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6月27日 · 香港給了林夏如各種見識和養分她分析香港25年來被侵蝕的3個面向以及仍保有的3大優勢究竟那個曾經的香港夢還有多少以下為林夏如接受報導者專訪內容以第一人稱表述

  2. 2019年9月17日 · 2018年2月6日花蓮地震 ,陳偉軍隨紅十字會救災隊深入倒塌的大樓搜尋受困住戶這次他是震災第一線的救護軍。 雖然許多救護人員投入救護工作是從「保護家人」出發,但真正災難發生那一刻,為了救災任務,往往把家人抛到腦後。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專案經理陳大誠,921那年是義消,從無線電聽到台北市東星大樓倒塌,立刻整裝準備出門,家人埋怨:「你都不問問我們有沒有怎麼樣嗎? 」他這才確定家人都安好沒事,去電父母彼此報平安,便騎機車趕到東星大樓,匍匐進入搜救。 當時大樓冒煙,必須灑水降溫,甚至一度因為擔心瓦斯外洩、引發火災而全體撤出。 6天後,受困的住戶孫家兄弟被救出,奇蹟般生還,現場響起一片歡呼。 災難醫療蠻荒期. 「我們對災難了解得不夠」

  3. 2020年3月12日 · 夫妻兩人如常散步到不遠的大坡池沿路迎來鄉民親切的笑臉招呼聲不絕於耳。「周醫師已是池上鄉民最熟悉的醫師從花生哽喉到蜜蜂螫傷從蜂窩性組織炎到老年慢性病在這個離大醫院遙遠的小鎮多年來他耐心又仔細地替在地人處理各式 ...

  4. 324事件受害者遭受國家暴力重擊,即便身體的痊癒了,心理的卻無法結痂,在對抗龐大國家機器的官司時,傷口不時被掀開,一次又一次流血。 「他們(檢察官)拿著我們自訴的資料來起訴我們,在這一點上,我感覺到這個體制荒謬!

  5. 2017年4月24日 · 林佳嬡描述臨床經驗遇到病患生命危急時醫護人員會馬上跳上病床施行心肺復甦術CPR),在押胸時會聽到啪擦聲病人肋骨斷了但我們還是不能停止急救。 林佳嬡是醫院外科加護病房護理師,同時也是攝影師。 她以真實臨床經驗為基礎創作「DNR」攝影專題,作品自述中寫著,「放手,有尊嚴的離開」,讓末期病人回歸自然死,安詳往生,不以人為手段來延長生命。 外科加護病房康護理長觀看林佳嬡作品後說:「她攝影很貼近真實情況,如CPR時的肋骨斷掉或是在心臟打了許多藥等都是真實狀況,而透過影像讓民眾思考DNR意義。 面對外科加護病房末期病患,康護理長表示,醫師與護理師會提供正確的、不同專業的醫療資訊,而透過影像更能讓民眾理解這些醫療資訊背後的處置是如何,但選擇哪種臨終醫療處置的決定權則握在病患與家屬手中。

  6. 2019年9月17日 · 心靈受到劇創者復原的曲線與樣貌,究竟是如何發展?. 學者從921受災者身上,找到了答案。. 根據吳英璋與台大心理系教授陳淑惠的研究,發現921高受災區的成人,以及震損、全倒學校的學生,較易出現創傷後心理症狀。. 不過在2年後,PTSD的患者有逐年 ...

  7. 2020年9月11日 · 雅萍/醫病之間如何有「同理心」──哲學家能助人談病說痛嗎?. 如果我們不知道成為一隻蝙蝠是什麼樣子(what is it like to be a bat) ,那我們知道生病是什麼樣子嗎(what is it like to be ill)?. 我常常想起某位醫學生在課堂討論臨床案例時,在黑板寫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