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17日 · 65歲以上長者前三劑疫苗接種率近8成,四劑接種率僅4成多. 新冠疫苗初期各廠牌多以2劑為完整接種劑型,第3劑為基礎追加劑,但研究發現,疫苗接種2劑,2個月後保護力即開始下降,Omicron變種病毒流行後,突破性感染增加,許多專家建議,接種3劑才算完整接種 ...

    • 確診足跡地圖1
    • 確診足跡地圖2
    • 確診足跡地圖3
    • 確診足跡地圖4
    • 確診足跡地圖5
  2. 2021年1月20日 · 一年前的今日,COVID-19疫情正式襲入台灣;如今台灣確診873人,其中66名為本土病例,7名個案不幸死亡。 《報導者》針對873位確診者進行分析,並再度指出目前最大防疫挑戰何在。

  3. 「指揮中心已經掌握了(平鎮某醫院)的相關接觸者,只要可以掌握,就不會公布,」其他如老街、觀光地等確診者足跡,公布的主要原因,則是提醒去過該地的一般民眾隨時注意身體狀況。

    • 確診足跡地圖1
    • 確診足跡地圖2
    • 確診足跡地圖3
    • 確診足跡地圖4
    • 確診足跡地圖5
  4. Omicron是在去年11月現蹤,12月底成為全世界的強勢病毒株。 借鏡 香港、韓國、紐西蘭的狀況 ,至今年1月開始,陸續爆發確診潮,韓國甚至最高單日可達60多萬人確診。 不過,他們的疫情幾乎都在1個月左右達到高峰,之後就慢慢下降,持續2、3個月後趨緩。 陳時中表示,估據國衛院的 推估 ,未來高峰可能會來到單日4.5萬確診。 長庚大學醫務管理系特聘教授、台灣流行病學會理事長許光宏表示, 台灣流行病學會內部自己也有進行高峰推估,結果認為高峰約落在單日5萬人左右。 但他強調,這些都是採用國外模型計算,台灣有太多狀況與國外不同,不見得完全精準。

    • 確診足跡地圖1
    • 確診足跡地圖2
    • 確診足跡地圖3
    • 確診足跡地圖4
    • 確診足跡地圖5
  5. 確診個案中,83%都是輕症或無症狀感染、11%肺炎、6%重症,死亡率1%。 此波本土病例多在50歲以上,近期青壯年比例提升 疫情從今年5月初在社區爆發後,初期確診者年齡大多落在50歲以上,約三成多是60歲以上的長者,也是重症高危險群。

  6. 2020年4月10日 · 台灣的病例也從一開始境外移入個案以中國、港澳為主,轉變到近期主要來自歐美返台留學生、旅遊團,確診症狀、臨床表現都有所不同。 因應疫情變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政策不斷更新,有些甚至翻轉了前期防疫措施,例如,到底口罩能不能用電鍋乾蒸後重複使用? 除了咳嗽、流鼻水,還有哪些症狀需注意? 《報導者》整理出3大類、共6項指揮中心政策改變及說明,並由專家學者一一解析,釐清政策轉變前後的考量和疑慮。 一、社區感染威脅增,防疫政策翻轉. 4月4日,指揮中心宣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應全面戴口罩。 (攝影/楊子磊) Q:搭乘大眾運輸,到底要不要戴口罩? COVID-19疫情初期,指揮中心不斷強調,一般民眾只有看病、陪病、探病者需要戴口罩。

  7. 2021年5月24日 · 當疾病發生時,一般會用發病日或診斷確定日,來統計每日的病例數。指揮中心原本都選擇以確診日作為指標,這次社區大爆發後,通報過程因遇到行政程序讓確診作業塞車,未能當日處理完所有通報,才出現當日確診、卻沒辦法即時統計完成的病例數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