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精華液推薦 ptt 相關

    廣告
  2. 擁有專業護膚品。 氣溫越高,扣越殺!雅聞倍優夏季寵粉time,優惠狂撒快來選購...

  3. 【寶拉珍選】話題成分!20%維他命B3,深入肌底緊緻毛孔,粗糙暗沉都掰掰,一滴一抹肌膚重返青春. 透.白.緊強勢回歸!高效能B+C直達肌底,緊緻細紋x撫平粗糙x還原毛孔,讓肌膚問題通通退散

搜尋結果

  1. 2022年12月30日 · 2022 年的猴痘病毒大概是除了新型冠狀病毒以外,最被社會關注的病毒之一,在這波的全球感染趨勢下,臺灣疾病管制署 2022 年 10 月 9 日公布,國內出現第 4 例猴痘境外移入確定病例。 我們該繼續擔心猴痘病毒嗎?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團隊專訪院內分子生物研究所張雯研究員,請她解析痘病毒進入宿主細胞的機制,以及猴痘病毒的感染風險。 2022 年的猴痘疫情是繼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後的「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圖| iStock.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統計,自 2022 年 5 月英國出現首例猴痘(Monkeypox,或稱 Mpox)個案之後,迄 10 月為止,全球已通報超過 7 萬確診病例 。 (註1)

  2. 2018年1月10日 · 徐麗芬團隊發現,地膽草分離之倍半萜內酯類 (sesquiterpene lactone) 化合物 DET (deoxyelephantopin) 有效阻止乳癌細胞增生,但對正常乳腺細胞沒有不良影響。 而傳統化療藥物紫杉醇雖然也可阻止癌細胞增生,但亦發現會造成正常細胞的蛋白質異常現象。 地膽草 DET 成分 vs. 化療藥紫杉醇。 兩者皆能抑制乳癌細胞活性,但地膽草 DET 不會對正常乳腺細胞產生副作用,而紫杉醇化療藥卻會使正常乳腺細胞的骨架蛋白質產生異常聚集的現象。 圖│研之有物 (資料來源│徐麗芬)

  3. 2017年5月24日 · 日前,楊文欽實驗室團隊發現了「咸豐草」中的「聚多炔糖苷 (cytopiloyne) 」有治療糖尿病的潛能,此發現所衍生中研院專利與技術也成功技轉給國內生技公司,冀望所研發產品可以嘉惠更多糖尿病患。 自民國 96 年起,此咸豐草研究成果以抗糖尿病的保健食品授權給國內生技公司上市,從植物中天然的成分開始,為現今醫學帶來另一條途徑,而這其實需要化學、生物、免疫學背景做為奠基,雖耗時費力,但若能解除病人的生理痛苦與經濟負擔,對楊文欽而言是心中最為感動的一刻,也十分值得。 神農不是一個人,是一群人嘗試、吃了草藥,然後觀察與紀錄使用結果。 現代科學家在研究草藥的過程,也發揮「神農嚐百草」的精神,只是我們比較幸運,有很多工具與更先進的設備。 咸豐草是怎麼被發現可以治療糖尿病的?

  4. 2020年1月31日 · 好消息是,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陶秘華研究員指出,近年來癌症免疫治療 (cancer immunotherapy) 的進步,可增加癌症晚期病患的治癒率,跟著 「研之有物」 一起來了解! 癌症晚期為什麼棘手? 癌症 (Cancer) 或稱作惡性腫瘤(Malignant tumor),源自身體某個部位開始有細胞不正常的增生。 腫瘤形成之後,可能從原本部位向周圍組織擴張,藉由淋巴和血管,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大量癌細胞沒有限制地瘋狂生長,破壞重要器官功能,也佔據身體大部分的營養,導致病患最終因器官衰竭、營養不良、併發症而死亡。 所幸,早期癌症只要被診斷出來,藉由手術切除、輔以局部放射治療,很有機會徹底消滅癌細胞。

  5. 2019年5月17日 ·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李秀敏與其團隊花了七年的時間找到能讓蛋白質穿越葉綠體外圍雙層膜的橋樑 TIC236解開葉綠體運作的大謎團更發現這套運輸系統從遠古細菌一直沿用到高等植物是植物演化學的重大突破論文於 2018 年 12 月登上自然》 (Nature),並獲專文推薦李秀敏與她的研究團隊由左到右為朱瓊枝李秀敏陳麗貞陳奕霖。 他們手上拿的就是本次研究的主角:阿拉伯芥和豌豆。 圖│研之有物. 就是愛植物! 踏入 李秀敏 的實驗室,窗邊桌面是綠意盎然的植物,牆上貼著玉米品種演化和花草彩繪海報,拍照時,研究人員搬來幾株植物一同入鏡,這間研究室與植物很親密! 問起為何投入葉綠體的研究? 李秀敏想了想:「嗯,還真有點故事呢!

  6. 2020年3月31日 · 研究團隊據此研發抗體,減緩發炎反應,已成功將感染登革病毒的小鼠存活率提升至 90%,並於 2019 年 6 月刊登於《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 面對新冠病毒等新興傳染病,此種「減緩發炎」為主的創新療法,將有機會大幅降低患者死亡率。 免疫反應宛如雙面刃. 為了維護人體的穩定與和平,免疫系統一旦偵測到外來入侵物,即啟動 發炎反應 ,召喚免疫細胞圍剿入侵者。 但發炎反應如果過度,往往會對自身臟器造成嚴重傷害。 以 登革熱 (dengue fever) 為例,免疫過激會造成「出血性登革熱」,嚴重將造成休克;最近新冠肺炎造成的 肺纖維化 ,也是免疫過激的結果。 若想找出更有效的抗病毒治療策略,必須深入了解病毒與免疫系統的互動機制。

  7. 2017年12月20日 ·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的謝世良特聘研究員,與團隊研究發現,嗜中性白血球、巨噬細胞表面的 CLEC5A 受器, 不僅能辨識入侵體內的病原體,也能調控發炎反應,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清除病原體。 未來有機會發展以「抑制發炎」取代直接對抗病毒細菌的療法。 本文介紹的免疫反應主角,現身在這張學生送給謝世良的卡片。 分別為:左一的嗜中性白血球 (Neutrophil)、左三的巨噬細胞 (Macrophage)。 圖│研之有物. 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患者身陷險境. 登革熱、禽流感等病毒疾病對人體殺傷力強大,它們的症狀不是由「病毒的複製」直接造成,而是「免疫系統的發炎反應」過於激烈,使得免疫系統尚未消滅病毒就嚴重傷害人體。 此外, 自體免疫疾病 ,例如紅斑性狼瘡、腸道炎症,也是由於免疫系統的反應過久、過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