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10日 · 現今社會生存壓力愈來愈大,加上社會價值觀改變,生育率降低、人口成長趨緩,原本對玩具市場會造成很大衝擊。. 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人們在宅工作或生活時間變多,大幅提升玩具銷售成長,尤其以樂高、手工藝、拼圖及桌遊為最多 ...

  2. 2024年3月27日 · 1.正向法則: 將過程發生細節列出,依照時序對比出,在哪個節點上有最大的影響,也就是「里程碑」。例如索尼(Sony)推出隨身聽Walkman,是索尼那時期最成功商業策略,更以此推出迭代產品支線。

  3. 2024年3月11日 · 由板桃護理科主任李美花帶領團隊,為病人進行血液透析(洗腎)時,會簡單地在插著透析針手臂下放置防水紙巾,避免血液滲出;有一次,風吹紙巾讓病患不自覺抓癢,透析針因牽動而幾乎脫落,導致大量滲血,血壓一度下降而緊急輸血。 為了解決問題,團隊發現市面上雖然有透析保暖套產品,但病人須自費500元且自行清洗,僅有2成病人購買,使用意願不高。 有同仁便提議,為未購買病人用管路透明外包裝覆蓋,兩者並用。 在夏天,透明袋會因病人天熱出汗而產生水氣,既不舒服又照護不易,發現措施沒有用,李美花團隊又立刻進行檢討;他們在綠色治療巾上裁切合適開口,上方浮貼外包裝透明層,從2023年11月起全面使用;既不需要病人自費,也解決悶熱及保暖問題。 延伸閱讀: 別花時間跟這 4 種人相處!

  4. 2024年1月19日 · 這需要監理機關、金融機構、科技廠商以及相關各界的共同努力,確保科技的應用為整個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 (本文出自台灣銀行家,原文標題: 金融科技轉型下一站 )

    • 趨勢會衝擊整體市場,人口負成長 = 所有族群都萎縮
    • 當社會結構與局勢改變,就要重新認知消費型態
    • 建構「趨勢識讀力」:檢視背後假設、看透局勢本質

    若就當前人口走勢來看,每月減少的數量都不斷攀升,3 月分台灣總人口數已經較 2 月分少了 5 萬人。對於人口負成長,多數人直覺是總生育率下滑:年輕人口數下降,加上年長者的離開,讓整體人口數下降。但實際上,在不考慮國外人口移入的情況下,目前除了 70 歲以上的族群,各年齡層的整體人口都面臨縮減。 大家熟知的行銷策略第一步是市場區隔,除了定義組織的目標市場,其實也同步定義了潛力市場、非市場。但把重點放在描繪受眾輪廓,常會忽略整體市場的變化,結果就是讓細分化、個人化的精準行銷大興其道,讓許多行銷經理人見樹不見林,疏忽了自己賴以維生的「整個森林」都在縮小。 在人口負成長時代裡,比起市場區隔,行銷人更該意識到總市場的量體正在縮減。若要維持或擴大績效表現,或許可以用「安索夫策略矩陣」來思考如何積極開發潛...

    人口規模與結構的變化,代表家庭組成、家戶定義方式也將隨之調整。然而,家庭組成方式反映了家庭消費型態,包括成員的居住安排、親密關係、育兒方式、高齡照護、日用品的家戶消耗水準。這些都和 1960 年代提出的家庭生命周期大不相同,依據當時家庭生命周期建構的各種消費理論與觀察,也都必須重新調整。 比方說,單人戶、非親密關係的朋友同住、年長女性的互助團體等「新家庭樣貌」,都會影響家中空間需求與分配,甚至是子女教育資金也會被釋放出來。這也可能間接影響顧客的終生價值,當人生餘命更長,求學、工作、退休的 3 分法可能就不適用,而是偏向工作、學習兼度假、工作、學習兼度假的多波段式人生。

    「趨勢」,是一個帶有發生機率的未來情境,想要判斷各種情境的發生機率,除了取得各種趨勢推估的數字外,更要掌握推估的方法。 比方說,人口統計推估是以總出生率為假設核心,但僅以未來 20 年為推算範圍,之後的年度都以同一數值帶入。也因此當前的人口推估報告在假設為真的狀況下,也僅能預測到 2041 年;但即便在預測中涵蓋了最差的情境,實際的狀況也往往比最壞的預測還要差。 落到日常,面對各類趨勢報告時,可以透過 4 個閱讀方式建構趨勢識讀能力: 1.跨組織比對: 比對不同研究單位(產業、行銷或消費者導向等)的預測報告,瞭解彼此數字差異的原因。 2.組織預測績效: 瞭解該單位過去的推估報告與實際現況的差異性。 3.釐清模型變項: 翻閱趨勢報告的附件內容,確認預測模型使用的情境條件。 4.關鍵變項的走勢:...

  5. 2022年8月3日 · 以「抑制通膨」為名,其實是野心勃勃氣候法案. 先從法案名稱來看,根據美國《國會山報》(The Hill)報導,美國國內不少評論認為《降低通膨法案》名稱取得有些奇怪,甚至說它名字取得不恰當,有媒體則說《降低通膨法案》其實是個 氣候法案 ...

  6. 2021年6月15日 · 而常常就擺在店門口酒精等殺菌措施,也有4成民眾會特別注意通路是否有擺設。 2. 量販店和百貨公司:控制人潮、徹底消毒 針對銷售民生消費品量販店來說,消費者最注重是店內人數控管,同時也在意實聯制方便及排隊是否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