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8月5日 · 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教授逝世。. 李政道與楊振寧1957年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兩人曾經是最親密的合作者,最終卻冷眼相向。. 楊李分裂是華人物理學界一段著名的公案,2010年,由學術大師季羨林之子季承所著的《諾貝爾獎中華風雲——李政道傳》首次 ...

  2. 他與同是華裔物理學家的 李政道 於1956年共同提出 宇稱不守恆 理論,因而获得1957年 諾貝爾物理學獎 ,成为最早 华人諾獎得主 之一,他也是目前两位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國公民之一。 1954年,杨振宁同米尔斯创立了“ 杨-米尔斯规范场论 ”,是研究凝聚原子核的力的精深理论。 杨振宁和米尔斯把电磁作用是由 定域 规范不变性 所决定的观念推广到对易性的定域 对称群 ,提出具有定域同位旋不变性的理论,发现必须引进3种矢量规范场,它们形成 同位旋转动群SU (2) 的伴随 表示 。 揭示出规范不变性可能是电磁作用和其它作用的共同本质,从而开辟了用此规范原理来统一各种相互作用的新途径。

  3. 李政道 (英文名:Tsung-Dao (T. D.) Lee; Li, Cheng Tao ,1926年11月24日—2024年8月4日), 美籍華裔 物理學家 ,因 宇稱不守恆 、李模型(Lee Model)、 楊李定理 、 粒子物理學 、 相對論重離子 (RHIC)物理、 量子場論 的非拓撲性孤立子和孤立子星等成就而知名。. 他曾 ...

  4. 楊振寧雖然認為和李政道友情的永久破裂是他一生的遺憾,但是他最先對外公開“事實真相”。 楊振寧還曾引用 蘇東坡 與其弟詩“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不了因”,來表達他對 蘇軾 兄弟情誼的羨慕,他說:“很遺憾,我和 李政道 沒能做到這點。 李政道是如何看待這段恩怨的? 2003年7月李政道曾公開發表一封信,“我和 楊振寧 的分裂,無疑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很大的悲劇,但它是事實,無法迴避。 ”同時對真相作了公開說明,“我和楊振寧爭論的主要焦點是:在1956年我們合作發表,1957年獲得 諾貝爾獎 的論文中,有關 宇稱不守恆 的思想突破是誰首先提出來的。 詳細經過. 初識. 40年代, 李政道 正在西南聯大讀二年級。 抗戰勝利後, 蔣介石 覺得核子彈很重要,也要造核子彈。

  5. 楊振寧90歲壽辰時,清華大學模仿「朗道十誡」,送給他一塊4個側面刻滿其13項主要物理學貢獻的黑色大理石立方體作為壽禮 [48]。 不過與朗道獲得的大石板不同,楊振寧的大理石只有手掌大小 [ 15 ] 。

  6. 2024年8月5日 ·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逝世。. 李政道与杨振宁1957年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两人曾经是最亲密的合作者,最终却冷眼相向。. 杨李分裂是华人物理学界一段著名的公案,2010年,由学术大师季羡林之子季承所著的《诺贝尔奖中华风云——李政道传》首次 ...

  7. 2024年8月5日 · 央視報道,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著名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逝世,終年97歲。在上海出生的李政道,長期從事物理學研究,在粒子物理理論、原子核理論及統計物理等領域,作出多項貢...

  8. 2024年8月5日 · 李政道對這論文的出發點是否正確有所懷疑,在楊振寧到哥倫比亞大學探訪時,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楊振寧。兩人經過激烈的討論後,楊振寧同意了李政道的觀點,兩人更以李政道在前,楊振寧在後的署名順序,發表了《重粒子守恆和普適規範轉換 ...

  9. 2021年9月27日 · 1946年9月,李政道来到芝加哥大学,与年初入学的杨振宁相逢并迅速成为密友。 1948年下半年,李政道完成学术生涯中的第一篇论文,这也是两人的第一次合作。 这篇论文由李政道、罗森布鲁斯、杨振宁三人共同合作,按照姓氏字头次序署名为【-罗-杨1】 圣诞节前,费米教授突然告诉李政道,自己刚刚收到一篇要他评审的论文,这和李政道他们研究的课题大致相同。 费米要求李政道马上把已有的结果写成论文尽快投递发表。 李政道非常着急,却一时找不到两位伙伴,只好把已经完成的工作写成了一篇短文,署上三个人的名字,寄给了《物理评论》杂志社。 虽然这篇短文最终还是比【惠-蒂】的论文晚了两个月,但三个初出茅庐的博士生能与两位物理大师站在一起,也是足够惊艳。 对于这件事的陈述,杨振宁另有说法。

  10. 給年輕人成材的機會 - 李政道. 歷來重大的科學突破往往源於一二位別具天份的科學家,他們在科學上的發現,是讓世界產生跳躍性進步與截然改變的關鍵。. 李政道博士便是這樣一位劃時代的人物。. 1956年,他與楊振寧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理論,為 ...

  1. 相關搜尋

    李政道楊振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