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15日 · 一門手藝百年薪. 森山是目前台灣創作活躍的電影看板畫師之一,和台南全美戲院的 顏振發 齊名,有「北森山,南顏振發」之稱,是這項瀕臨失傳的繪畫藝術的最後守門人。 森山在台中出生,10歲的時候搬到桃園,家無恆產,家中食指浩繁有6個孩子,只靠父親一人養家,房子也是跟人家租的。 「我媽身體不好,常叫我去找爸爸,說沒有錢買菜了,所以我就知道家裡常常沒有錢。 森山排行第二,上面一個姐姐下來就是他,很早就要負起幫忙養家的責任,「我感覺到家裡那麼苦,國小快畢業我跟爸爸說,我不讀書了,我想跟你一起去賺錢。 那時我聽鄰居長輩講,說不讀書可以喔,但是你要學一技之長,你學成有百年薪。 我說什麼叫『百年薪』? 鄰居說,百年薪就是一生取之不盡。 我們來到森山位於桃園的工作室,畫室在占地寬廣的透天厝一樓。

  2. 2017年11月24日 · 謝一麟. 書評. 文學. 2014年的世界盃足球賽後,法國的《費加洛報》:「2,300萬台灣人已贏得自己的世界盃冠軍,但不是在足球場上,而是在球員更衣室」。. 因為有10支參賽隊伍穿上台灣製造的環保塑料做的球衣。. 台灣的紡織業曾在全球產業鏈中佔據 ...

  3. 2017年10月26日 · Q1. 為什麼你選擇畫下這樣的Hedwig? 「私處」是我最初繪畫時所想到的詞。 「私處」是Hedwig兒時的秘密基地,他總是獨自一人趴在廚房的烤箱裡,聽著收音機裡傳來自由國度的搖滾樂,用幻想填補自己的小宇宙;「私處」也是他在長大之後,為了要與初戀的美國大兵一起遠走高飛,進行了一場失敗的變性手術,留下的疤痕的地方。 在此之前,他是孤獨但毫髮無傷的,但他對靈魂與愛的追求,開放了自己的身體,也開啟經歷破碎又縫補的成長史。 我想每個人都有一個記憶中最柔軟和安全的秘密基地(私處),在那裡我們能夠感到最貼近原始、沒有偽裝,感覺被安置。 因此我畫了長大後的Hedwig趴在兒時聽著搖滾樂的烤箱裡,在他眼前依然擺著收音機、小熊軟糖、搖滾樂手的海報。

  4. 2022年11月15日 · 第59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2022. 張照堂. 今年79歲的張照堂,不只是聲譽卓著的靜照攝影大師,也是台灣實驗電影先鋒,擔任過劇情片攝影,更長年投身紀錄片製作與影像教育,影響了鍾孟宏、杜可風、楊力州、蔡崇隆、黃信堯、吳耀東等後輩創作者。 他也曾獲國家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等重要獎項。 張照堂的《刹那間容顔》、《王船祭典》、《映象之旅》系列影片被譽為台灣實驗片與紀錄片的經典,並以《古厝》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與紀錄片攝影。 他擔任劇情片攝影的代表作則有《再見中國》、《殺夫》、《唐朝綺麗男》、《淡水最後列車》(又名《我們的天空》)等。 深耕影像教育數十年,張照堂尤其專注紀錄片人才的培育,也是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的推動者之一。

    • 謝忻寫真1
    • 謝忻寫真2
    • 謝忻寫真3
    • 謝忻寫真4
    • 畢業遇上好年代,卻沒好境遇
    • 寓言化的、嚮往體制內的「典型中國人」
    • 從東北到湖南的工業迷宮
    • 在極致的環境下,才知道何為「人」

    從電影學院畢業後的那4年,董越以攝影師身分參與電影製作,但始終沒能遇上滿意的團隊與作品,「我做攝影師的這段經歷非常鬱悶,很不愉快,而且感覺愈來愈不好,因為我很難參與到真正有意思的電影拍攝。當時遇到的電影劇本或拍攝環境,我都相當不滿意,覺得離我想像中電影拍攝的樣子,相差太大。很難碰到真正讓人有想法的故事。」 對創作環境失望,卻讓董越透過電影表達創作想法的念頭愈來愈強烈。他一邊拍廣告與MV求生存,一邊尋找創作靈感。2013年,他在網路上看到一則報導談及甘肅玉門能源產業枯竭、人去樓空,照片裡滿街碎石瓦礫,廢棄的建築裡只剩老人居住,這樣傾頹的景象令董越特別有感受,觸發他想拍一部關於一群人被時代遺忘的故事。 故事的圖像在腦海中慢慢成形,起初抱著試試看的心情,董越趕在截稿前幾小時,將劇本寄給西寧FIRS...

    《暴雪將至》以犯罪類型片的外殼,包裹時代嬗變的內核,這是喜愛犯罪電影的董越最初就定好的明確路線:「我那時有個明確的想法就是,不希望做一部純粹的文藝片,我想做類型片。」希區考克( Alfred Hitchcock)的《迷魂記》(Vertigo,1958)、柯波拉(Francis Coppola)的《對話》(The Conversation,1974),影響了董越對電影的看法:「透過懸疑犯罪的外殼,來講述人的異化與迷失,讓我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真實。」 終於有機會拍自己的電影,董越只希望能與眾不同。但當他開始撰寫劇本時,卻發現自己寫下的幾乎是所有犯罪片類型片的影子,「我意識到我不能這樣做下去,我一定要找到自己真正的感受,我不需要為了完成一部電影而選擇一個保險的敘事模式,應該要說出最想說的、呈現出自...

    為了深刻描寫那時代壓抑的氛圍與人物心境,董越透過朋友引介,前往中國東北做了一番研究,「東北是中國相當有名的工業老基地,1997年國有企業體制改革對東北的影響非常大。」董越請朋友幫忙把符合劇本角色原型的人都盡量找來,包括老工人、老警察、工廠保衛科的人。 「我當時天天請這些人吃飯,聊天、訪談,將訪談內容錄音並整理。那段經歷對我後來的寫作助益很大,不單是瞭解了這些人在那時代的遭遇、命運與心境,甚至我對他們的言談舉止、音容相貌也有切身的感受。」然而調研結束後,考量不少影視作品以中國東北為題材,便在肖乾操的建議下,轉往同為工業基地的湖南衡陽。 「湖南的雨季多發生在冬天,幾乎是終日見不到太陽,我一聽就覺得,哇啊,這實在太適合我這電影了!」濕潤刺骨的寒冬,不單對人的身體,包括內心都能產生極大的影響,這和《...

    董越回憶起那段最艱困的時刻,原先平穩的語氣有些許起伏,「那段時間很困難,確實是我很難得到別人的信任,我不知道這部電影有沒有機會讓人看到,我自己看不到希望,也很有可能會不了了之,無法進入院線,」這或許是新手導演的必經之路,對一位在他人眼中未有豐富經驗的創作者而言,如何與團隊建立默契與信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總算有機會拍自己電影的他,必須面對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我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這部電影一定要拍完,而且一定要剪完,我自己得首先有耐心,這點我很堅定。」浮浮沉沉這許多年,經歷了結婚、生子,生活因著家庭成型而慢慢穩定下來,電影圈轉了一圈嘗到為人作嫁的不暢快之後,董越更加清楚什麼對他而言是重要的。 電影終究拍完也剪完,順利上映,甚至受到了國際矚目,如今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聽著董越談起這段經過,...

  5. 2022年12月10日 · 「台南Photo GO攝影上桌」 是 「台南國際攝影節」 的系列活動之一,從2018年起至今已經舉辦4屆,主要針對45歲以下年輕攝影創作者,透過徵件機制篩選參與者後,將彼此作品交流展示、多元對話,並在與評審、觀眾三方的討論中,獲得不一樣的展出體驗,並以傳統「辦桌」的形式展現作品,由獲選者「作品上桌」表現出台南「歡迎來坐」的熱情,為台灣攝影界培育年輕創作者。 本屆入選30位創作者,分別是陳森有、陳映昀、蔡定邦、黃靖凱、李承翰、薛穎琦、何予、周芳伃、蔡宗豪、李柏毅、智晴、楊佳馨、吳東霖、湛文甫、鄭宇辰、楊承運、李威辰、蘇厚文、梁佳欣、陳柏豪、陳謙睿、朱韻蓉、陳世育、薛敬議、石晊維、何家豪、張子謙、李明憲、劉品均、葉哲葉。

  6. 2024年1月11日 · 2024大選在美中對抗框架下,不只是台灣人關注,全世界都高度矚目,等待台灣人民做出決定。 對九 〇 年代後出生的人來說,出生或有記憶以來就是民主台灣,在這片土地上高喊「凍蒜」、嘈雜的擴音器放送著各種口號、用力揮舞支持旗幟都是這麼的理所當然,將近30年來逐漸形塑出台灣特有的選舉文化──是熱鬧也好,是紛亂也罷,這都是台灣選舉。 你有去過造勢場合嗎? 在上班或上學途中,有碰到競選活動嗎? 還是在市場買菜有跟政治人物握手,看著他/她對你彎腰懇請賜票? 在選舉邁入最後倒數一個月時,《報導者》攝影團隊走遍全台各地,用鏡頭記錄候選人、支持者、競選團隊以及還在猶豫的人們,每張照片裡繽紛的色調,代表著台灣民主的多元。 請看看我們記錄的剎那之間,記得2024年1月13日去投下你手中的選票。 (攝影/楊子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