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7月1日 · 洪景山從氣象專業角度以衛星雲圖熱帶氣旋雲像分布比喻心念的變化無常。 「天上雲層如何變化藍天皆不會為其所動。 『感受』是相對的,去追求好的感受或閃躲壞的感受,都是苦的起源。 」洪景山認為,以出世間的佛法智慧,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無我、無常與因緣觀來練習觀照自我,就能培養「正念」與「定力」,也就是用心靈環保來滋養心靈的韌性,使內心保持平穩與安定,亦能坦然面對生命的違順。 周映岑分享,讀博士班時做不出實驗的困境,一度讓她非常痛苦。 後來參加「青年卓越禪修營」,學到「四它」與禪修的觀念與方法,發現生命有不一樣的風景。 她重新省思、覺察「事情應該照著我的意思走」的自我中心,坦然接受做不出實驗的事實,進一步分析解決,因而找到新契機。

  2. 「面對極端氣候,當過去的經驗不再適用,該怎麼辦? 」洪景山組長則透過影像、數據,深入淺出地帶出「順天應時──氣候變遷下的安身立命」的題旨,並引導現場反思個人在天地間的角色,「面對浩瀚的宇宙,自我中心(Ego)顯得荒謬。 」洪組長強調,極端氣候雖然帶來很多危機,但也帶來覺醒的機會,如果願意面對、處理,才能正視自己,省思人類生存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 最後辜老師以「三生與四食的滿足之道──心靈環保生活圖像」為題,從三生──生存、生活、生命,帶出人對食物的需求,並以佛教的四食──段食、觸食、思食、識食,打開對食物的多元視角,提醒聽眾對不同的「食物」保持覺察,「吃」出整體關懷。

  3. 2019年12月1日 · 氣候變遷內在面向全球青年系列會議 從 心 應對 勉青年帶領改變 【釋果禪、釋常濟/曼谷報導】由美國法鼓山佛教協會(DDMBA)、全球女性和平促進會(GPIW),及地球憲章(Earth Charter)共同舉辦的「氣候變遷內在面向全球青年系列會議」,歷經四年,於全球舉辦五場區域性會議後,十一月十一至 ...

  4. 農業生產貫穿了這十七項目標,選擇友善生態的農耕方式,是達成這些目標的重要方法。. 農業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陳玠廷,以佛教的身土不二(依正不二)觀點,介紹「有機3.0」的思維,不只限於農業生產有機,而是包含生態考量、文化多元、社會正義及具 ...

  5. 在逐步努力下,成就了今年籌辦「對應氣候變遷-心靈環保農業創生研討會」之因緣。. 這場研討會的主軸,緊扣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所訓勉的法鼓山的理念:「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以及「以心靈環保為核心主軸,實踐自然環保。. 同時,法鼓山也 ...

  6. 【釋常藻/巴黎報導】法國政府於七月二十一日邀請全球宗教、文化、人文等領域的領袖、聯合國會員國大使、諾貝爾獎得主、氣候及環境專家、民間團體代表等近四百位人士,聚集在巴黎的經濟、社會與環境部,舉行一場氣候心靈高峰會(Summit of Conscience for the Climate)。

  7. 2023年8月16日 · 期盼透過心靈環保,在生活中落實環保行動,共同營造永續和諧生活環境。. 2023年8月12日,法鼓山桃園齋明寺邀請聯合國NGO規劃小組成員果禪法師,以「探討氣候變遷的內在面向」為題進行講座分享,這也是繼去年「心氣候進行曲」議題的延伸,呼籲大家一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