的...」

    電影

    1. 《龍發堂》(1988年)

    攝影畫冊

    1. 《The Chain》(張乾琦,2001年)

    官方網站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9-01-16.
    The Long Fa Tang Temple in southern Taiwan is ... - Magnum Photo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KAOHSIUNG MUSEUM OF FINE ARTS -- Search by Artis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3年6月22日 · 中華社會民主黨 是 中華民國 歷史上的一個政黨。 歷史[編輯] 在1991年3月1日由時任 立法委員 朱高正 成立,建黨時以「 國民黨 爛、 民進黨 亂」為由,號召選民支持第三種選擇,以「文化國、社會國、法治國」為號召,主張 與中國大陸統一 ,成立「 中華聯邦共和國 」,實行 責任內閣制 ,反對 中華民國總統 直選與 台灣省省長 民選。 該黨的黨旗由朱高正首次發表於1990年11月2日的 立法院 施政總質詢 [1] ,由黃白藍三色與中間的紅色的「中」字所組成,黃色代表 中華 、白色代表 自由 、藍色代表 民主 ,而紅色的「中」則指的是 中產階級 。 黨歌是〈大象進行曲〉。 朱高正組織社民黨時, 林深靖 翻譯前 法國總統 密特朗 競選總統時提出的《左翼共同綱領》作為黨綱、黨章參考 [2] 。

  7. 1994年 朱高正 與姚立明由新黨提名,搭檔參選 臺灣省副省長 。 該選舉得36萬票,居第3位落選。 1995年在 高雄縣 代表 新黨 當選第3屆中華民國 立法委員 。 1997年間因與朱高正、 黃國鐘 等人不和,又被前兩者指控詐財而退出新黨。 卸任立委後姚曾一度淡出政壇。 2006年加入 百萬人民倒扁運動 總部,並擔任副總指揮。 2007年成為 紅黨 不分區立委名單。 前立法委員 李慶安 因持有 雙重國籍 屬實而於2009年1月8日辭去職務, 中選會 依法辦理 補選 。 時任紅黨秘書長的姚立明被新黨推薦投入補選,但以 無黨籍 身分登記。 2012年大選支持 蔡英文 ,7月24日出任「 小英教育基金會 」董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