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22日 · 2020年底長榮陽明萬海為首的貨櫃航運股瘋狂大漲引發散戶我要當航海王熱潮是台股站上1萬5千點之際最傳奇的一波行情。 原因是,此前航運股業績差強人意,因而普遍沈寂相當一段時間,非電子股也因為成長性不如電子、科技股,因此在 台灣資本市場出現極端的「K」型發展:和數位轉型、半導體沾上邊的股票,全都大漲特漲,專注本業的傳統產業,股價好像還停在2019年。...

    • 明後年成長力還是個謎。多家看多航運股的本土投顧,研究報告引述財報作為基礎,長榮、萬海及陽明3家公司,上半年一共賺進1700億元,這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紀錄。
    • 今年漲幅已高於國際龍頭。《財訊》報導指出,法人進一步分析為什麼貨櫃三雄本益比低的問題,這可能和股價漲勢有著密切關係。先看看國際龍頭馬士基這一次為何股價可以再創新高?
    • 籌碼流到散戶與當沖客。最後,只能改由各包銷券商吃下,當中元大承銷12.5萬張,統一證、永豐證分別為5000張,凱基為4000張。7月20日,陽明不漲反跌收最低170.5元,可謂是所有依據現增價作為參考的投資人都被套了,作為主要包銷的元大證更是最大苦主,一週之內賣了9.6萬張,若以現增價格182元作為成本,就賠了16億元。
    • Covid-19疫情為「貨櫃三雄」寫下獲利傳奇
    • 今年「貨櫃三雄」持續高獲利,卻撐不起高股價
    • 美國「2022年海運改革法案」是導致股價下跌的短期現象嗎?
    • 「貨櫃三雄」算不算「景氣循環股」爭議論點
    • 貨櫃三雄新造船數量多,代表競爭力?
    • 全球還是沒有「貨櫃航運基金」
    • 結論

    長榮去年每股純益45.57元,每股擬配發18元現金股利,將在6月29日除息,現金股利則在7月28日發放;陽明去年每股純益48.73元,擬配發現金股利20元,除息交易日為6月27日,現金股利發放日為7月29日;萬海去年每股純益42.35元,每股擬配現金股利10.5元,股票股利1.5元。 最近,除了貨櫃三雄高股息火紅的消息以外,還有員工高額獎金分紅,羡煞了所有人,法人更大膽的預估,長榮2022年的EPS,將創新高達到70元,陽明65元,萬海70元,貨櫃航運三雄正如台驊董事長顏益財所言:「萬里晴空,直上雲霄」,毫無疑問的可以自豪,就是「護國神山」台積電以外,台灣的「護國艦隊」。

    航海王顏益財急了,屢次跳出來用各種話術佐證,航運業已經不是景氣循環股,他說:「疫情航運已經質變,產業結構變化造成供需失衡、港口壅塞造成運作效率低下、承運人缺乏噸位無可替代性,航運的供、需結構改變,不能再用景氣循環來看待」,說服大家趕快買航運股參加除息。 為什麼一定要強調航運業已經不是景氣循環股,因為一般投資人評估「合理股價」最簡單方法:就是本益比(PE)=收盤價/每股稅後純益(EPS)。依據台灣證券交易所公佈,截至目前2022年6月17日為止:長榮股價及本益比(PE)分別為:119.5元,2.08倍;陽明119.5元,2.07倍;萬海131元,2.47倍;然而台積電股價501元,本益比卻是19.69倍。三雄本益比(PE)狂勝台積電10倍,股價實在委屈的可悲?

    我也同意法人機構的看法,此項改革法只是要求外國航運業者,在美國提供合理運輸需求而已,因而對於運價抑制的效果將屬有限,況且過去二年外國航商供應美國出口運能不足現象,係源自於美國自己港口老舊或是設備不足,塞港導致海運航程拉長,此現象屬於美國自己公共建設太差,非短期可以改善,很難歸咎外國航商不能滿足美國出口需求。

    過去財經專家幾乎一致看法,皆認為航運股與汽車、航空、石油化學、鋼鐵、造船等類股一樣,企業利潤都會嚴重受到景氣影響,收益波動會很大,是典型景氣循環股(cyclical)。所以股票價值就不能以其中一,二年表現最好者,做為評估標準。 事實上,雖然經過Covid-19疫情衝擊的短期質變,我從航運業下述的四個基本面分析,證明並沒有任何改變,所以很難判斷貨櫃三雄已經不是「景氣循環股」: 海運服務業屬低獲利高風險,為降低成本,其產業之分工細緻,是所有產業之最。例如:長賜輪即是個國際分工合作的典型。長賜輪事件發生後,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台灣以一己之力堵住了蘇伊士運河」。然而,這是很不準確的,因為長賜輪的身世是比較複雜的:船東並不是長榮海運,而是日本正榮汽船株式會社,船籍國是巴拿馬,船籍國就是懸掛該國的國旗...

    過去一年在台灣媒體時常有這樣的報導:台灣三大貨櫃船運公司獨具慧眼,最早意識景氣會好,大量造新船,例如:長榮預訂71艘新船,將來競爭力一定強,還有陽明有一船長,以辭職進諫公司一定要多造新船,真相是如此嗎? 依據Statista網站2021年5月20日調查,世界領先的貨櫃船運營商自有和租船比例,顯示:丹麥馬士基航運(Maresk, 412.1萬TEU,佔世界16.96%)比例為335:403,地中海航運(MSC, 386萬TEU)比例為297:358,中國中遠海運集團(COSCO, 303萬TEU),比例為175:300,法國達飛(CMA, 2,996,744TEU)比例為189:383,德國赫伯羅特(Hapag Lloyds, 1,746,215TEU)比例為111:139,只有台灣長榮(1....

    2000多年前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曾說:「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一切」,這樣也描述人類,為什麼一直在追逐海洋霸權。但是航業商業化,尤其近五十年進入貨櫃定期航運服務,作業與服務同質性高,各航商競爭極為激烈,變成就是低獲利高風險產業。 我想大家一定不能否認,華爾街的基金經理人,對金錢財務最敏感,但是到今天為止,全球基金沒有發行貨櫃航運基金,只有在紐約證交所發行的唯一散裝貨船Breakwave Dry Bulk Shipping ETF (代號:BDRY) ,所以基金經理人,也視現階段的貨櫃航運暴利,為短期現象而已!

    這次航運業碰巧遇到許多狀況,疫情、封城、停工、塞港、單向運輸與缺櫃、船舶運能不足、碼頭工人、內陸運輸等同時發生,才會產生這麽大的供需不平衡問題!但是,從以上航運產業基本面的分析得知,航運業的經營確實是高風險低利潤的產業,所以需要給各方面的優惠與獎勵。另外,貨櫃運輸因為標準化同質性高,所以經營規模越大,成本越容易壓低,而造成大者恆大,而使破產、併購、重整變成常態。 所以面對目前航運業的高獲利,拜登說2021年外國航商,把運價抬高10倍,賺了美國1,500億美元的運費,比前一年多7倍,但是2022年海運改革法案還是沒有禁止外國航運業任何作業方式,只是將賦予聯邦海事委員會FMC更多的調查權而已;另外,並沒有任何先進貿易國家向聯合國提出,應檢討給予航業責任限制公約等要求,代表各國監管單位仍只是將目前...

  2. 2020年12月31日 · 貨櫃三雄長榮陽明萬海隨著全球運價上漲股價也跟著飆漲今天31日台股封關收在14732點創下新高紀錄而陽明收在29.25元上漲6.36%長榮收40.7元上漲6.54%萬海收在52.9元上漲5.59%。 長榮成交量44.6萬張台股排名第二,陽明就算被列為警示股,成交量也排名第十。 [啟動LINE推播]...

  3. 2021年6月16日 · 航運族群今16日表現強勁萬海早盤一度站上漲停價210.5元首度衝破200元陽明長榮帶量攻高貨櫃三雄股價再度刷新盤中紀錄

  4. 2020年10月12日 · 萬海股價。 (取自Yahoo股市分析師指出萬海除以亞洲線為主外其次就是南美線SCFI南美線運價今年7月23日重挫至每TEU20呎貨櫃500美元跟去年底的每TEU 2236美元比跌幅達78%但目前運價卻已急速上漲至每TEU逼近4000美元漲幅近700%創歷史新高萬海因此受惠。 林喬慧. 最近三則報導....

  5. 2023年5月30日 · 萬海2022年合併營收新台幣2589.53億元稅後淨利930.72億元年減9.9%每股稅後淨利EPS為33.17元營收創歷史新高獲利創歷史次高今天股東會通過每股配發現金股利5元。 2大因素影響海運景氣. 市況方面,陳柏廷指出,歐美買氣復甦情況比預期慢, 且影響這波海運景氣的有2大因素,分別是俄烏戰爭及全球推行ESG,...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