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1月22日 · 根據行政院農委會農業統計資料臺灣種植小麥已經超過60年之久,在日據時期臺中州立農事試驗場(臺灣區省改良場)就積極推廣冬小麥的耕種至今,主要產地分布在苗栗以南、臺南以北與花東地區,其中臺中大雅、臺南學甲種植小麥歷史悠久、產量較多。

    • 油麵
    • 米類麵食
    • 在地麵食推廣

    油麵屬於鹼水麵,起源於福建與廣東一帶,後流傳到東南亞,華僑稱之為「福建麵」,臺灣則稱之為「切仔麵」。煮麵時,需用竹網篩「切仔」 在沸水中煮麵,加入調味料等即完成。臺南擔仔麵源自臺南,是將煮好的細條含鹼湯麵,加入特製肉臊、豆芽菜、青菜、與滷蛋,獨具其風格。

    源自福建的米粉、廣東客家的米苔目與粄條,都是以米為原料製成的麵條,在過去農業社會農忙之時,成為最受歡迎、補充體力的點心。 1949 年之後的白麵文化,包括一般家常麵、刀削麵、陽春麵等,近年來引領臺灣麵食風潮的牛肉麵便是使用家常麵來製作。上述曾提到麵食在漢人移墾時期多被視為點心類食物,但麵食在1960 年代之後逐漸成為臺灣人民的主食之一,可歸咎以下幾項因素(陳美慧,2013):

    電視媒體與廣播節目紛紛推出製作麵食之節目。農會體系的「家事改進班」在1950 年代亦推廣中式北方麵點,成功教導農村婦女學習中式麵點。此外,二次戰後的學童營養午餐與軍隊團膳多以外援麵粉供應營養午餐當中的主食,包括饅頭、包子、麵條、麵包等,這類麵點逐漸深入臺灣人民日常飲食生活。 近幾年來,義大利麵、日本拉麵、烏龍麵等席捲臺灣餐飲市場,造成另一波的麵食文化交流與衝擊,韓國的「辛」拉麵更是硬生生搶奪臺灣泡麵王國的市場。不過,從整個臺灣麵食發展史,卻能清晰見到臺灣麵食發展的多元、多樣、與國際化風貌。 1. 拔林(2014)。台麵魂。新北市:幸福文化。 2. 林怡潔(2013)。小麥練習曲 — 與臺灣人共同練習糧食自主的序曲,料理‧ 台灣,9,102-107。 3. 陳美慧(2013)。政治環境異動下的...

  2. 2017年5月1日 · 據考證距今一千九百多年前的東漢「水溲餅」及「煮餅」是中國麵條的先河,樣子像是超厚的水餃皮,後來也有人記載成「索餅」與「湯餅」,「索」是他的形狀,「湯」是指吃法。. 做法是用手將麵糰搓成筷子粗細,再水浸,食用前用手捻成如韭菜葉樣子食用 ...

  3. 2016年11月29日 · 資料彙整:邱映潔、王慧妮、鄭涵霙、莊裕嵐 ( 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學生) 全台各地除了一般常見白麵條、油麵、黃麵、陽春麵、拉麵、白麵線、蚵仔麵線(紅麵線)等之外,各地製麵廠發揮就地取材精神, 除了小麥麵粉、食鹽之外,額外加入製麵原料涵蓋 ...

  4. 2017年8月9日 · 蕎麥麵的由來. 十三世紀初,食用韃靼蕎麥的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建立了蒙古帝國。. 其驍勇善戰的秘密隨著黃金蕎麥的種子流傳開來。. 蕎麥原產於中亞高寒地區,可以生長在貧瘠的土地上,像日本的長野縣,山梨縣兩地都是蕎麥產區,所以那裡 ...

  5. 2016年5月8日 · 祝壽用的麵食供品為 壽麵 、壽桃,壽麵也就是「白麵線」,相傳麵線是王母娘娘的女兒九天玄女為了幫母親祝壽所準備的賀禮,也因此麵線人家都會供奉九天玄女的神像,吃壽麵祝壽不可以用牙齒咬斷、筷子夾斷,才能祈求長壽。 (資料參考來源:網路文章) >>麵線系列滿$699現折$100. 標籤. # 麵知識. 上一 文章 香蕉麵料理食譜-蕉點冬瓜茶. 下一 文章 壽麵的由來-2.

  6. 2016年12月1日 · 本文在建置「臺灣味特色麵食地圖」資料庫過程中,發現部分麵食已成功跨界於臺灣各地開枝散葉,但也部分麵食受限於原物料取材、食俗等,而形成膾炙人口的各地特色麵食。 例如:「陽春麵」全台處處可見;「大麵羹」在臺中;「豆菜麵」於南部;另外,值得一說的是「麵線糊」(或稱麵線羹)會隨著銷售地點取得物產的便利性,而改變添加配料種類,出現「大腸蚵仔麵線」、「蚵仔麵線」、「赤肉麵線糊」等品項,以供客官來享用。 詳細臺灣味特色麵食地圖列表如下: 基隆市:炒意麵、排骨麵、咖哩麵、旗魚麵線羹、麵線羹. 台北市:牛肉麵、豬尾麵、炒咖哩麵、搶鍋麵、海鮮肉丸麵、大腸蚵仔麵線. 新北市:切仔麵、汕頭麵、米粉、大魯麵、陽春麵、蚵仔麵線、麵線糊. 桃園市:米干、牛肉麵、粄條、切仔麵、麵線糊.

  1. 相關搜尋

    郭東延