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25日 · 名列世界百大入侵種的海蟾蜍本月初傳出首度在南投現蹤因其具有毒性且會捕食比牠小的動物嚴重響台灣生態環境林務局及保育團體學界也立刻展開移除行動王士豪表示日前他在網路上獲悉有志工在南投草屯發現有海蟾蜍入侵他與幾位好友從台南連夜驅車前往南投意外拍到本土的黑眶蟾蜍與海蟾蜍同框而他發現的海蟾蜍體長約15公分還不是最大的但兩者體型在對比下很明顯可看出兩者差異之大。 他說,一般黑眶蟾蜍體長約5至8公分,體重約30至90公克,而海蟾蜍則為15至30公分,體重則可達1公斤以上,最重體重可達黑眶蟾蜍的10倍以上。 由於海蟾蜍繁殖力強,其毒液對貓、狗及 野生動物也具威脅性。

    • 海蟾蜍究竟為何物?
    • 為什麼海蟾蜍會出現在台灣?
    • 台灣海蟾蜍移除行動
    • 延伸閱讀
    • 新聞來源

    海蟾蜍,又名甘蔗蟾蜍,是原產於中南美洲,生活於熱帶地區的陸生蟾蜍,尤其喜歡居住在人工改造的地方,例如:花園、排水溝等等。海蟾蜍體型非常巨大,體長最大可達30公分以上,最重紀錄有2.65公斤。 海蟾蜍野外壽命約5至15年,為雜食性,主要捕食昆蟲、蜥蜴、蛙類等小動物,同時也會吃剩菜及飼料。 此外,海蟾蜍具有毒腺。與成體相同,無論是卵還是蝌蚪對於很多動物來說都具有毒性。海蟾蜍的卵是以一串凝膠袋狀的方式產在水中,雌蟾蜍一次可生產超過8000顆卵,長度約20米。 過去,海蟾蜍曾經被引進到世界各地,作為害蟲的生物控制工具。20世紀初海蟾蜍就曾經被引進波多黎各對抗侵襲甘蔗的甲蟲,此舉獲得了成功並進一步阻止經濟損失。自此之後,許多國家便利用海蟾蜍作為害蟲防治手段。

    關於海蟾蜍被用來消除害蟲,楊懿如在公視節目《我們的島》中指出,雖然成效不錯,但因為牠皮膚分泌的毒液,不但會讓掠食者中毒身亡,還會吃掉比牠體型小的生物,像是蜥蜴、蛙類等,都可能成為牠們的食物。在澳洲、日本、菲律賓等國家,都有類似案例出現,也造成當地生態環境相當大的擾動。 她也在節目中進一步提到,日治時期台灣也曾引進海蟾蜍進行害蟲防治,當時並沒有在野外形成族群。不過2015年以前,曾有進口輸入紀錄,研究人員也曾在台灣的寵物市場看到販售海蟾蜍的情況。楊懿如在現場觀察被捕捉到海蟾蜍,從體型大小和外觀上,懷疑牠們可能被圈養過。 根據《農傳媒》報導,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長羅尤娟表示,2015年修訂野生動物活體及產製品輸出入審核要點,並建立簽審通關共同作業平臺,規定須審核通過才能輸入後,海蟾蜍就是黑名單一員...

    近期海蟾蜍首次現蹤是在去年11月。海蟾蜍被志工發現生活在南投縣草屯鎮御史里的菜園中,經確認過後,當地民眾與志工團便著手進行移除活動。根據《自由時報》,里民三天兩頭會將捕捉到的海蟾蜍繳交至社區發展協會。統計至一月的移除數量已有4、500隻。 目前海蟾蜍主要分布在草屯鎮北勢里、御史里,零星出現在中原里、新豐里。楊懿如向《聯合新聞網》表示,海蟾蜍已經進入春天繁殖期,有些雄蛙移動到水田鳴叫,以海蟾蜍通常在降雨後繁殖,有些農田噴農藥,海蟾蜍不會接近。 她在該報導也指出,經過幾次每晚50多隻的移除後,分布核心區的族群有可能受到壓抑,發現有轉向分布邊緣地帶的情形。零星分布方式,讓移除的工作更加困難,畢竟控制像海蟾蜍這樣強勢的外來種,本來就要有長久抗戰的決心,避免往外擴散。 目前在地民眾與志工持續密切合作,...

  2. 工具. 海蟾蜍 ( 學名 : Bufo marinus ),又名 美洲巨蟾蜍 、 甘蔗蟾蜍 、 蔗蟾蜍 或 蔗蟾 ,是原產於 中美洲 及 南美洲 一種熱帶地區陸生的 蟾蜍 ,後來被引入 澳洲 ,廣泛的分佈在澳洲大陸的 東海岸 和北部地區。 牠們的 繁殖 能力很強,一次就可以產達幾千顆 卵 。 成體長10-15公分;紀錄最大的標本重達2.65公斤及長24公分。 海蟾蜍有毒腺, 蝌蚪 對於大部份動物也是有具有劇毒的。 牠們被引入到多個國家來控制 害蟲 ,不過由於沒有 天敵 反而成為了害蟲及 入侵物種 。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物種存續委員會 的入侵物種專家小組(ISSG)列為 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 分類 [ 編輯] 海蟾蜍原先是用來清除 甘蔗 上的 害蟲 ,故又名甘蔗蟾蜍、蔗蟾蜍或蔗蟾。

  3. 2021年11月12日 · 日前南投草屯一處菜園被兩棲類保育志工團隊發現竟有名列世界百大入侵種的海蟾蜍」,由於先前在國內並未發現過海蟾蜍的野外個體經國立東華大學教授楊懿如與林務局聯繫後為避免擴散發現當天就由志工團隊當地國小教師及菜園主人等15人立即移除了27隻近日由保育志工及特有生物保育中心人員持續投入人力搜尋目前已移除個體約50隻。...

  4. 2021年12月1日 · 據了解海蟾蜍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過去被當成防治害蟲的天敵而引入世界各地但牠們食量驚人台灣的小型生物對牠而言就像鮮嫩多汁的自助饗宴可說張嘴不留活口」,其成體在台灣幾乎沒有天敵。...

  5. 其他人也問了

  6. 海蟾蜍 (學名:Rhinella marina)為世界百大入侵種110年11月在南投草屯發現野外族群農委會林務局立即會同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等單位全力移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並於111年4月7日將其公告列入野生動物保育法第31條第1項所定有害生態環境人畜安全之虞之原非我國原生種陸域野生動物種類」,為防止民眾飼養繁殖之海蟾蜍個體不慎逸出野外引發本土生態浩劫 4月15日公告生效後,已飼養之個體應於指定期限111年6月14日前向所在地縣市政府完成登記,且不得再私下繁殖或買賣,違者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 。

  7. 2021年11月9日 · 具毒性海蟾蜍入侵南投 可能來自棄養對野生動物有威脅. 「TPHA Ecotourism 台北城市狩獵臉書粉絲專頁昨天貼文指出國立東華大學副教授楊懿如接獲通報在南投草屯一帶疑似有海蟾蜍出沒團隊前往現場後證實為海蟾蜍而且數量不少情況令人擔憂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組長羅尤娟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證實此事當天發現海蟾蜍數量為27隻當下都已經先移除呼籲民眾如果發現有海蟾蜍蹤跡應立刻通報地方政府。 根據資料顯示,海蟾蜍原產於中南美洲,被列為世界百大入侵物種之一,目前在澳洲跟日本沖繩、菲律賓等地都已經建立族群,羅尤娟指出,這次是台灣首度在野外發現海蟾蜍的蹤跡。 海蟾蜍身體粗壯,四肢短,一般可生長至15公分長或更大,成體皮膚粗糙具有疣粒,體色由棕褐色、棕色、暗棕色,到暗綠色或黑色皆有。

  1. 相關搜尋

    海蟾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