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news.cnnb.com.cn

      圖片: news.cnnb.com.cn

      • 清明作為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據說起源於古代的「寒食節」,又被稱為禁火節,這一節氣設立的初衷是提醒人們小心使用火燭,因此政府下令禁止居民生火舉炊。 為了因應這一限制,當地居民在禁火期間需事先備好冷食,例如:潤餅(又稱春捲)、草仔粿等,而這些食物後來演變成為「寒食」,形成了後來的寒食節,漸漸的又演變成清明節必吃的美食。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8年3月28日 · 每逢清明大家回鄉掃墓的同時也會包潤餅來祭祖享用因為適逢春季不少人會把潤餅稱作春捲不過它們兩者真的是一樣的東西嗎春捲潤餅是同一種食物嗎先知道為什麼清明節要吃潤餅? 唐朝有吃「春餅」的習俗,把象徵春季的食材,包到餅皮裡,象徵春天來臨,據說可以去除五臟六腑的溼氣,帶來活力。 另外一說是在太平天國戰亂時期,當時人民因為沒空準備祭品來祭祖,就把 食物 捲進麵皮裡方便攜帶,之後傳到閩南,就漸漸演變成現代人隨時都可吃的「潤餅」。 潤餅與春捲都是用餅皮包裹餡料成筒狀食用,雖然內餡材料雷同,但製作方式及大小其實有差異,看外觀就能輕鬆分辨。 左邊是炸過的「春捲」,右邊是「潤餅」。

  3. 2023年3月31日 · 清明節吃潤餅春捲是一項非常應景的習俗不過你知道吃潤餅的由來為何嗎? (翻攝廚藝公社) [NOWnews今日新聞]1日就是長達5天的清明連假開端除了掃墓祭祖出門玩外吃潤餅春捲對台灣人來說也是一項非常應景的習俗不少民眾趕在連假前一天 排隊買潤餅...

  4. 2024年4月2日 · 吃春捲的由來要從春秋時期開始說起五霸中的晉文公尚未稱霸時在外流亡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當他糧食用盡差點淪為餓殍之際有位大臣介之推割下自己腿上的肉奉獻給了晉文公讓他得以存活下去。 之後晉文公成功回國當國君,大豐有功之臣,但介之推淡泊名利,晉文公遲遲招不回介之推,此時晉文公收到了其他大臣的諫言,建議可以放火燒山逼出介之推。...

    • 草仔粿
    • 雞蛋
    • 艾粄

    草仔粿是清明掃墓常見的米製食品,大多是用鼠麴草做成,由於只要事先將煮過的內餡用麵團包起來,蒸熟後就可以放上數日,因此成為清明節的代表點心與祭品。 草仔粿在清代《重修福建臺灣府誌》中有記載:「三月三日,采鼠麴草合米粉為粿,以祀其先」,可知清朝已有用草仔粿祭祖的習俗,而祭祖時以草仔粿當祭品,有希望祖先保佑子孫一路平安、發大財的意思。

    民間習俗認為清明節要吃雞蛋,象徵圓圓滿滿,一整年都會有好運。清明節這天雞蛋除了吃,還可以玩賞,其玩法大致分為兩種,一種叫「畫蛋」,在蛋殼上染上各種顏色,畫完後可以吃,另一種玩法則稱為「雕蛋」,大多僅有玩賞的用途。

    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客家人有一句俗諺:「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 (相關報導:出嫁的女兒還可以回娘家掃墓嗎?民俗專家破解傳統禁忌,做到這3件事就不會對祖先不敬|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邱劭霽

  5. 2024年4月2日 · 大家都知道國曆 4 4 4 5 4 6 日其中一天是清明節除了要祭掃拜祖先之外還會吃春捲潤餅但你知道這個傳統美食是怎麼來的嗎想不想學會美味春捲的做法呢請看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資訊潤餅的由來潤餅皮的食譜製作及完整 ...

  6. 2024年4月4日 · 春捲. 紅龜粿. 清明作為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據說起源於古代的「寒食節」,又被稱為禁火節,這一節氣設立的初衷是提醒人們小心使用火燭,因此政府下令禁止居民生火舉炊。 為了因應這一限制,當地居民在禁火期間需事先備好冷食,例如:潤餅(又稱春捲)、草仔粿等,而這些食物後來演變成為「寒食」,形成了後來的寒食節,漸漸的又演變成清明節的美食。

  7. 2018年3月26日 · 潤餅卷又稱潤餅嫩餅菜台灣中南部地區亦稱為春捲廣義來說潤餅與春捲既相似又有點不一樣同樣都是用糯米餅皮包裹餡料但潤餅的內餡早已炒熟包捲後就可以直接食用春捲則是包著生食材必須經過煎炸的料理過程後才能享用。 清明節吃潤餅習俗由來. 1. 晉國「介子推傳說」 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受驪姬迫害,在流亡19年後最終返國成為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他為感念流亡期間照顧他的介之推,遂封其於綿山。 相傳晉文公為見避不出山的介之推,怒令焚山卻燒死了介之推。 晉文公襖悔不已,設寒食節禁火以念介之推。 由於禁火限令,只好將食物用餅包著吃,這就是春捲的由來。 2. 唐朝「立春日吃春餅」 早在唐朝,就有在立春吃春捲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