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24日 · 在社群平台上用「診所 癌症細胞治療」、「NK細胞」等關鍵字搜尋,就會跳出許多生技公司、診所的廣告推銷。. 《報導者》走訪醫療院所和產業現場,他們異口同聲表示,未經政府核可而私下進行的癌症細胞治療,滿街都是;更有生技公司透露:「檯面上執行 ...

  2. 細胞治療被視為癌症與重症的新希望,但細胞治療發展多時,由最早的骨髓移植、臍帶血移植,到近期癌症治療、膝蓋軟骨修補,都算細胞治療的一種。 《報導者》採訪免疫學教授、臨床醫師,解釋並梳理細胞療法的發展,更解答多項關鍵問題:目前坊間最火紅的NK、CIK、DC等癌症細胞治療有用嗎? CAR-T、iPSC是什麼?

  3. 半小時驗出台灣首例邦克列酸──專訪「寶林茶室中毒案」檢測團隊台大法醫研究所. 急診醫師訓練出身的台大法醫學研究所所長翁德怡,帶領的鑑定團隊是解開寶林茶室中毒案疑雲的關鍵。. (攝影/林彥廷). 已導致2人死亡、4重傷的台北「寶林茶室中毒案 ...

  4. 2019年4月13日 · 公共電視熱播的電視劇《 我們與惡的距離 》,在網路社群媒體上引發不少討論。 其中對於精神疾病的病症與病人處境的刻畫,在台灣戲劇中少見地深入。 劇中「應思聰」一角是思覺失調症的患者,把思覺失調症初發病時的症狀詮釋得絲絲入扣,眼神、動作、表情皆十分到位,非常接近我在診間或病房看到的病人的症狀表現。 唯一讓我擔心的是,應思聰一次住院後,他的姊姊應思悅去醫院探訪他,他出現臉部抽搐、話語含糊、反應遲滯的症狀,劇裡的精神科醫師特別解釋「這是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後,會出現的副作用──錐體外症狀」。 我的第一個念頭是,這演員很專業,演得確實像病人服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後,可能會出現的副作用;但第二個念頭卻是:完蛋了,會不會讓剛出現精神病症狀的病人更有拒絕服藥的理由? 或是病人家屬更不敢帶病人到醫院就醫了?

  5. 2017年9月27日 · 台北市四季和安婦幼診所院長、台灣母胎醫學會常務理事徐金源及國泰醫院婦產科醫師賴宗炫都認為,如果以Nancy 1到2公分的肌瘤,「優先建議,絕不會是手術」。 徐金源說,經期異常的原因很多,不能認定就是這個肌瘤作怪,也有可能卵巢巧克力囊腫等問題,手術不見得能去除真正引起月經異常的原因,又可能增加不必要的風險。 賴宗炫說明,任何手術前都應該有評估流程,包括病史、開刀史,如果女性經期不規則,永遠要先想到懷孕、以超音波驗孕,排除之後再做其他檢查,「檢驗、治療都要按部就班,小肌瘤、症狀若沒有影響生活品質,先用藥物控制、追蹤,如果肌瘤變大、症狀又加劇,才考慮手術。 台北馬偕婦產科主治醫師翁嘉穗也表示,肌瘤即使只有1公分,用子宮鏡有時也很難切,會做很久,手術時間過長,灌的水也會比較多。

  6. 2023年1月17日 · WHO認為發病後3個月症狀若依舊持續就稱為是長新冠Long COVID);美國英國則認為急性期症狀約莫1個月一旦超過就可算是後遺症Post COVID Conditions)。

  7. 2023年6月5日 · 全台灣最繁華的台北市信義商圈,一群觀眾搭著彼此肩膀,手持白手杖,在影廳外排隊等待入場,興奮討論觀影經驗。 他們是熱愛電影的視障者,用耳朵「聽」過無數電影。 去年(2022)11月4日起,國片 《罪後真相》 成為台灣第一部搭配口述影像服務首映的電影,首週全台共有53場「明盲共融」場次。 今年春季檔期上映的《本日公休》、 《黑的教育》 也推出口述影像版。 過去,視障者只能在特映會、影展,晚了視力正常的「明眼人」好幾年,才得以「聽」一場電影;如今全台有8間戲院已更新設備,包含光點華山電影院、威秀影城等,只要該片提供口述影像服務,聽障者不必預約或額外付費,即可向櫃檯借用專門設備。 對先天全盲的視障者楊聖弘而言,這一刻,他等了25年。 15年前,那場用口述影像聽見的《海角七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