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8月19日 · 林育仁強調,表面上在中國生產,在台灣銷售,錢來得最快,但這只是短期的快錢,還不一定能拿回台灣! 反觀客製化,雖然要花時間設計和研發,但產品所帶來的舒適與便利也意味使用率高。

    • 相信對方能做得更好,是培養心態的基石
    • 幫助對方認清不足,產生改善的動力
    • 斷言人的資質高低,恐成自我實現的預言
    • 打開心胸、廣納意見,培養從零開始的成長文化

    回想成長歷程,有沒有一位像是林育信般的身影,一個比自己更相信自己的人,可能是父母、師長,甚至是主管? 《心態致勝》作者、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卡蘿.杜維克(Carol Dweck)指出,這些角色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響他們的兒女、學生及部屬,如何思考自身潛能,進而形塑對方的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或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 定型心態指的是覺得能力天註定,無法靠後天培養;成長心態則認為無論天分如何,只要努力就能表現得更好。 關鍵在於,相信對方能做得更好,不等於無條件的讚美。卡蘿.杜維克對上百名孩童進行 7 次心理實驗後發現,許多家長會為了讓孩子表現更好,而不吝於稱讚,結果卻顯示這些孩子不一定能發展出成長心態。 原因是,父母認...

    想想以下情境:熱愛體操、勤奮練習的女兒在比賽場輸給對手,做家長的你,會如何應對? 1.告訴她,你認為她是表現最好的一個。 2.告訴她,運氣不好,評審沒有給她應得的獎牌。 3.告訴她,體操比賽其實不是那麼重要。 4.告訴她,她有能力,下次一定能夠勝出。 5.告訴她,她今天的表現確實沒資格勝出。 為避免孩子落敗後更沮喪,多數家長傾向說出前 3 種反應,但是安慰孩子表現得最好(她沒有獲獎,所以表現最好顯然不是事實),或是把失敗歸咎於他人,甚至否定做不好的項目,都不能培養孩子的成長心態。 就連第 4 種反應,只肯定到對方現有的程度,讓孩子覺得我已經夠好了。事實上,她下次不見得能夠贏,她需要繼續努力練習,才會變得更好。第 5 種回饋看似殘酷,但是若孩子對體操真有堅持,想再上一層樓,讓他意識到「今天」的...

    師長、前輩,不那麼積極給予建設性批評,除了不想打擊學生、後輩,還有一個原因是自己也認定人有資質之分。就像在學校有普通班與資優班,有些大公司也會按員工的入職能力測試,分派不同部門。 但是,這樣的體制會造成每個人被潛移默化,認定自己應該要有什麼程度的表現。就連主管在面對部屬的失敗時,都可能會直覺地安慰對方,你已經盡力了,不用在意沒有表現得更好。 《我的性格,我決定》指出,人們容易忽視環境如何塑造心態。我們對待別人的方式,會影響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環境對於認同自我的影響也同樣重要。 1979 年哈佛心理學家艾倫.蘭格(Ellen Langer)所主持的研究團隊,曾邀請多名 80 歲左右的老人,到設計好的實驗場域。當受試者抵達時,沒人幫他們拿行李或攙扶他們。實驗室裡的一切裝潢也仿造 1950 年代的居...

    納德拉認為重塑組織心態,應貫徹以下 3 點: 1. 抱持好奇:以初學者的心態了解客戶及其業務,在客戶未說出口前,就提出可能滿足對方需求的解決方案。 2. 開放心胸:任何會議討論都要接納各方意見,即便是無關的成員也可能意外提供寶貴點子。 3. 跨部門合作:彙整意見後,學習跨部門合作,共同將好點子延伸出具體成果。 納德拉以這 3 點精神,於 2014 年開創微軟的第一屆黑客松(Hackathon),讓公司內所有成員,不論職等都限定在一周內從零開始,用創意解決一項問題,可能是身障人士也能用的鍵盤,或幫助有閱讀障礙的小孩寫作業等。透過跨部門成員組成的團隊互相激盪,員工能擺脫日常工作積累的成見,催生新的解決方式,最後也能將成果,帶回工作現場,替團隊開創下一個主力產品。 奇異(GE)傳奇執行長傑克.威爾...

  2. 2022年9月26日 · 參與決策的大同股東透露,早期的文淵會火速被撤換,是因為大股東發現他背後的台鋼集團等勢力,已經鎖定大同,為了保住難得戰果,只能陣前換將。

  3. 2021年8月1日 · 李智凱 6 歲時因為極佳的柔軟度被啟蒙教練林育信發現,開啟了體操之路,國中開始將「湯瑪斯迴旋」套用在鞍馬動作上,一改過往鞍馬動作較常使用的併腿旋轉,改為雙腳打開旋轉,成為李智凱的特色。

  4. 2020年2月7日 · 林淵傳進一步要求總部授權核心技術,讓台灣技術跟日本同步。 解決過去兩地技術延遲 1~2 年,容易發生日本冰箱有負 3 度 C 微解凍的功能,台灣因為沒技術,而無法提供相同規格產品的窘境。

  5. 2017年11月7日 · 1. 遇到困難? 去找答案,不要「想像」一個答案. 剛到美國求學時,Cortilia說的話同學總是聽不懂。 和大多數去美國讀書的人所經歷的一樣,她難免陷入低落情緒,懷疑自己英文不好、文法太差。 但與其猜想,她選擇起身尋找真正的答案,找個機會問了美國同學,想求證一下是不是文法太奇怪,導致沒人聽懂她說的話。 「沒想到對方卻說,美國人的文法也沒多好,問題是出在發音。 」釐清了關鍵,就有可以努力的方向,後來她抓著美國同學一一矯正發音,微調到人人可聽懂的狀態才罷休。 「如果我只是不停加強文法,別人還是聽不懂。 所以遇到問題,不要想像一個答案,必須真的去問、去找解法。 2. 走一條不尋常的路,勇氣會給你回報. 在美國就讀MBA,通常會參與學校安排的實習機會,去大公司體驗工作生態,爭取成為正職。

  6. 2024年1月17日 · 創辦人黃仁勳也因此成為 2023 年的話題人物,他 1963 年在台灣出生,他不只成就了市值破 1 兆美元的帝國,還是矽谷在位最久的執行長(30 年)。 旁人曾形容他性格反復無常,連共事多年的夥伴仍會戒慎恐懼,而黃仁勳近期在《紐約客》(The New Yorker)的訪談分享了他的成長故事,而他所擁有的創業精神,在他的生命歷程中似乎都有跡可循。 延伸閱讀: 輝達曾 2 度瀕臨倒閉,如何重新站起來? 黃仁勳:我的生存意志,強過了想殺死我的人. 無懼困境:在異鄉遭受霸凌,仍微笑面對. 男孩掀起襯衫,展示自己的眾多傷疤,多半是被刺傷的 —— 這是黃仁勳和室友初次見面的場景。 那年他 9 歲,和哥哥一起被父母送到美國的舅舅家,而後被送往一間肯塔基州略有名氣的寄宿學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