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美股大跌 相關

    廣告
  2. 開拓投資新領域: 打破地域時空界限,於港股開市時段以港元交易美股。投資涉及風險。 獨領全港,緊貼追蹤標普500指數表現回報,讓你掌握美股市場脈搏。投資涉及風險。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5日 · 美股標指納指創新高 GameStop大跌25%. 2024年05月15日 21:32. Tweet. 美股3大指數周三早段道指曾升207點報39,765點標指升32點報5,279點納指升117點報16,628點。. 另外,美國4月零售銷售按月持平,差過市場預期;撇除汽車及汽油後核心零售銷售更倒退0. ...

  2. 2022年1月22日 · 美國新一屆政府上台一年股市已開始展露頹勢聯儲局連環放鷹預示加息周期即將啟動更拖累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指自高位累跌逾一成。 「傳奇災難預言家」更指出,美股泡沫走向爆破邊緣,隨時大冧五成! 【1、美股現「7大凶兆」! 環球大冧市近了】 本欄早於上月初已警告股市出現凶兆( https://bit.ly/3tNWIWk ),當時大市出現明升暗降的奇怪景況,在主要股指破頂的同時,一些中小型股卻遭大舉拋售。 而以下7項「凶兆」,可觀察到過去持續十多年的美股牛市正搖搖欲墜: 一、科技股大跌. 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周三 (19日)收市正式跌入「調整」領域,即由高位已累挫一成,為去年3月以來首見。 再者,納指周二 (18日)收市已跌穿200天移動平均線,為2020年4月以來首次。

  3. 2024年4月25日 · Tweet. 美國首季經濟增長遠遜預期美股3大指數早段全線下跌道指跌551點報37,909點標指跌67點報5,004點納指跌318點報15,394點港股夜期報17,183點跌159點低水102點。 BMO資本市場美國利率策略主管Ian Lyngen認為,市場上關於「滯脹」 (即通脹高企而經濟增長停滯甚至衰退)的討論肯定會變得愈來愈多,但「只要勞動力市場保持強勁,我們就不用太擔心」。 LPL Financial首席經濟學家Jeffrey Roach表示,接下來數季經濟料進一步放緩,因為頑固的通脹已為消費者帶來壓力,儲蓄率、消費需求都正在下降。 企業消息方面,Facebook母公司Meta上季業績表現勝預期,惟同時預告資本開支上升,拖累其股價早段曾挫逾14%。

  4. 2023年10月9日 · Tweet. 傳奇災難預言家之稱的老牌基金公司GMO資產管理聯席創辦人Jeremy Grantham接受外媒訪問時再度示警預言標準普爾500指數可能會暴跌30%更可能面臨腰斬」。 他又認為美國樓價將暴跌明年將出現經濟衰退又斥比特幣是一場騙局。 Grantham之所以看淡美股,原因是股票被嚴重高估。 標指今年的漲幅今幾乎都是由七大巨頭股票所貢獻包括特斯拉蘋果公司英偉達等科技股所支撐。 標指上周五 (6日)收報4,308點,升50點或1.18%。 他續指,考慮到美債孳息率的飆升,根據純粹的算術,股市需要下跌超過50%才能使長期債券的孳息率下降5%,故此他認為標指從當前水平暴跌超過50%也是有可能的。

  5. 2022年6月14日 · 美國通脹熾熱市場憂慮聯儲局本周恐大幅加息0.75厘拖累美股3大指數周一 (13日)下挫。. 道指最多曾跌1,019點,全日收報30,516點,跌876點或2.79%;標指收報3,749點,跌151點或3.88%,創今年以來收市新低,並自高位回落逾兩成,陷入「技術性熊市」。. 至於 ...

  6. 2024年4月18日 · Technical Traders市場策略師Chris Vermeulen警告美股持續處於長期牛市惟有迹象表明將失去動力不可避免地迎來熊市及艱難重置料未來1年股市將大跌30至50%Vermeulen指出最近貴金屬能源股及工業股等防禦性資產正在上升惟上述領域通常是在牛市後期表現良好。 他預期,投資者或將進入另一個熊市,類似於科網股爆破及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熊市。 他說,最終恐予投資者痛苦的股票損失。 他認為,正在進入金融重置,重置或伴隨着經濟衰退,特別是工業類股份暗示經濟放緩。 雖然該行業近幾個月表現良好,惟工業產品買家通常在經濟增長周期結束時升級設備,原因是業務放緩及新機器訂單之間存在「延遲」。

  7. 2023年8月17日 · 香港時間. 08月17日 (四) 20:00. Tweet. (Getty Images圖片有美股大淡友之稱的Rosenberg Research經濟學家David Rosenberg表示隨着投資者意識到目前市場風險正不斷增加將有機會將重演去年美股暴跌情景。 Rosenberg稱,中國步入通縮、惠譽下調美國信用評級後,美國政府借貸成本上升,以及穆迪下調美國幾間地區銀行信用評級後將出現的信貸緊縮;同時,美國9月學貸支付恢復可能會拖累美國年輕人未來支出。 他認為,投資者應避免極其昂貴的美股,反而買入被低估且嚴重做空的美國國債。 他亦推薦加拿大和亞洲的股票,但不包括中國,以及傳統避險資產黃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