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17日 · 過去3年,光是官方統計數據,全台即有逾920萬人感染,平均每2到3人就有一人確診;更有1萬5千人不幸罹難,新冠病毒極可能是2022年國人第三大死因。 每一個數字底下,都是我們一起走過的路和必須面對的挑戰,《報導者》統整疫情爆發以來7個關鍵數據,解析數據下台灣防疫的利弊、以及與國際的差異。 數據1:感染率39.2% 與英美日相當,但實際感染人數可能為官方統計2至3倍. 回顧疫情在台灣3年,發生2次較大規模的群聚感染。 首次在2021年5月,潛藏的社區疫情大爆發,單日確診180例本土案例,雙北進入三級警戒,一路到同年7月26日結束。 短短近2個月時間,本土案例增加近1萬4,000例。 當時的感染人數雖不比現在,但因疫苗才剛開始接種,民眾幾無保護力,造成人心惶惶。

  2. 2021年1月20日 · 截至今天(1月21日)為止,台灣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為873人,其中768人來自境外移入、66名為本土病例,7名個案不幸死亡。 《報導者》針對873位確診者進行分析:病例感染形態為何?

  3. 印度疫情自今年4月以來急遽升溫,每日確診人數不斷攀升,5月7日單日確診人數曾達41.4萬,是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單日新增最高數字(5月9日之7日移動平均曾達39萬高峰),更出現醫療崩潰的最糟狀況。

  4. 2020年4月10日 · 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 自2019年12月底中國傳出疫情後,全球已170萬人感染、10萬人死亡。 台灣1月20日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月21日出現首例病例,這支新型冠狀病毒侵83天,至今(4月11日) 已有385例確診、6人不幸死亡 。 不只台灣,全球疫情都迅速進入大噴發期。 台灣的病例也從一開始境外移入個案以中國、港澳為主,轉變到近期主要來自歐美返留學生、旅遊團,確診症狀、臨床表現都有所不同。 因應疫情變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政策不斷更新,有些甚至翻轉了前期防疫措施,例如,到底口罩能不能用電鍋乾蒸後重複使用? 除了咳嗽、流鼻水,還有哪些症狀需注意? 《報導者》整理出3大類、共6項指揮中心政策改變及說明,並由專家學者一一解析,釐清政策轉變前後的考量和疑慮。

    • 武漢肺炎台灣確診人數1
    • 武漢肺炎台灣確診人數2
    • 武漢肺炎台灣確診人數3
    • 武漢肺炎台灣確診人數4
  5. 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發展瞬息萬變,《報導者》串接即時更新的病例資料庫,以多媒體地圖、圖表解釋疫情最新發展,更看見台灣本土防疫和科研進展。

  6. 2021年9月7日 · 台灣自今年5月初以來,爆發新一波的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累積死亡人數從12例至9月7日共837例,致死率也快速升高,其中高峰出現在7月下旬,致死率突破5%達到高峰,爾後逐漸趨緩,截至目前為止(9月8日)致死率5.21%。

  7. 疾管署已將其引發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醫療院所發現疑似病例須24小時內通報,患者確診前可依法隔離,違則開罰醫事人員45萬元,醫事機構最重罰200萬;病人若不配合就醫及隔離,也可開罰6~30萬元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