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此次衝突震驚全台當日早上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一審宣判苗栗縣政府敗訴要求苗栗縣政府命坤輿公司停止掩埋場開發行為27日苗栗縣長徐耀昌宣布為了社會和諧縣府將不再上訴。 (攝影/楊子磊) 2021年初至今由苗栗造橋鄉龍昇村民所組成的反坤輿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自救會」,已在掩埋場門口日夜抗議逾500天。 期間,自救會村民曾兩度遭坤輿公司雇用的「保全人員」暴力相向,直到 今年(2022)7月21日爆發嚴重流血衝突 ,加上台中高等行政法院判決苗栗縣政府敗訴,苗栗縣政府才中止掩埋場開發程序。 今年1月至7月之間,《報導者》多次來到龍昇村,透過現場觀察和田野訪談,剝開這座爭議掩埋場的層層謎團。 悶熱的盛夏午後,住在苗栗龍昇村巷子尾的黎玉霜,正坐在自家客廳的木椅上看電視。

  2. 2020年8月26日 · 有一次苗栗縣政府勞動及社會資源處高科長前來輔導我便要求可否以勞社處身分在教育處跟學校校長開會時表揚後龍國小校長我向科長說明我們跟後龍國小的合作模式和對孩子的益處科長感動答應

    • 熱血青年走至中年:「我們知道為何而戰」
    • 省道旁的龍昇村,曾是不夜城
    • 在掩埋場旁種一座南瓜隧道
    • 不讓坤輿「蛇窿透𧊅窟」
    • 南瓜田裡的家族聚會
    • 20年前被恐嚇的國中生,20年後成為抗爭前線直播手
    • 送走坤輿、謝迎神尊,期待永遠不見

    近年來,老會長逝世、耆老凋零,陳明志自己也從覺醒青年變成了覺醒中年,但滿腔熱血沒有隨時間冷卻。 「一大早,大家都同心協力,搬神桌、請神尊、搭帳篷,」陳明志細數去年(2021年)1月5日,龍昇村民一起籌備新一波抗爭的過程:從事工程業的村民用家裡的吊卡車載來了貨櫃;貨櫃屋架好了,要怎麼走進去?於是又載了一把樓梯過來。 他笑說,以前龍昇村民想像中的「抗議」,就是包遊覽車到縣政府前喊喊口號,沒有主題,抗爭要達到什麼程度,統統都不知道,「就像烏合之眾那樣喊一喊然後回去,那時候絕對沒有想到說要埋鍋造飯什麼的。」

    龍昇村所在的造橋鄉位於中苗栗,共有9個村莊,由海岸往山脈,分為外三村、中三村、內三村,愈靠山線的村子,客家人的比例愈高。與海線後龍鎮接壤的龍昇村,就屬於外三村,閩南人與客家人各佔人口一半左右。 龍昇村民形容,被省道台一線貫穿的這裡曾是一座「不夜城」。在國道三號、西濱公路還沒完成之前,每到農曆過年的時候,車流就會從國道一號的尖山、頭份交流道,塞車塞到龍昇村和後龍鎮。 「大家回去過年的時候,南下都一條線變兩條線、三條線、四條線(線道),然後北上的(車道)被南下的佔據,晚上全部都是台一線往南下的啦,散不去。」陳明志回憶,以前台一線旁有許多公路飯店,自救會所在處的對面,剛好就是幾家已經歇業多年的小吃店,寫著「南北店」的手繪招牌還掛在店門口。 一到過年,返鄉車潮大排長龍,村民甚至會在馬路上做起生意,賣...

    蜿蜒在龍昇湖上的南瓜隧道,也是龍昇村反掩埋場抗爭的產物。20年前,反坤輿自救會為了與贊成興建掩埋場的頭人競爭話語權,派出自己的人馬參選地方公職;2006年至2010年,從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村長到最困難的一席鄉代表,果真都讓反坤輿的村民選上了。期間,坤輿案也因捲入行賄弊案而被苗栗縣政府擱置。 抗爭休戰,承平時期的自救會該做什麼?龍昇村民左思右想,決定透過社區發展協會申請農村再生計畫的經費,在當地引以為傲、風景秀麗的龍昇湖畔興建堤防與步道,並在炎熱無遮蔭堤防上,用當地盛產的南瓜「種」一座隧道。 在自救會,若問起「南瓜隧道」是誰設計的,會發現幾乎每一位龍昇村民都有參與。至今還是村裡唯一一位鄉代表的古育誌,就是當年的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熱心載記者到家裡過夜洗澡的陳大姐,一邊開車一邊聊到,自己原本在...

    春日傍晚,反坤輿自救會一如往常地輪三班駐守。這天,有值班的、沒值班的村民三三兩兩聚在自救會的貨櫃屋裡聊天,剛完成照顧南瓜隧道例行工作的羅順資也在。在場村民異口同聲說,羅順資是龍昇村的「綠手指」。 從今年初春到仲夏,羅順資的一天,常常是從南瓜隧道開始。從種下幼苗開始,他每天來到湖畔照顧南瓜,施肥、抓蟲、澆水。這天,羅順資的工作是固定南瓜藤──他拿著綁枝機,每壓一下,機器前端的嘴喙就會吐出一截紅色的紙帶,圈住南瓜藤和隧道骨架,好讓柔軟的南瓜藤不會被風吹斷。 62歲的羅順資不習慣向記者說自己的故事。但是,當我問起坤輿20年前聘僱村中長者做工務的往事,又或者是幾十年前龍昇村、後龍一帶不時有非法濫倒事業廢棄物的新聞,他立刻帶我拜訪了當年做工務的長輩,也騎車引路帶我到幾年前曾被濫倒廢棄物的山林地。 坤輿...

    離開羅順資的菜園,往北騎進淺山的另一頭,會到達陳明志家的梯田。 春分,天氣晴朗,正是適合種南瓜的日子。早上9點,陳明志32歲的長子陳柏弦在龍昇村的家裡等待家族成員到齊。這天,陳柏弦在台北工作的弟弟、住在台南的嬸嬸和堂弟、甚至是定居新竹的大姑姑和小姑姑都攜家帶眷地來了,林林總總20人,來到陳家耕種了半世紀的梯田,準備種南瓜。 從大學到出社會從事餐飲業,陳柏弦在台北待了10年,直到3年前才返鄉照顧中風的父親;回到龍昇村後,他一邊照顧父親,一邊接工作和料理農務,同時也協助社區發展協會處理行政工作。 陳柏弦自豪地說,他們家的南瓜雖然沒有申請有機認證,但是完全無毒沒有用藥,「有些南瓜為了生長快速會用化學藥劑,但是用化學藥劑催的南瓜雖然大,卻很水。南瓜要長愈慢才會愈好吃,果肉會比較扎實。」 每年,到了種...

    在自救會值夜班的晚上,陳柏弦聊起返鄉3年的心境:「(返鄉)前兩年,我幾乎沒有休假,雖然身體很累,可是心裡不會累。在台北,我覺得自己很像一顆螺絲釘,每天做同樣的事情、累得跟狗一樣,但是餐廳少了我好像也沒什麼差別,還是可以營業,就算我明天死了,對台北市也沒什麼影響⋯⋯不要說沒什麼影響,根本沒有人會發現。每天就這樣,日復一日。」 「回來這邊,我好像比螺絲釘重要一點點,也能幫社區,」他說。 20年前坤輿掩埋場申設案來到龍昇村時,陳柏弦還在讀國中,但當時的他已經可以感覺到村裡異樣的氣氛。 「那時我還不太懂發生了什麼事,但我爸就說:『不用怕,因為我們不是在做壞事。』」 時過境遷,當值青壯年的陳明志步入中年,從抗爭前線退到後勤部隊;陳柏弦則從懵懂的國中生長大成人,站到抗爭前線。個性溫和的他是抗爭的直播手,...

    2022年9月18日早上,反坤輿自救會的帳篷特別熱鬧。 3天前,經過20年的抗爭、618天的日夜輪守,坤輿掩埋場的申設文件正式過期,龍昇村民、各地聲援者和政治人物,甚至是從外地返鄉的龍昇村鄉親,全都聚到這裡慶祝抗爭勝利,準備把在自救會庇祐村民一年多的玄天上帝神尊,迎回後龍北極宮。 載著玄天上帝的神轎起駕時,長長的鞭炮在前方劈哩啪啦地開路。隨著大鼓與鑼陣的節奏,送神隊伍沿著省道台一線前行,一路上眾人持香緊跟著神轎,在大太陽下虔誠送駕。 送神隊伍離開沒多久,村民請來的工人開始拆除坤輿掩埋場門口的自救會帳篷,移走這1年9個月以來、村民在此埋鍋造飯的生活痕跡。 看著清拆到一半的自救會據點,陳明志說: 此刻,工人口袋裡的手機正巧播放出張雨生的歌〈我期待〉,唱著「Say Goodbye」。 這回,希望龍...

  3. 2023年7月11日 · 邁向超高齡社會,各地衛生所肩負更多高齡照護工作,但全台有54間衛生所沒有專任醫師駐診,且大多位於「非山非市」,要維持醫療門診得向市區醫院搬救兵,暴露出這些地區的醫療與公衛危機⋯⋯

  4. 2023年2月12日 · 有限責任苗栗縣賽夏族原住民林業暨勞動合作社以下簡稱賽夏族合作社理事長根誌優抬頭仰望這棵有數十年歷史的樹像是在跟祖靈溝通。 看似寂靜的林班地,處處都有賽夏族生活過的痕跡。 「魔鬼」來了:曾經被迫背離山林的失根民族. 台灣過往的伐木史,也是一段原住民傷痛史。 如今重啟國產材產業,能否翻轉族人的未來? (攝影/馬雨辰) 隨著林務局在2017年宣示國產材元年,各個林班地都開始動起來,但以苗栗南庄蓬萊村的賽夏族合作社最特別──全台唯一由當地族人組成合作社,直接承包林務局伐木業務,2022年1月到7月,首度進行1公頃左右的伐採作業。 這一步和解之路,林務局和賽夏族走了將近80年。

  5. 2021年6月22日 · 苗栗縣政府的禁足令受到許多人權團體及律師的質疑其中有執業律師 投書 媒體指出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第48條規定主管機關得以對受感染者以及曾與傳染病病人接觸或疑似被傳染者進行處置。 這也表示,《傳染病防治法》並沒有賦予主管機關或是地方政府,得以匡列特定族群作為防疫的必要處置的目標。 儘管部分輿論以及人權團體發起連署要求苗栗縣政府撤銷帶有歧視意味的命令,但苗栗縣政府在9日以 「百般無奈不得不為」 回應,繼續執行移工禁足令。 在新竹市某電子大廠工作的菲律賓籍移工Zara(化名)告訴《報導者》,苗栗的禁令發出後,管理宿舍的仲介公司要求他們,除了上下班之外,不得離開宿舍。 宿舍裡每幾個小時就會有專人巡查、CCTV監視器更是無時無刻監視,確保沒有人可以離開。

  6. 2021年8月16日 · 在曾玉琴鍥而不捨之下監察院終於在去年12月提出調查報告糾正苗栗縣政府並要求原民會檢討改進算是給了她一個公道。 Fill 1 曾玉琴多年來守護部落原保地的歷程都在手中厚厚一疊公文陳情書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