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7月16日 · 升息不單是央行總裁與經濟學家的議題身為市井小民的我們要問的是究竟美國升息會對我們的生活與新台幣匯率造成什麼樣的衝擊呢? 首先,美國升息會不會連帶提高台灣央行的利率?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檢視近二十年美元三次重大升息循環的歷史。 若以較明顯的升息循環來劃分,可分三個時期,分別為一九九四年至九五年、一九九九年至二 年、 四年至 六年。 央行總裁彭淮南於一九九八年上任至今,因此檢視央行的重貼現率如何因應美國升息,可先略過九四至九五年彭淮南未掌權的升息段,從後兩次升息造成的利率變化看起。 密碼一:台灣升息緩,至少慢三個月.

  2. 2023年9月25日 · 顯著」 :意思是物價漲幅達到一定程度。 例如: 美國聯準會(Fed) 通常以2%,作為觀察指標,若是0.5%或1%左右的增幅,多半會被視為正常的物價波動。 綜上所述,只有在大多數商品價格,都出現長時間、大幅度上漲的情況下,才算是通膨現象。 發生通膨的四類原因. 通貨膨脹發生的原因很多,經濟學家提出不少學說來探討,最常聽到的有以下四個。 1. 需求拉動通貨膨脹(Demand-pull inflation) 從「需求面」來看。 當市場上對商品及勞務的總需求大於總供給,而造成的物價上漲。 當過多的貨幣,去追逐較少的商品或勞務時,造成的需求拉動通貨膨脹。 假如大家手中有很多錢,可能會競相出高價搶購商品,造成物價上漲。 2. 成本推動通貨膨脹(cost-push inflation)

  3. 2022年11月9日 · 美國聯準會(Fed)近日宣布升息3碼(0.75個百分點),也是連續第4度升息3碼使聯邦資金利率區間來到3.75至4%從金融危機的刺激景氣政策到通膨升溫下的全球升息潮央行的所作所為讓民眾不解直呼吃不消為什麼央行升升不息說是為了救經濟....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5月2日 · 素有「新債王」之稱的雙線資本 執行長岡拉克 (Jeffrey Gundlach) 稱:「鮑爾希望美國通膨數據能在 FOMC 不繼續升息的情況下下降我的基本假設是聯準會 2024 年將降息一次;今年恐怕難以降息三次。」 本文授權自鉅亨網,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6. 2023年7月27日 · 2023-07-27 09:44. +A -A. 加入收藏. 美國聯準會 (Fed)周三 (26 日) 如預期升息1碼,使基準利率達到 5.25%-5.50% 目標區間,利率中位數為 2001 年初以來最高水平。 Fed 主席鮑爾 (Jerome Powell) 在記者會上重申抗通膨之戰尚未結束,強調央行將仰賴經濟數據決定後續行動,但今年不太可能降。 聯準會最新利率聲明與鮑爾記者會重點摘錄如下: 重點一:尚未戰勝通膨. 美國此前公布 6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 3%,探兩年新低,且已連續 12 個月自去年 6 月逾四十年高點滑落,核心 CPI 也持續下滑,年增率為 4.8%,優於市場預期。

  7. 2023年3月27日 · 國際總經. 達志、截取自《老謝看世界》節目. 2023-03-27 10:08. +A -A. 加入收藏. 美國聯準會3月會議決定升息1碼至 4.75%至5.00%區間,當天道瓊指數大跌了530幾點。 從去年3月16號美國聯準會升息迄今總共升息9次升了19碼對金融經濟市場帶來巨大的影響。 謝金河在《老謝看世界》節目邀請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台新金控經濟學家李鎮宇,共同探索升息後全球經濟的影響。 謝金河指出,兩週前矽谷銀行破產,第一共和銀行股價也大跌,加上瑞士信貸災情慘重,銀行體系現在都非常脆弱,「從1980年美國降息循環之後,很少看到一年之內升19碼,後座力正在逐漸成形。 經濟U型反彈 2個救世主不見了.

  8. 2022年12月15日 · shutterstock. 2022-12-15 08:05. +A -A. 加入收藏. 美國聯準會 (Fed) 周三 (14 日) 結束今年最後一次決策會議一如預期將升息幅度降至 2 使利率達到 4.25% 至 4.5% 目標區間,但考慮到通膨風險,多數委員預估明年終點利率將高於 5%,並下修明年經濟成長預測、上調失業率預估。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聲明指出,為了實現足夠嚴格的政策立場,讓通膨回落到 2% 的目標水平,委員會認為持續升息 (ongoing hikes) 是適當的,且將繼續減持美國公債和機構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 (MBS),如 5 月發布的縮表計畫所述。 整體來看,本次聲明與上月差異不大。 聯準會最新利率聲明與主席鮑爾記者會重點摘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