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4月21日 · 從研究員做起,35歲當上副總,38歲當上總經理,劉宗聖如今是全台最大投信公司元大寶來投信總經理。 旁人看來,他年紀輕輕、升得很快,但是劉宗聖拚命也是出了名的,二十幾歲時曾經有一次出國考察,在搭機回程的十幾個小時裡,就做完厚厚七、八十頁簡報,凌晨抵台,中午就跟老闆簡報。 不到40歲就屢屢被賦予重任,劉宗聖坦承,這麼早擔大位,他不是沒有迷失過。 「我管理最難的時候是前幾年,那時我都用自己的邏輯要求別人,但現在我都把他們(同事)當總經理在訓練。 Q:你開始負起培育人才的責任,你怎麼識人? A:人跟人之間的了解要透過大量人際接觸和私下觀察。 我出差的時候都會花大量的時間和同事聊天,看他的生涯規畫、對自己的期許。 有人重視成就感、有人重視待遇、有人重視專業養成。

    • 從學校開始培育人才推師徒制,留任率達8成
    • 教育訓練成本逾同業10倍每員工產值2年增33%
    • 小檔案_聖暉

    而為了能更靈活在多產業、多工種當中轉換,背後靠的是: 通才的訓練。「(我們)輪調方面非常快速,不會集中在單一客戶,」聖暉副總經理陳淵碧指出。 梁進利說,「大的無塵室訓練的人是,你一個人只要懂得一件事,小的無塵室,你可能一個人要懂兩、三件事。大的無塵室要訓練『專才』比較快,但是小的無塵室,它要訓練『通才』比較快!」 但,人才取得卻也是最大考驗。「現在大勢所趨,年輕人被半導體廠挖走,」臺北科技大學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特聘教授胡石政說,相較於北部的同業,位於台中的聖暉沒有地利之便,「但是他們如果願意培養自己招募進來的,中、南部這些私立大學、二線科技大學的學生的話,也是可以彌補。」 為了培育人才,聖暉從學校開始做起。2019 年起,該公司積極與北科大、雲林科大、勤益科大等學校建立策略夥伴關係,推動一...

    接著,為了加強對近年加入公司年輕員工的訓練,2020 年,該公司成立「聖暉 A+ 學院」,從員工入職的第 1 天,就更系統的規畫員工的學習發展。 該學院由梁進利自己擔任校長,除了有專責的教學行政中心開發訓練教材與分析效益,也指派公司各部門推出專案整合、工程設計、管理、領導等課程。2021 年,聖暉教育訓練的投入金額超過 700 萬元,是同業亞翔逾 10 倍。 因為需要通才,梁進利鼓勵員工「入行」、理解各產業, 「只有入行,才可以聽得懂我們客戶所說的話,那才可以理解客戶的需求。」每個工程結案時,工程師都必須針對現在負責的產業、產業的特色、需求、使用習慣與執行情況,向其他工程師報告,傳承經驗;此外,公司更週週由資深工程師針對不同技術做線上授課。 楊慧寶說,他們甚至將擔任教育訓練講師的時數與晉升條...

    成立:1979 年 董事長:梁進利 主要業務:無塵室機電整合工程 成績單:2022 年前 3 季營收 202.4 億元、合併稅後淨利 17.78 億元 延伸閱讀 / 刀口上的小事 香港四分之一年輕人用它 借貸平台10年衝逾五千萬用戶 (本文出自商業周刊)

  2. 2021年7月22日 · 疫情期間沒辦法出門,微敏報名線上舞蹈課程,老師會稱讚「動作做不錯」,一點點互動就很開心。 微敏提醒,在家上班模糊了休息和工作的界線,不知不覺壓力會大。她建議,工作和居家環境要有區隔,不要一下在客廳工作、一下在廚房、臥室。

  3. 2017年5月5日 · 分享. 收藏. 「富不過三代」是一句我們相當熟悉的話。 不過,我近期與一些實務人士聊台灣的困境與未來時,卻體會富二代接班失利現象背後的道理。 不過,以下的論述,並非要推論而認定所有二代接班都失敗、與三代都敗家的普遍現象;而是對富家子弟商業行為的一種反思、借鏡,提供傳統二代接班家族的參考。 訪談過程中,與我互動的業界中階主管提及二代接班後,公司的策略相對保守、不敢冒險創新。 於是我們有了下列的三個論述與一個反思: 第一代的開創精神:要拼,才有得吃. 過去,台灣適逢經濟發展起飛,無數的創業家從無開始,白手起家或黑手頭家,拿著皮包走天下、日以繼夜的打天下;這一代的企業家,靠著「要拼,才有得吃」的開創精神創業。

  4. 2014年6月13日 · 還是只是偽裝善良?. 《30堂帶來幸福的思辨課》作者琳達‧艾爾德(Linda Elder)和理察‧保羅(Richard Paul)在書中指出,人的偽善有3種:. 用比對自己和朋友更高的標準,來對待不贊同的人。. 在生活裡經常是說一套、做一套。. 無法看出自己所認同的對象(例如 ...

  5. 2006年12月6日 · 18歲那年,她被派到印度加爾各答的聖瑪利女子中學擔任地理老師,27歲正式成為終身職的修女,並改名為德蕾莎修女,後來並且成為這所學校的校長。 聖瑪利女子中學是坐落在加爾各答貧民區旁的貴族學校。 一道高牆,隔出了兩個世界。 牆裡,是成群穿著整潔制服的富家少女;牆外,是滿街衣不蔽體的痲瘋病患、乞丐和流浪兒。 1946年9月10日,德蕾莎修女坐火車去大吉嶺,這趟旅程改變了她與千萬人的一生──她感受到天主的召喚,,要她走出高牆,為牆外那些可憐人服務。 德蕾莎修女開始向教會請求離開學校,入世服務人群,卻遲遲未獲同意。 1947年,東巴基斯坦脫離印度獨立,加爾各答湧入數以萬計的難民,傳染病在街頭巷尾爆發開來。 牆外煉獄般的景象,撕扯著牆內的修道之心。

  6. 2019年1月17日 · 「我做事就是有邏輯,不像別人那麼偏頗!」如果你曾有過這種想法,就代表你犯了常見的「慣性思考偏見」卻不自知。致力於認知心理學的南韓學者男錫在新書《為什麼我們總是相信自己是對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