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6年12月25日 · 經過我總共打了26次化療(白晶、歐洲紫杉醇、太平洋紫杉醇、健澤、截瘤達、癌得星.....), 其中有14次歐洲紫杉醇(2012年打4次,2016年打10次)的親身體驗,集結出來的心血結晶:

    • 裝人工血管打局部麻醉,但全程「超有感」
    • 皮下出血瘀青,血小板掉到危險值差點輸血
    • 工作持家,蒔花弄草上山下海,每 3 ~ 4 週打針才想起乳癌這件事
    • 發燒去急診篩檢,全身蕁麻疹和血管性水腫劇癢刺痛
    • 嚴重過敏的禍首是抗生素,把剩下三次的標靶化療補打完

    再來就是開刀裝人工血管(Port-A cath)。它是減輕長期需要打針的病人負擔所使用的一種醫療裝置,透過手術,植入到右側的胸前鎖骨皮下的地方,安裝好後就透過這條人工血管打針,輸注藥物。雖然是局部麻醉,但手術前準備一樣不馬虎。換上病人服進開刀房,躺在手術床上還是讓人緊張。打了麻藥後,血管外科醫師就開始動作了。媽呀!半個多小時的手術,我全程都「有感覺」。挖下去找血管、壓來壓去、拉拉扯扯,全程「超有感」。痛到真的想——駡、髒、話! 治療方案決定了,人工血管也放好了。隔天住院開始第二階段治療,打第一次的藥物。妹妹送了笑笑羊當做我的幸運物,要陪著我一起渡過這三週一次,總共要 14 次的治療。 等候的時間果然很煎熬,從中午一直等到下午三點,醫院才打電話來要我去辦住院。火速和小女兒背起住院所需的物品奔去...

    標靶化療期間,必須定期抽血確認白血球、血小板、肝指數。身體狀況沒有想像的那麼慘,開始恢復看診,一般的社交活動也都可以參加,朋友們說我看起來一點不像正在做化療的病人。 然而,我還是有發生幾種比較嚴重的副作用。T-DM1 的副作用之一是會抑制骨髓製造血小板,容易出血。前天晚上,我隨意把手肘靠在膝蓋上方看電視,短短幾分鐘,赫然發現膝蓋上出現皮下的小出血點,小腿前方也有一小塊不明瘀青,所以有些擔心。抽血報告出來,血小板確實下降很多剩 2 萬 7,正常值是 15 ~ 40 萬,差一點就需要臥床輸血小板。 在這裏做個醫普:血小板功能在於幫助人體凝血和止血,正常值為 15 ~ 40 萬,血小板低下分為四個等級: 1. Grade 1 7.5萬 ~ 15萬 2. Grade 2 5萬 ~ 7.5萬 3. G...

    2021 年 6 月 11 日開完刀滿三個月了。經歷三次標靶化療三次,已大約知道打完之後的反應。前幾天會有些微頭痛,手腳關節脹痛,再來就是四肢容易出現瘀青,刷牙會容易出血。這次抽血一樣是血小板降至正常一半,肝指數微幅上升。對於這些副作用,我已經非常感恩,因為它們對於我的生活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看著每天的確診人數,重症和死亡人數依然很高,尤其是那些猝死的患者,有誰想過會連個道別的機會都沒有,就這樣走了(這是去年 6 月的日記,卻和現在疫情驚人地相似)。 若不是每隔 3 ~ 4 週一次的治療,我幾乎已快忘了自己是乳癌患者。門診照常看,家事照常做,蒔花弄草,上山放風,日子一樣過得精彩,甚至可以說玩得更兇。親朋好友們都說我完全看不出來是個「病人」。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對於生活中...

    12 月 4 日算是接受化療以來,最驚濤駭浪的一個月。 做完第 10 次治療之後的一週,突然不明原因開始發燒。百般不願意,還是只能去急診做發燒篩檢。折騰了一個晚上,診斷可能是泌尿道感染,拿了抗生素回家吃。門診追蹤還是以泌尿道感染繼續治療,吃了一個星期的抗生素。 11 月 24 日的第 11 次化療前都正常。沒想到第一天出現了皮膚癢的症狀,自行吃了點止癢藥並沒太在意。第二天癢疹的範圍似有增加,所以又自己增加了口服類固醇和抗組織胺的劑量。【推薦閱讀:皮膚紅癢、刺痛......化療後的手足症候群,中、西醫如何改善?】 本來想說自己就是皮膚科醫師,有什麼過敏是自己控制不下來的?可是偏偏紅疹越發越多越大面積,頭皮腫到額頭、眼皮,蕁麻疹蔓延到全身,合併血管性水腫。除了癢到受不了之外,也腫漲刺痛到簡直是生...

    12 月 29 日昨天結束了 2021 年最後一個門診工作,今天是以病患身份到醫院回診皮膚科。一個月前的嚴重過敏反應終於確認是由抗生素所引起的。當時高劑量的類固醇和抗組織胺都壓不住的情況下,還好接受了兩劑生物製劑 Omalizumab 注射後,症狀立即改善。不過這一個月來,偶爾還是在半夜會突然癢起來,要吃抗組織胺和鎮定劑才好睡。皮膚也時常抓了會出現 Dermographism 畫紋症。所以今天又再打了一劑自費一萬多的生物製劑。【推薦閱讀:得癌症跑去台北找名醫?化療一定很痛苦? 癌症治療權威曹朝榮醫師帶你破除抗癌迷思】 2022 年 1 月 12 日原本以為畢業了,結果還是要補考。 今天和主治醫師討論後,決定還是把剩下的三次標靶化療打完。一方面是因為之前的治療過程除了血小板低下之外,並沒有遇到...

  3. 2024年1月22日 · 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骨髓抑制:會使白血球數量減少,此期間應注意避免感染。 周邊神經病變:手、腳麻木感,停藥後數個月內可以改善或緩解。 肌肉痛、關節痛:這種症狀通常是暫時性的,通常發生在給完藥2~3天,而且可於數天內獲得緩解。 心跳太快或太慢:注射中,以心電圖監視器監測。 腸胃道不適:症狀通常是輕微至中度,可以止吐劑改善。 掉髮:此症狀幾乎所有病人皆會發生,可先預備帽子、假髮做裝飾。 黏膜炎。 過敏反應:皮膚發紅、腫脹,會癢或痛,有硬塊等。

  4. 2021年7月4日 · 歐洲紫杉醇常見副作用 一般外科 李忠懷 醫師. 下列情況治療相關死亡率增加, 須小心謹慎. 1. 肝功能異常. 2. 接受較高劑量. 3.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曾接受鉑金類化療法治療且劑量100 mg / m2. 對於肝功能的考量, 符合下列情形禁用. 1. 對於膽紅素大於正常值上限. 2. AST大於正常值上限, 合併ALKP大於正常值上限2.5倍. 3. ALT大於正常值上限1.5倍, 合併ALKP大於正常值上限2.5倍. 就算沒有符合上列條件, 但只要數值較高, 發生嚴重嗜中性球低下, 嗜中性球低下發燒 (febrile neutropenia), 感染, 嚴重血小板缺乏, 嚴重口腔炎, 嚴重皮膚毒性和死亡的風險也會增加。

  5. 2022年8月2日 · 歐洲紫杉醇化學治療的副作用之一是可能導致你體內的白血球數量暫時減少。 白血球細胞負責對抗感染,所以數量減少可能增加你受到感染的機會。 如何預防感染

  6. 常見副作用: 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 (與劑量相關)、過敏反應肌痛胃腸不適神經病變黏膜炎心率不整. 使用注意事項: 1.使用Paclitaxel會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低血壓、血管性水腫以及全身性蕁麻疹,故在投予此藥前應先給予適當預防過敏發生之藥物。 2.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 (neutropenia)是主要的劑量限制毒性,嚴密監控血球計數,應注意個人保護、清潔衛生及體溫變化,避免感染。 藥品使用手冊: 無. 文章更新日期:2019/05/13.

  7. 2016年7月20日 · 中性白血球減少症為化療歐洲紫杉醇最常見的不良反應。 其中性白血球減少症特點為可逆性且不具蓄積性,減少至中性白血球最低點的中位時間通常為化療第7天、發生重度中性白血球減少症(<0.5 ×10 9 /L)的中位持續時間約為7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